常秀芝
0引言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增加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近几年来,有机磷农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药的分布也日趋分散,中毒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发病突然,药物毒性强,人体吸收快,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因此,对待这种患者要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是关键环节,加强患者的护理也很重要。
作者:徐淑芝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丹参酮IIA磺酸钠是丹参酮IIA的衍生物,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本文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4天后,评价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唐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围产期护理,有效的降低产妇妊娠风险的措施。方法我院对收治的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进行研究,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对于子痫与先兆子痫的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围产期的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并发症采取措施。结果此组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产妇经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71.4%,有效率为25%,无效率为3.6%。结论对于重度妊高症的患者,病情相对于较为复杂,发展较快,密切的进行临床观察与有效地围产期护理干预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安全保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志满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危急重症病人是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此类病人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常因检查,治疗等方面原因需要进行院前转运。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及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作者:李革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试验前10d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关病因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200mg,口服,3次/d。根据患者情况,7d后改为200mg,2次/d。7d后,再改为200mg,1次/d,维持到患者心律失常控制,而后给予每天50mg维持。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显著控制老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高尚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2例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和护理并采用检验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其成因并提出有效防护对策。结果不同性别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是否手术、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凝血功能异常(高凝)以及不同部位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手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凝血液以及骨折部位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针对相关因素,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黄子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实验组采用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疾病知识、饭食、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指导,然后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在情绪稳定、疾病知识、饮食依从性和药物常识方面都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暖凤;王玉华;钱英;王丽凤;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5期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论文探讨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对105例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对老年病人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劳秀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口服,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后SBP、DBP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降压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有效率为7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8.3%。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降压作用稳定,因其效果显著、用药方便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胡述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0引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重要的病变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能导致双眼不可逆性盲[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改变,其患病率在逐年增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DR患者,我们对其健康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需求内容,掌握其影响因素和发病原因,针对健康知识需求,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和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前期护理干预,预防DR 发生和发展,提高DR 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有环;付海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5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其中PVP治疗组130例,PKP治疗组25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的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Cobb角度的改善情况,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3-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椎体后凸角度(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较治疗前降低,PKP组降低幅度大大高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够迅速地改善临床症状。PKP患者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好于PVP,可有效恢复病椎高度;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且价格便宜,更利于临床采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锋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痈的中医诊疗与护理措施。方法介绍颈痈的症状与中医诊疗方法。结论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病情向愈,预后较好。个别颈痈,在临床上因大量使用苦寒药物治疗,可形成慢性迁延性,肿块坚硬,经久不消。
作者:刘丹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择期小儿腹腔镜全麻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50例,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阿托品组;观察组为盐酸戊乙奎醚,每组25例。观察患儿肌注前用药时(T1),肌注前用药后30min(T2),手术开始后1h(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T5),各时点的MAP、HR、SpO2和T值。观察患儿唾液分泌情况,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T2,T3,T4,T5等时点HR及T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5。观察组在T2,T3,T4,T5等时点HR及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T2,T3, T4,T5等时点,唾液分泌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前用药能有效地抑制口腔呼吸道腺体分泌,不明显增加心率、血压,同时可改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是小儿腹腔镜斜疝手术术前用药的较好选择。
作者:李兴达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具有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受现代药理研究启发,在临床上应用三七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肝脏疾患、脑血栓及外伤骨折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贾庆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16例颈椎过伸伤患者,其中8例患者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椎间植骨+钢板固定术。6例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1例使用椎体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2例采用保守治疗即颅骨牵引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月,6个月,手术病人的内植骨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没有发生钢板、螺丝钉松动、断裂拔钉等情况。牵引的病人无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治疗患者的脊髓感觉与运动功能比治疗前改善显著。结论合理、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法,能显著的达到颈椎过伸伤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的目的。
作者:郭政;苗胜;邵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每天不同的时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结果评价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通过动态监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血流速度变化,能准确评价脑血管痉挛(CVS )的发生,对脑血管痉挛(CVS )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晚期肿瘤病人76例进行分析,给予实施临终关怀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活关怀,相对症状的处理等护理干预。结果晚期肿瘤病人通过临终关怀的护理,减轻了对疾病的恐惧,增强了生活质量,减轻了疾病的痛苦,减轻了家属的负担。结论现在护理模式的发展,对于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关怀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护理,在护理中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朱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6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EA)。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A组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较B组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麻醉起效快,效果确切,克服了EA局麻药用量大、术中镇痛不全及肌松不完善等缺点,可安全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
作者:张剑春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腹膜透析是一种被全世界广泛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的肾脏替代疗法。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有透析率高,操作方便,费用低,透析设备简单,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并能保存参与肾功能,比较接近生理状态等优点。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已有明显的下降,但腹膜炎依然是腹膜透析的首要并发症[1],是引起患者退出腹膜透析及死亡的主要原因[2]。本文主要对近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腹膜炎的治愈率,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瑶;李绍莉;万梅;董雅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确诊的16例瘢痕妊娠病例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16例瘢痕妊娠病例中,超声表现可分为三型:①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5例,②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7例,③瘢痕处及宫腔内包块型4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子宫瘢痕妊娠进行诊断,能够显示孕囊的位置、大小以及子宫肌层的厚度及供血情况,能够及时诊断并动态观察其治疗效果[1]。
作者:王玉梅;郑建平;娄睿;赵建平;刘春涛;薛景莉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