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红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法双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在设计好的重睑线近内眦、外眦以及中间两点各做约3mm长的小切口,掏剪切口周围的眼轮匝肌并去除臃肿的眶脂肪,四点小切口分别与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结果对48例求美者施行小切口切开法双重睑成形术,均未出现血肿、感染、重睑线消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1年,重睑线自然流畅,无消失及变浅,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闭眼状态下重睑线无明显切口瘢痕。结论小切口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是在切开法和埋线法的基础上结合两者优点改进而成的一种微创术式,适合于30岁以下,无上睑皮肤松弛的青年求美者,较传统的缝线及埋线法术后效果更加持久稳定,较切开法组织损伤更小,恢复时间更快,是一种简单、安全、便捷、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
作者:高晓梅;朱延渠;朱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2例下肢骨折患者均进行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治疗和护理并采用检验方法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其成因并提出有效防护对策。结果不同性别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是否手术、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凝血功能异常(高凝)以及不同部位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手术、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凝血液以及骨折部位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针对相关因素,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黄子珊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近十年来,由于对肾脏病的基础研究、肾活检的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使我们对许多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疾病转归有了进一步了解[1]。随着医疗科技研究的深入,基因检测的应用,肾脏疾病的生化、免疫检查会有更广阔的科研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海涛;陈旭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探讨血清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SmD1抗体、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Ro60、抗SSA/Ro52),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病抗原70抗体(抗SCL-70),抗多发性肌类/皮肌炎标记抗体(抗JO-1),抗混合性结缔组织抗体(抗U1-RNP),抗一着丝点抗体(抗CENP-B),共9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和临床意义。除出现单项自身抗体阳性外,均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阳性结果。说明患者血清中含有自身抗体。
作者:宋玲;赵奋;侯佳宜;陈庆瑜;孙烨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制定妇安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椿皮、黄柏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斑点清晰,重现性好,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6%(n=9) RSD=2.0%。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供本品质量控制。
作者:马东;谭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意义。方法将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的112例脑梗死进行分组,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部彩超结果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加重以24h内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纤维蛋白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其发生。
作者:高明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这种方法中,起杀菌作用的是穿透力强、温度高的蒸汽,它含有大量的潜伏热,因为高温蒸汽遇到较冷的物品时,释放出热能,这种热能约占高压蒸汽柜中全部热能的80%,是杀死微生物的有利武器。由于这部分热力潜伏在蒸汽内部,称为蒸汽潜伏热。由于蒸汽接触灭菌是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道排出,故称为下排式高压蒸汽灭菌。这种方法是热力消毒中效果可靠、经济、快速较安全的一种消毒方法。重要的是如没有使冷空气从灭菌器中顺利排尽,可导致消毒的失败。
作者:李秀娟;臧海香;高国芝;杨璐;姜姣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采集不规范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确定规范采集血液标本的意义!方法以前来我院体检的210例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对210例人员进行2次取样,第一次静脉采血均出现溶血现象,第二次采血取得合格血液标本,比较2次采集样本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样本与正常样本的钾、氯、钠三种金属离子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γ-转肽酶、尿酸、磷、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注意规范采集血液标本,保证生化检验的可靠。
作者:徐源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急诊抢救中的护理问题与对策。方法选取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45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相关的护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救治成功率为97.8%。结论对于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完善相关不足,并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后使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程序更加严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血肿重症病例的认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伤残。方法分析9例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血肿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血肿经再手术治疗后3个月,死亡1例;植物生存状态:1例;严重伤残:2例;中度伤残:3例;恢复良好:2例。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压力填塞效应的减轻消除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对具有发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警惕,密切进行观察,识别早期临床表现,尽早确诊,对重症患者及时行二次手术。
作者:张高健;揭家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150例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情观察,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4T,即张力(tone)、组织物(tissue)、创伤(trauma)和凝血酶(thrombin)。结论引产、巨大儿、剖宫产、胎盘滞留或第三产程延长、软产道损伤、第三产程未用宫缩药等是高危因素,都可增加产后出血几率。
作者:李莉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简述病区的业务技术管理。方法对病区的业务技术进行管理。结论护理教育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培养护理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的面积痉挛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面积痉挛患者6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病情立即缓解、疗效优者54例(90%);术后延迟缓解、疗效良者(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长期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病死率极低,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面积痉挛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公立医院的财务机构设置模式与管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现有需要,其中管理职能缺位现象尤为严重,以致对医院经济的运行监控无力,同时也造成了资金、人员浪费[1]。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现有的财务管理现状,本文就现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能的标准化进行详细讨论。
作者:刘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34例进行分析讨论,针对患者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气胸的发生。结果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患者终自发性气胸症状均治愈,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终均出院采取家庭式氧疗。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气胸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终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康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符合献血标准并无偿献血的90份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血液采集后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影响。结果 d14分别与d7、d21d比较,RBC-C3b花环率与RBC-IC花环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d14与d1、d28血液不同存储时间的IL-8检测以及RBC-SOD检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离体保存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受损,可能是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减弱。
作者:赵晓阳;王涛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对高强固位纤维在防治牙折裂方面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就诊治疗的牙折裂患者30例,患牙共44颗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牙采取高强固位纤维带环状包裹粘结结扎技术进行修复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观察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44例患牙在修复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68.18%(30例)、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84.09%(37例)、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为90.91%(40例)。结论高强固位纤维在防治牙折裂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操作简单易行,在临床上可以一次性完成,并且对正常的牙体组织破坏少,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敏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中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2年1800例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住院期间的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524例患者,433例患者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结论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中抗菌药物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不合理现象,保障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目的:初步探讨分析印片细胞学在术中行乳腺肿瘤快速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乳腺肿瘤术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于术中行印片细胞学乳腺快速肿瘤病理诊断,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比较行印片细胞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印片细胞学在术中乳腺快速肿瘤病理诊断中,对纤维腺瘤、脂肪坏死、浸润性导管癌、黏液性癌以及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为100%,而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的诊断准确率为92.8%,对于浸润性小叶癌的准确率为87.5%。印片细胞学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为98.3%。结论印片细胞学在术中乳腺肿瘤快速病理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率,其操作简单、速度快捷、准确率高,尤其适宜在无条件行冷冻切片法确诊的基层医院使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子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通过总结168例结核病患者健康教育中护理程序的实施体会,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健康教育的计划、实施,初步认为运用护理程序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降低结核病复发率和病死率的有效方法,可以促进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
作者:石丽彩;韩彩丽 刊期: 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