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俊超
目的:深入研究整体护理在脓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9例脓胸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使用脓胸和生活质量指数问卷于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以此判定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整体护理后,患者的脓胸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胸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脓胸症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作者:秦翠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16例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对照组1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加快恢复时间,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赵欣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多尿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2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实验组14例患者,对照组14例患者。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期采用强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金坤;盛淑清;孙熙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和讨论糖尿病合并骨疾病病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合并骨疾病的患者在骨科手术围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手段和方法,进而获知在治疗时护理起到的具体作用。结果68名患者都接受了复杂而系统的骨科手术,手术之前,各个患者的身体准备状况很好,而且血糖控制水平比较稳定,只有2名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第2天表现出血糖波动的状况,但是经过对其两天的恢复调整,血糖水平控制到正常水平,且手术之后没有出现感染,切口愈合级别都为甲级,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恢复的很好。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骨疾病患者进行骨科手术围手术时的护理应将重心放在生物-社会医学-心里模式上。以患者为重心,人为社会之人,人为生物,从此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与治疗,结合饮食疗法,血糖监测,用药控制等协助患者康复,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帮助他们提高抵抗力,进而避免发生感染或者并发症状况,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更好地恢复。
作者:国红岩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对甲状腺结节的分析。方法对甲状腺的患者的年龄、影像学的检查分析。结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作者:胡会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康复治疗中,理疗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如:激光理疗和远红外线理疗等,由于治疗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如由于热力过高或射线过强以及照射面积过大等因素,都会造成周围正常组织、器官损伤,特别是对角膜易造成不良刺激,导致角膜损伤,严重者有失明的危险等。由于能够导致机体副损伤,不仅可给病人带来痛苦同时也影响病人康复治疗效果,延长了治疗进程。
作者:郝子峰;徐秀娟;潘桂文;孙杰;蔺桂霞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结论呼吸衰竭的诊断依赖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动脉气血分析、呼吸功能检查,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呼吸衰竭的治疗应依病因个性化治疗。
作者:朱莉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患者22例,临床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发展,总结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意识障碍、焦虑程度评估,评估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满分50分,治疗前患者临床意识障碍程度评估分为39.85~4.55,治疗后患者临床意识障碍程度评估分为22.75~2.85,治疗后患者临床意识障碍程度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前患者临床焦虑程度评估分为35.55~3.75,治疗后患者临床焦虑程度评估分为24.75~2.65,治疗后患者临床焦虑程度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综合治疗从根本治疗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及时降低患者死亡率,综合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出院。
作者:刘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外科护理用支架。方法详述本新型外科护理用支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外科护理用支架在临床使用时,可以使患者的患肢放置在托板上更加舒适,更加方便患者使用,并能调节移动板的长度,方便患者换药,既不影响患者还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护理效率。结论本新型外科护理用支架在不影响护理效果的前提下,使患者能够更舒服的得到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荣芹;李晶;李晓楠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究心房、心室扑动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心电监测心房、心室扑动患者39例的心电监测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9例心电监测心房、心室扑动患者中发现率为96%,其中心房扑动合并房室传导障碍13例,心室颤动9例,心房扑动分型i型10例,心房扑动分型Ⅱ型6例,未发现病症1例。结论心房扑动多为一过性,常是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相互转变过程中的一种短暂现象。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往往是心室颤动的前奏。当心室扑动波的振幅逐渐降低时,心室扑动将很快的转变为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心脏骤停其中的一种心电图表现。
作者:曹继敏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期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22例,患者临床用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经期待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期待疗法治疗前后出血引起贫血程度、紧张程度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出血引起贫血程度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出血引起贫血程度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出血引起贫血程度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紧张程度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紧张程度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紧张程度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采用期待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对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患的感染率及死亡率,保证了病人安全。
作者:刘海容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术后疼痛解17例,3~6个月获得延迟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射频热凝治疗的手术方式分卵圆孔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热凝术、侧入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眶上神经孔穿刺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术及眶下神经孔穿刺眶下神经射频热凝术等。
作者:魏巍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方法详述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临床使用效果比较证明,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临床使用时,医生穿好防护服后把下颚放到颚垫板进行固定,这时医生脸颊两侧会接触支柱内侧,这样可以遮挡防护服橡皮筋凹凸不平的地方,医生脸部会由支柱的开口呈现在外面,脑后由固定带进行固定整个面部固定器,可以进一步的遮挡医生穿着防护帽后在脸部残留缝隙。结论本新型防护服面部固定器在不影响医生操作的前提下,有效的保障了医生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文;胡晓丽;杨建勋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取68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34眼有所提高,眼压下降9例,视野和视杯无继续扩大和加深。结论开角型青光眼进一步降低眼压,提高视乳头血管的灌注压和加强视神经营养。如果在药物治疗下视功能损害仍有进展可考虑做滤过手术。
作者:国磊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临床综合用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24例,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对比分析药物治疗前后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表进行,评估分以50分为标准,药物治疗前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分为38.85~3.75,药物治疗后患者静止性震颤评估分为26.55~2.35,药物治疗后静止性震颤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临床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分期进行综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用药效果显著,促进其早日康复。
作者:管筱玲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胁痛的中西医相结合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多位胁痛患者的病征分析,结合病历资料的研读,针对患者的临床病征特点,制定出全面系统针诊疗方案。结论中西医结合对胁痛有显著的疗效,应加大对中西医结合的探究力度,提高中西医疗的融合水平。
作者:赵雪丽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凡在病史中存在羊水栓塞的各种诱发因素时,在胎膜破裂、胎儿娩出后或手术中产妇突然出现寒战、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大量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循环衰竭及不明原因的休克时,首先应初步做出羊水栓塞的诊断,并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再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张殿华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探讨由精神过度紧张、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引起的急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由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6例,临床针对资料资料进行剖析。结果2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比分析患者用要前后气短症状的评估,药物治疗前患者气短评估分为37.75~4.65,药物治疗后患者气短评估分为27.55~2.75,治疗后患者气短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药物治疗为临床首选,通过药物动力学作用效果调节改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作者:臧冰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仪隔药灸治疗心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配合艾灸治疗仪隔药灸和单纯常规西药方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心悸病人治疗成绩评分表的得分。结果治疗后2组评分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治疗仪隔药灸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后心悸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艾灸治疗仪隔药灸治疗心悸病人疗效佳。
作者:王晓波;宋春寒;马玉田;邢瑜南;陈宏宇 刊期: 2013年第35期
目的:讨论肝X线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肝脏的X线图像特征进行诊断。结论由于X线普通检查的局限性,ct和B超已经成为诊断肝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刘文君;刘菠;常文革;陈德心 刊期: 2013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