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周沛萱;李双庆

关键词:帕金森病, 直立性低血压, 诊断, 发病机制, 管理与治疗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涉及多个神经解剖区域,既可出现典型的运动障碍表现,也与诸多非运动症状有关,包括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为心血管适应机制不能代偿从卧位到直立位时减少的静脉回流出现的临床症状,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有关.OH为PD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之一,患者可出现体位性头晕、晕厥、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可导致跌到和外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交感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受损是PD患者发生OH的主要原因,其他相关因素还包括年龄的增长、疾病严重程度、病程等,此外,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低瘦素水平和低体重指数可能也与PD合并OH有关.去除诱因和非药物干预应作为患者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治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这些方案并非专门针对PD合并OH的患者.对于PD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方案.药物治疗虽有效,但可导致或加重卧位高血压(supine hypertension,SH)——OH的常见合并症,可使治疗复杂化.本文就PD合并OH的诊断、发病机制、管理与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大肝癌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86例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血清肿瘤活性因子[甲胎蛋白(AF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CA199]、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的变化以及患者生活质量与近期疗效.结果 治疗前,2组AFP、MMP、CA19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FP、MMP、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CD3+、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8+、CD4+/CD8+改善明显(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gA、IgG、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M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症状/不良作用及社会功能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明显降低大肝癌患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增强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德东;石小军;王哲;袁登高;蔡挺;张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因素,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分析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2例胸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有无出现感染进行分组研究,共36例患者出现感染,纳入感染组;其余在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为非感染组,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感染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结果 432例胸外科老年患者中出现36例患者感染(8.3%),其余患者在围手术期未出现感染(91.7%).共感染例次为41例次.其中下呼吸道发生24例,约占感染例次的58.5%,上呼吸道发生5例,约占感染例次的12.2%,表皮切口发生3例,约占感染例次的7.3%,深部切口发生4例,约占感染例次的9.9%,胸膜腔发生3例,约占感染例次的7.3%,泌尿道发生2例,约占感染例次的4.8%.通过单因素分析,本研究发现患者的感染与年龄、是否有吸烟史、住院时间、危险因素评分密切相关(x2值分别为5.527、8.569、4.159、7.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患者的性别、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无关(均P>0.05).结论 年龄、有无吸烟史、住院时间、危险因素评分是胸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高危易感影响因素,应针对影响因素提供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对策.

    作者:陈海燕;郑屹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认知情况与对基层卫生建设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提供帮助.方法 对49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30 ~50岁年龄段多(321,64.46%),本科学历占比例高(233,47.35%),中级职称多(196,39.84%),所从事专业中全科医生多(244,49.00%),来自社区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医生多(200,40.16%).②156人(占31.33%)参与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218人(占43.78%)愿意参与,不愿意的原因主要包括:106人(占21.29%)认为居民不认可,96人(占19.28%)认为国家政策不能激励医务人员积极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215人(占43.17%)认为是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常见病诊治432人(占86.75%)和慢病管理404人(占81.12%);家庭签约服务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全科医生医疗能力待提高(453,90.96%);需要政府重点解决的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和量要与医生收入相应(455,91.37%).③289人(占58.03%)认为了解基层医疗单位,基层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社区医生医疗技能差(453,90.96%),和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生(402,80.72%).④对基层卫生建设改进建议:加强医院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扶持力度和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结论 落实家庭签约服务,政府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综合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撑,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顺利进行.

    作者:王荣英;张金佳;贺振银;王倩;王雅依;王金艳;支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临床主要特点为缓慢进展、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帕金森综合征、轴性肌张力障碍、智能受损、假性球麻痹,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由于患者表现多样,病例少见,临床很容易误诊.我科今年收治2例PSP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王成银;黄坚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6例液氮冷冻治疗皮赘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和评价液氮冷冻对发生于各部位皮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206名皮赘患者为样本案例,以性别和不同年龄段进行分组,以35~50岁为低龄组,共55人,以51 ~72岁为高龄组,共151人.以棉签涂抹液氮的方式进行冷冻治疗.通过治疗后皮赘脱落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病损处及询问患者,对液氮冷冻治疗后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做出评价.结果 以年龄与性别分组测得数据经统计分析Z值为0.217与0.7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和性别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根据治疗数据结果表明,液氮冷冻治疗皮赘具有很好的疗效,其中一次性治愈达到114例,占到55.3%,总有效例数(含治愈、显著及有效3个疗效级别)达到202例,占比98.1%.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在冷冻治疗后存在水肿、水泡、血泡、瘢痕、感染等不良反应,其中水肿和水泡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到69.9%和63.1%.结论 液氮冷冻治疗皮赘,治愈率高,效果显著,但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如产生水肿、水泡、病损处感染等情况,在治疗后续处理中需注意观察并及时做好对应的医护处理.但总体来说不良反应影响较低,且该治疗方案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是一项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黄江英;张文霞;谭燕娜;朱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自我效能是患者为完成相关目标所具备的信念,自我效能的效果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探讨了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浙江省中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评定患者自我效能情况,根据评分将其分为及格组52例和不及格组40例.观察2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变化,并分析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及格组患者年龄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2.325,P=0.022),及格组患者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明显高于不及格组(Z=-2.070,-2.274;P=0.038,0.023);及格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t=-6.972、-6.142,P<0.001),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不及格组(t=8.683,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较低,年龄、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自我效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规范化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康复教育,从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洪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红外线热成像用于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红外线热成像技术与传统VAS评分法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价值,探索一种方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带状疱疹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20例于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带状疱疹患者,一侧躯干区域出现神经痛症状但无疱疹,记录患者疼痛区域与对侧的红外线热成像图及VAS评分.测量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T(℃).2周内密切随访患者疱疹情况以明确诊断.评价指标诊断效能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以两侧对称区域温差△T及VAS评分为检验变量,2周内随访是否出现条带状疱疹证实结局为状态变量,作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约登指数,寻找诊断界点为临界cut-off值.结果 2周内随访出现相关区域条带状疱疹的患者可确诊为带状疱疹,共13人.绘制ROC曲线图分析结果显示:在针对红外线热成像计算两侧对称区域线温差△T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912,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0.85℃,约登指数为0.702;VAS评分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434,诊断带状疱疹的临界值为2.5分,约登指数为0.176.结论 在带状疱疹患者出现疼痛症状但未出现疱疹时,红外线热成像技术较VAS评分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更有诊断价值,而且操作简单、无创无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益冰;谢可越;黄冰;姚明;张利;邓甲甲;费勇;倪华栋;陈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ER、PR、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目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的低妊娠率是医学研究焦点,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率是关键所在.本课题通过观察滋肾凉血调周法对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宁波市中医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性不孕症患者130例,轻度组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空白组,中药组服用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观察3个月经周期,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6个月经周期;中重度组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均予术后月经第1天皮下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每4周一针,共3个疗程,治疗组续服滋肾凉血调周中药3个月经周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ER、PR及VEGF表达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①轻度组:治疗后中药组子宫内膜ER和VEGF表达较空白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表达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②中重度组: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内膜ER、PR和VEGF表达较西药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③中药干预的2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妊娠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肾凉血调周法能有效下调子宫内膜中ER和VEGF表达;该方法与GnRH-a针联合使用后对PR也有显著性下调作用;其提高妊娠率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的激素受体和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宋俏蔚;赵珊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无创通气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65岁以上稳定期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简单随机分组随机分为NPPV组和无NPPV组.NPPV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2组均检测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CRP和IL-6水平,检查肺功能、动脉血气、6 min步行距离(6MWD),记录圣乔治呼吸调查问卷(SGRQ).所有病例跟踪随访12个月.结果 12个月后,NPPV组吸药前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氧分压(PaO2)、SGRQ、6MWD较无NPPV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PPV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COPD急性加重次数、加重持续时间、BNP较无NPPV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NPPV组CRP、IL-6分别低于无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与CRP、IL-6、COPD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与吸药前、后FEV1%pred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OPD急性加重次数和未应用无创通气及COPD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NPPV耐受性较好,降低了COPD加重次数和持续时间,其原因可能和CRP、IL-6表达有关.

    作者:王同生;苏秀丽;孙瑜霞;毛毅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的特征及依帕司他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2007年7月-2011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并与2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将4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帕司他组;依帕司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帕司他治疗,观察治疗6个月后各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时域指标包括24 h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相邻窦性心搏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24 h内相邻的两个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低频与高频的比(LF/HF)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等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依帕司他组治疗6个月后HRV时域和频域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RV降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依帕司他可改善其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陶少平;杭宇;陈学峰;周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2014年1-10月进行冠心病伴有糖尿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跟踪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并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应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观察统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74%(t=-2.409,P=0.008);进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收缩压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值明显接近正常值,观察组临床指标(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比照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测,观察组经过测评总分及各个维度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维持患者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趋于正常、降低收缩压和空腹血糖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康复状态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且患者应用效果佳,临床医疗成本降低.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曾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脓毒性休克合并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是导致重症患者预后不良、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56)和未感染组(n=162).比较2组临床特征及干预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患者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57.14% vs.31.48%,P=0.001)、血乳酸水平≥4 mmol/L(67.86% vs.46.91%,P=0.007)、肾功能衰竭(71.43% vs.46.30%,P=0.001)、肺功能衰竭(75.00% vs.54.32%,P=0.007)、多脏器功能衰竭(51.79% vs.30.86%,P=0.005)、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4 d(60.71% vs.41.98%,P=0.015)、PPI使用时间≥14 d(60.71%vs.44.44%,P=0.03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7 d(41.07% vs.25.93%,P=0.033)、行机械通气(62.50% vs.40.74%,P=0.005)及血液滤过(50.00%vs.34.57%,P=0.04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入院时APPACHEⅡ评分≥20分和肺功能衰竭是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类危重患者要加强监护和预防,以降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

    作者:陆骁臻;张毅;陈童恩;许兆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浅析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

    加拿大家庭医学发展较早,对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进行分析介绍,着重于从家庭医生“4+4+2”培养模式、高等学校全日制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综述.加拿大通过多个层面完善家庭医生培养体系、持续职业开展、倡导及制定执行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从而确保了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借鉴加拿大家庭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比较了两国家庭医师培养特点、教学组织方式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中的优势表现在:①培养制度步骤清晰、阶段目标和路径明确;②行业协会作用巨大,政府规划,大学培养,分工明确;③家庭医生生源优秀,师资充沛,爱岗敬业,家庭医学发展条件较好.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的特点正是在于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并通过继续医学教育把教育培训同家庭医生持续终身的执业生涯统一起来.相比之下国内的家庭医生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和家庭医学的理性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学习和借鉴加拿大家庭医生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教学理念,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的家庭医生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伦;王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56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后,比较2组肺功能(FEV1、FEV1%、FEV1/FEVC)及动脉血气(PaO2、PaCO2)、炎症因子(TNF-α、IL-8、ICAM-1)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 +/CD8+)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FEV1、FEV1%、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2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CAM-1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 +/CD8+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能够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水平.

    作者:付海卫;李小波;孔一名;郭微微;杨再兴;戴元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表达Klotho基因对胃癌细胞株GC-7901生长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表达Klotho基因对胃癌细胞株GC-7901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Klotho载体,胃癌GC-7901细胞分为Klotho组(GC-7901细胞转染pZsGreen1-C1-Klotho载体)、阴性对照组(GC-7901细胞转染空病毒载体)、空白对照组(GC-7901细胞未转染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Klotho蛋白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胃癌细胞株GC-7901细胞中Klotho蛋白表达量(0.19±0.01)低于正常胃细胞株GES-1细胞(0.62±0.04),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中Klotho蛋白的表达量(0.81 ±0.1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24±0.06)和空白对照组(0.22±0.04),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增殖率[(62.26±13.2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99.14±21.53)%]和空白对照组[(100.00±1.03)%],P<0.05;Klotho组胃癌细胞凋亡率[(23.31±2.54)%]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76±0.15)%]和空白对照组[(4.67±0.13)%],P< 0.05;Klotho组胃癌细胞G0/G1期比例[(25.26±2.63)%]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91±0.17)%]和空白对照组[(4.83±0.16)%],P<0.05.结论 胃癌细胞中Klotho蛋白呈低表达,Klotho基因的高表达能够降低胃癌细胞增殖,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

    作者:宋胜江;李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患者毒副反应的影响,以提高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入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治疗的明确诊断为胃癌伴有肝转移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给予统一化疗和TACE治疗方案.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心理、治疗发生的毒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综合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治疗14 d后抑郁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肾功能损害、感染、骨髓抑制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36例(90.0%)]显著高于对照组[29例(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联合TACE治疗胃癌伴肝转移的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彩霞;刘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浙江大学金华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记录2组的术中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例数.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并发症(骶前血肿、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复发、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79.38 ±28.17)min]显著高于对照组[(150.46 ±21.35)min],失血量[(121.52 ±32.63)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1 ±43.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环周切缘阳性(0.00%)、直肠穿孔例数(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11.54% vs.13.33%)、1年生存率(84.62% vs.7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经肛门柱状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能降低环周切缘阳性及直肠穿孔的发生率,有助于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天明;杜金林;钟志风;戴志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收集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8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50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同时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心率变异性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显著降低[(97.54±9.63) ms vs.(110.92±9.21) ms,P<0.001];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显著降低[(101.56±9.47) ms vs.(109.32±9.42) ms,P<0.001];24 h连续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显著降低[(41.47±8.83)ms vs.(45.82±8.71) ms,P=0.007];所有临近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显著降低[(27.82±9.23)msvs.(31.91±9.55) ms,P=0.016];所有相邻2个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博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显著降低[(10.21±2.38)%vs.(13.38±4.91)%,P <0.001].观察组孕产妇心率变异性降低程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分别为50.00%、39.02%、8.54%和2.44%,对照组分别为80.00%、18.00%、2.00%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亚组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性降低的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和孕产妇24 h尿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产妇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严重,可导致妊娠结局不良.

    作者:程建霞;孔建平;张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类型比例分析与解读

    目的 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表现,归纳各种类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对2013年10月-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45例经影像学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征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表现为下肢轻微度至中度肿胀者27例(60.0%),重度肿胀者10例(22.2%),无下肢肿胀者8例(17.8%).症状为轻中度肿胀或无肿胀为35例,重度肿胀为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9,P <0.05).通过静脉顺行造影发现下肢周围型血栓,即腘静脉、股静脉及髂静脉通畅者9例(20.0%);股、腘静脉血栓形成,髂静脉通畅者19例(42.2%);髂静脉血栓形成者10例(22.2%);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形成者7例(15.6%),其中髂静脉通畅或未完全闭塞的患者为42例(93.3%).结论 下肢肿胀程度较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动脉栓塞的风险更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造影类型中髂静脉通畅及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2种类型是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颖;王孝高;宋涛;高涌;余朝文;聂中林;陈世远;卢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炎症介质对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目的 探究相关促炎症因子对白血病患者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stem cells,BMSC)移植的转归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11月3日-2017年5月3日来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2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常规支持治疗)、B(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组,各41例,采用ELISA实验分析治疗前后血清相关炎症因子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的变化以及B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活力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TNF-α显著低于治疗前,且A组患者治疗后2项指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652,P<0.001);B组患者经治疗后INF-γ、IL-1、TNF-α、IL-6、IL-4和IL-12显著降低,且除IL-6外,均显著低于A组治疗后血清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47,P<0.001);B组患者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vs.治疗前:43.9% vs.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276,P=0.022);治疗后骨髓增生程度为极度减低的百分比显著降低(治疗后vs.治疗前:19.5% vs.4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32,P=0.032).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增强骨髓增生活力,改善造血环境,可以作为白血病备选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杨天新;蓝建平;金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