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刘晓林;陈育华;谢静;许文芳;马博;叶明;李倩倩

关键词:PBL教学法, 神经内科, 临床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男生18名,女生12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为(22.2±1.51)岁;对照组30名,男生16名,女生14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为(22.9±1.65)岁.2组学生年龄、性别及神经病学理论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1.2±4.7和71.1±4.4,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9.6±3.6和81.6±4.9,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调查问卷中,2组学生对“学生自学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这两项内容的评价差别不大,但是在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内科学习兴趣、知识面扩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三个方面,实验组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名,男生18名,女生12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为(22.2±1.51)岁;对照组30名,男生16名,女生14名,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为(22.9±1.65)岁.2组学生年龄、性别及神经病学理论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1.2±4.7和71.1±4.4,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分数分别为89.6±3.6和81.6±4.9,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调查问卷中,2组学生对“学生自学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这两项内容的评价差别不大,但是在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内科学习兴趣、知识面扩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三个方面,实验组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提高神经内科实习医师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刘晓林;陈育华;谢静;许文芳;马博;叶明;李倩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DM合并OP患者94例,经随机数表法将9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治疗,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钙(C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经DPX-LBMD双能x线测量仪测定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BM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6%,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P、TRAP-5b、BG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胰岛素对DM合并OP治疗可有效提高骨密度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叶丛丛;姜辉;潘丽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Th17/Tre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及其比值(Th17/Treg)的变化,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72例ACI患者,4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及Treg占CD4+T细胞比例.ACI患者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3种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Pullicino公式分为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3种不同梗死灶类型.同时分析Th17、Treg比例及Th17/Treg比值分别与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患者Th17比例(7.26%±1.92%)、Th17/Treg比值(2.38±1.80)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2.86%±0.65%,P <0.05;0.35±0.07,P<0.05),Treg比例(4.29%±1.82%)显著低于对照组(8.03%±1.10%,P<0.05).ACI患者Th17比例和Th17/Treg比值及Treg比例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梗死灶类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h17/Treg比值分别与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865,0.672,P<0.05).结论 ACI患者外周血Th17、Treg比例和Th17/Treg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监测Th17/Treg比值的变化对评估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任青青;钱伟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PCI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PCI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96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行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和远端缺血预处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及随访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24h后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均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cTnI、CK-MB升高更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再发心绞痛者2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4.17%,心肌梗死0例,死亡0例,对照组再发心绞痛者10例,再发心绞痛发生率为20.83%,心肌梗死者5例,心肌梗死发生率为10.42%,死亡0例.观察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远端缺血预处理应用于行PCI治疗的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可明显降低cTnI、CK-MB水平,减少心肌损伤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品晓;张云霞;孙腾飞;乔建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现状,并分析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沈阳医学院本科及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7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及大五人格量表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共情能力总分为(53.46±8.39)分,条目均分为(2.43±0.38)分;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源地、年级、父亲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层次、学生干部、独生子女、政治面貌、家庭经济、家庭组合、母亲不同文化程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共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格特质平均(136.18±10.06)分,条目均分为(3.10±0.23)分;共情各维度与人格特征各维度多数具有相关性(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人格特征可独立解释共情12.0%的变异.结论 护理专业大学生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人格特征是影响共情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放大自身人格特质中的积极力量对护理专业在校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作者:李青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铜蓝蛋白(CER)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本试验共筛查AD患者1 086例,终收集AD患者125例,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将AD患者分为3组,即轻度AD组28例,中度AD组42例,重度AD组55例,选取健康对照组40例,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空腹血清CER值,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ER水平的差异,探讨AD患者血清CER水平变化的规律,分析痴呆严重程度与血清CE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AD组血清CER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0.48 vs.0.24±0.54;0.15±0.41 vs.0.24±0.54),血清CER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73,P=0.014);痴呆程度与血清CER浓度具有交互作用,当AD患者处于中度痴呆且血清CER浓度接近于0.17时,患者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得分高.结论 AD患者存在血清CER浓度异常,血清CER浓度异常可能与AD发病有关,AD患者血清CER水平变化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ER水平越低,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越严重;AD患者血清CER与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精神行为症状之间存在交互关系.

    作者:林勇;沈建根;李国荣;张晓玲;濮正平;金卫东;王莲娥;黄满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近观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感

    目的 实地了解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nebraska medical center,UNMC)参加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地接触了解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结果 美国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项目发展比较成熟,培训效果较好,以下几点令人印象深刻:①培训项目设计严谨实用,确保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安全、高质量、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照护.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项目专业设置全面,重视在社区诊所的培训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强调对临床实用技能的掌握,充分体现全科医学综合性、连续性的特点,不断强化全科医生的全科意识.②美国的全科医生以诊所服务、医院服务和护理院服务为主导,服务内容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并对慢性病患者和康复期患者进行持续追踪管理,真正实现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连续的健康和医疗照顾.③注重医患沟通、提高人文修养是全科医生的必备技能,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贯穿美国全科医生培训全过程和临床实践.以上几点可为我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提供参考借鉴.结论 标准化、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是美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基石,是美国高质量初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关键.

    作者:姜春燕;郑加麟;童曾翰;祝墡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方式及研究进展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不成熟的造血细胞在骨髓内聚集、不断扩增并抑制造血的一类疾病,其核心治疗方案近30年基本保持不变,但疾病的预后及生存率仍不理想.然而,目前针对机体免疫机制的研究使得免疫治疗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免疫治疗可能成为今后治疗AML的有效方案,为该病的预后及生存率提供了新的武器.免疫治疗的执行方案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基因工程T细胞、单克隆抗体等)等多种途径,通过不同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AML有效的治疗,通过免疫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根除白血病细胞,能有效预防AML复发.移植技术和单倍体移植模式进展使得“人人都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如基因工程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单克隆抗体、新型双特异性单抗,能特异性杀伤表达特殊抗原的白血病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将成为AML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其他如自然杀伤细胞,结合NK细胞治疗可安全、有效降低AML复发风险,此外,增强NK细胞活性可能是今后佳的白血病治疗方案.虽然现在仍然有部分方案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免疫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AML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对目前AML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分子学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林婧袆;张宇晶;高锦程;洪珞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错误例析

    列举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包括t检验的常见误用和x2检验的常见误用.t检验的常见误用有误用t检验代替配对t检验、误用t检验代替单因素方差分析、误用t检验代替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x2检验的常见误用有误用x2检验代替Fisher确切概率法、误用x2检验代替秩和检验、误用x2检验代替配对x2检验.通过对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发现,统计学方法误用的主要原因有忽略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前提,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统计分析的目的来正解选用统计学方法,未能充分理解研究资料是否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不能正确判断计量资料所对应的实验设计类型.为了提高统计学应用的准确性,首先,应聘请统计学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质量把关;其次,编辑人员应加强自身统计学专业素养,提高统计学专业知识水平,在编辑稿件过程中加强对稿件中统计学处理的思考和把握,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翻阅统计学资料或请教相关统计学专家以求正确解决;后,作者在进行科研设计时,要多与统计学专家交流合作,从源头上避免设计上的漏洞和偏差.从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等三方提高统计学的应用能力,不仅能保证科研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能减少对读者的错误信息的引导.

    作者:田云鹏;陈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TNF-α、Pro-BNP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 脓毒症一旦出现心功能障碍死亡率高,所以早期诊断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文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在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住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50例入院后24h检查心脏超声,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 40%组和LVEF≤40%组,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检测TNF-α浓度、Pro-BNP浓度、心肌肌钙蛋白Ⅰ(TNI)水平;记录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测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分析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及LVEF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TNF-α、Pro-BNP对于心功能障碍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LVEF> 40%组TNF-α、Pro-BNP、APACHEⅡ评分均小于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TNF-α、TNI小于死亡组,2组Pro-BNP、LVSD比较P<0.01;存活组的LVEF(40.03±1.50)高于死亡组(38.76±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性(r=0.88,P<0.05;r=0.70,P<0.05),TNF-α、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6,P<0.05;r=-0.79,P<0.05),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0.772,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0.771.结论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患者TNF-α、Pro-BNP升高,TNF-α、Pro-BN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刘炳炜;胡炜;胡伟航;朱英;王剑荣;曾小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孕不育患者宫颈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及耐药监测

    目的 分析解脲支原体在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宫颈中感染情况及其药敏谱,为临床防治解脲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期间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200例作为观察组,200名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所选取对象先行解脲支原体微生物液体培养初筛法,其中阳性者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确诊实验,并用MIC法检测阳性者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8 571例女性患者资料,调查分析解脲支原体总体感染特征.结果 200例不孕不育组解脲支原体感染率(62.50%)明显高于可孕育组(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实验显示解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克拉霉素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7.60%、96.80%、93.60%;其次为交沙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1.60%、74.40%;而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的耐药性强,耐药率分别为20.00%、10.40%.8 571例患者中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患者为4 091例,感染率为47.73%,2010-2015年解脲支原体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解脲支原体感染分布显示,20 ~ 29、30~39、40 ~ 49岁感染率分别为47.48%、50.07%、49.84%,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近年来解脲支原体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感染女性主要集中在可生育年龄段,这些无症状的感染会影响女性受孕并参与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于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应尽早进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查,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刘思宇;朱艳;张晓梅;武蓉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髓样分化因子88及Toll样受体4对新疆地区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目前乳腺癌仍然是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首要致死原因.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固有免疫应答物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的关系以确定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05-200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且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了分析.结果 153名(76.50%)患者是无复发转移的,47名(23.50%)为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MyD88和TLR4之间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 <0.001).高表达MyD88和TLR4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及复发/转移事件(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较二者均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log-rank test,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的较二者任一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log-rank test,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yD88的高表达是D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adjusted HR为3.322;95% CI:1.663 ~6.631;P=0.001),同样预示着较低的OS(adjusted HR为4.500;95% CI:1.544~ 13.098;P=0.005).结论 TLR4-MyD88信号通路的活化或者MyD88的活化将会预示着乳腺癌患者不良的预后,二者将会成为乳腺癌新的生物调节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马方婧;杨磊;王海燕;郭丽英;崔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继发性和原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的比较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继发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和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分数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继发性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确诊为BPPV并行耳石复位术成功复位的196名患者,根据BPPV的病因,将患者分为继发性BPPV组(73例)和原发性BPPV组(123例),比较2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复位前病程、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DHI分数.结果 性别、复位前病程和年龄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更高(65.75% vs.49.59%,P<0.05),继发性BPPV组比原发性BPPV组有更长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11.54±4.15)d vs.(9.21 ±4.54)d,P<0.05],且继发性BPPV组相比原发性BPPV组的DHI分数更高(18.44±6.67 vs.14.79±6.00,P<0.05).结论 继发性BPPV组较原发性BPPV组残余头晕的发生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且DHI分数更高,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更重视继发性BPPV患者的治疗,尽早干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BPPV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进;傅伟达;尤克;陆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104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一2016年7月104例无锡儿童医院住院适合用介入方法封堵治疗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49例,女55例,年龄10个月5天~15岁,平均年龄(3.8±2.9)岁;体重8.5 ~68.0 kg,平均(16.25±9.3) kg.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5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 26例,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1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 ~5 mg/(kg·d)(大量100 mg/d),疗程6个月.同时术后24h复查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第1、3、6、12个月予心脏超声、心电图追踪及随访,以后每年常规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 共植入国产封堵器106个,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患儿4例.介入封堵成功102例,2例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为98.08%.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6%,其他并发症1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包填塞,无封堵器移位,无溶血,无血栓或气栓形成.结论 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疗效肯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术后坚持长期随访心电图及心脏超声.

    作者:鞠樑;钱炜;李红;李琪;沙红;华琦;胡静;胥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DNA甲基化转移酶基因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目的 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3B基因(DNMT3B)多态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1月就诊于三所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及一所专科医院心理门诊的4 684例围绝经期妇女中,抽取403例完成一般资料的收集;采用Beck抑郁量表(BDI)和DSM-Ⅳ-TR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手册-病人版(DCID-I/P)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和诊断,人组65例抑郁症患者及匹配的122例健康对照者;共收集398例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对DNMT3B基因的2个标签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tag SNP,单核苷酸分别为rs6141813与rs2424908)进行检测分型;采用BDI评定抑郁表型的数量性状;运用SNPStats及SHEsis软件分析DNMT3B基因与抑郁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关联.结果 2组间2个tag SNP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多态位点存在强连锁不平衡(D’=0.98,r2=0.62),组成的TC单体型与BDI得分正相关(Add值=2.45,95% CI=0.14 ~4.75,P=0.04).结论 DNA甲基化转移酶3B基因可能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疾病表型的质量性状关联不大,但可能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状的数量性状相关,可能是抑郁症易感的微效基因.

    作者:亢俊俊;仇剑崟;陶晶;张岚;毛洪京;唐光政;尹岩;余正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才藤分级、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 经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才藤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才藤分级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才藤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2组患者治疗后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VFSS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吞咽半流质食物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舌骨前移距离和舌骨上移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吞咽时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时舌骨动度及甲状软骨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MES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提高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肌力,有效恢复吞咽功能.

    作者:刘有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拉玛泽呼吸法配合无保护接产对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拉玛泽呼吸法配合无保护接产技术对产妇负性情绪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旨在为产科提高分娩质量和护理服务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将2015年1-12月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建卡产检、分娩的460例低危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技术分娩;观察组孕28周起接受拉玛泽呼吸法学习且坚持每天练习直到临产并配合无保护会阴接产技术分娩;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初产妇负性情绪状况,观察并比较2组产妇的会阴裂伤、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分娩前12 h内SAS评分[(33.20±9.53)分]及SDS评分[(31.15±6.44)分]均低于对照组SAS评分[(64.38±5.50)分]及SDS评分[(61.89±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6、56.79;均P<0.001);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12.17%,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为25.65% (59/230),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为2.61%,Ⅱ度会阴裂伤发生率为39.13% (90/230),观察组会阴完整及Ⅱ度裂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x2=14.01、9.54;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225.12±46.12)rnl]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248.20±50.2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4例(1.74%),低于对照组的19例(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P<0.05).结论 采用拉玛泽呼吸法配合无保护会阴接产技术能改善初产妇负性情绪,减少会阴损伤,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张一梅;雷霞;张乐燕;江忠仙;肖洪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3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与托拉塞米.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炎症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L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微循环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血(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SOD、GSH-Px、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抗炎因子IL-2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Fib、PLT、PA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托拉塞米可有效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微循环的循环速度.

    作者:温秀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近期疗效敏感的食管癌患者不同预后结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近期疗效敏感的食管癌患者不同预后结局的原因.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201 1年6月-2014年6月术前放化疗合并腔镜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21例.本组患者治疗前分期为ⅡB~ⅢA期,术前化疗采取NP方案静脉注射(长春瑞滨针25 mg/m2,d1、8、22、29及顺铂针25 mg/m2,d1~4、22~25),同期采用40 Gy/20 F常规分割放疗.放化疗后约7周施行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21例患者均为近期疗效敏感:原发灶病理缓解、腔镜手术实施顺利、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并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将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治疗前临床分期、术前放化疗方案完成情况、术前放化疗至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区域及数目、阳性淋巴结病理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1例随访时间16~ 60个月,平均(44.6±12.6)个月,3、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85.21%、73.8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是影响本组患者不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并腔镜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尤其是对于近期疗效敏感的患者总体预后较好,但因为肿瘤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加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众多因素可能造成预后结局不同.

    作者:孔敏;陈保富;王春国;马德华;叶敏华;周超;王教辰;叶中瑞;朱成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我国新医改下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现况与思考

    目的 为推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实施,提出完善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工作的建议和对策.方法 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全科医生执业制度,并运用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分析法,对我国新医改下实施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然后针对性的制定相应对策.结果 国外大部分全科医生都可以进行自由执业,并且可以进行多点执业.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的雇佣关系是以自雇为主,我国全科医生多为事业单位雇员.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可促进全科医生的合理流动,能充分调动全科医生的积极性,并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的发展和管理能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劣势主要是人力匮乏难支撑,医疗风险无保障和配套制度不完善.通过分析,在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回避威胁的基础上对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发展提出应对策略.结论 通过SWOT分析法的科学分析,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劣势并存,建立促进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医疗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消除医疗体制内的各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从而有效的调动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的优势力量,抓住机遇,使新医改下全科医生多点执业取得显著成果.

    作者:赵睿;刘峰;朱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