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自胜;于淼;冯铁男;张爱红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的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5年11月~12月,采用自制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及需求调查表对某医科大学600名硕士研究生进行间卷调查.结果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对统计学方法需求前3位的是:统计描述占23.8% (143/600)、单因素方差分析占23.0% (138/600),t检验占22.3%(134/600);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于统计学方法需求占前3位的是:x2检验占61.2% (367/600)、t检验占59.5% (357/600)、统计图表占58.7% (352/6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对于统计学方法需求占前3位的是:统计描述占5.0% (30/600)、统计图表占4.7% (28/600)、主成分与因子分析占3.2% (19/600).结论 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硕士研究生对统计学的需求设置课程,以达到学以致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作者:姜兆权;周诗雪;李红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学习倦怠量表在医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并测量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及检验影响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医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医学院校学习倦怠问卷各维度、各维度间与整体学习倦怠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生活现状满意度、专业兴趣、就业前景、成绩水平、学习压力、学校满意度和年龄均为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其中,学习压力和年龄2个变量对学习倦怠影响为正向相关.生活满意度、专业兴趣度、就业前景、成绩水平、学校满意度5个变量对学习倦怠影响为负向相关.结论 医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信效度良好,医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低.
作者:谢玉瑾;孙涛;朴杰;张杨奕祺;丁贝;李海燕;曹德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数字医学技术推动了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给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着眼数字医学与数字骨科,分析目前数字骨科技术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论述数字医学在骨科学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希望促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数字医学技术,提高临床教学效果,让教学内容和方式更为科学合理.
作者:曾文泓;王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微信日渐成为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基于病理学教学特点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教学的现状,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对病理学课程进行开发.通过对学生使用病理学微信公众平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分析该平台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维护微信公众平台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提出了建议.
作者:冉令杰;李敏;邵宏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2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人.以前列腺增生症为切人点,实验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通过统一考核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课堂氛围、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问题理解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熊永江;张翾;刘家骥;赵涛;张家模;罗华铭;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不同专业医学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为医学院校跨专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跨专业学习准备状态量表对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的45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4个专业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准备量表总分为(71.70±11.61)分,量表中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团队合作(35.25±6.68)分,职业认同(26.72±5.12)分,角色与责任维度(9.74±2.03)分.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有差异,有临床经验的学生的角色与责任维度得分低于无临床工作经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医学本科生的跨专业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及有无临床经验对学生跨专业合作态度有影响.医学教育者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在学习早期实施跨专业教育,以促进学生早期形成积极的跨专业态度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作者:宋雨晴;冯尘尘;陈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界定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和实现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濡化性、隐蔽性、依附性等特征,其目的是促进医学生提高人性境界,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人文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现实要求.为此,提出开拓“多层次”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块,构建“立体化”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打造“全方位”的医学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格局,以推动医学生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周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地方大学医学本科教育人数多、规模大,见习教学对临床教学资源的需求比较大,存在见习教学分布在多家医院多点教学的情况.在多点教学的组织过程中,不同的见习教学医院在执行学校见习教学任务时,可能存在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差异,导致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不能实现同质均衡发展.本文从教考分离课程考试成绩的角度,以湖南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见习教学为对象,对见习多点教学的同质均衡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建立见习多点教学同质均衡发展的质量保障机制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国;周娟;杨科;姜志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轮转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4年~2016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处理能力考核,并采用问卷方式对其带教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专业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实验组学员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学员.结论 医学模拟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临床综合处理能力和带教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作者:凌聪;陈川;何海勇;罗伦;梁朝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6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平均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期末考核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比较和分析2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对两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比较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运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学生还体会到网络平台还具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改善学习方法和师生交互效率提升等三大优势.结论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切实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丽君;许珂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头戴式记录仪在医学操作技能评价中的信度.方法 运用头戴式记录仪对39名学生的外科操作技能考核过程进行录像,3名考官进行现场评分及录像评分,通过比较现场评分及录像评分,得出头戴式记录仪考核的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果 头戴式记录仪考核的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重测信度较高.结论 头戴式记录仪运用在临床操作技能评价中的信度较高,能够在不影响考生的情况下,捕捉到考生在技能操作中的细节,是一种可以实现异时异地评分的远程医学考试设备.
作者:刘嘉祯;陆耀红;邹扬;王洪;王道珍;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海峡两岸2所医学院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从医意愿的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研究我国医学生从医意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2所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160名学生进行从医意愿、从医动机、职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陆医学生从医意愿低于台湾医学生;大陆医学生因为父母师长等他人因素而选择医学专业的比例高于台湾医学生;在选择医学专业之前,大陆医学生对于医生职业的了解低于台湾医学生,对于医生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的评价低于台湾医学生.结论 大陆医学生目前从医意愿低于台湾医学生,职业认知相对不足,强化医学生的人文道德教育和职业认知教育,对提高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翟玥;刘泽豫;段茗玉;邓国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专业认证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视角,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模式、教育环境与医学教育标准的差距,进而提出了医学人文教育改革的具体路径,旨在促进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李海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类管理趋势下某医学院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的现状,分析其与敬业度、工作绩效的关系.方法 使用工作不安全感问卷、敬业度问卷、工作绩效量表对某医学院校385名教师进行测评.采用7点记分,低1分,高7分.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教师的工作不安全感总中位数为[3.70(2.74,4.38)],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薪酬晋升不安全感为[4.57(3.71,5.57)]相对突出.不同性别教师的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教师的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教师的工作不安全感及各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敬业度对工作绩效有直接效应,敬业度通过工作执行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部分中介效应,通过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性别、年龄、职称对工作不安全感有影响.总体上,工作执行不安全感、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有负向作用,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对工作绩效以正向作用为主.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加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因素,提高工作绩效.
作者:韩巍;郝树伟;黎润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针对当前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服务系统存在的自适应能力差、访问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即插即用技术的医学生情智健康数据云框架与自适应服务方法.针对医学生情智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构建面向医学生情智健康在线数据服务的云框架模型,提出了一种自主感知和定时调度相结合的数据收集算法,实现对不同查询用户、时间、历史案例数据的回放和比较分析;开发了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云服务软件系统,与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S)构架方法进行网络操作、事务处理和人机功效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数据事务访问成功率提高80%,平均查询时间降低68%,每1000条记录处理出错概率降低84%,每1000次会话掉线、中断概率降低82%,数据查询过程中的事务处理丢包率降低91%,系统总体使用满意度提高28%,每工作日案例分析效率提高27%,且可以提供C/S系统5倍的并发用户数.用户测评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查询速度快、异常机制完善,可以提供移动在线服务,为医学生情智健康教育咨询、评估和对比分析提供了可靠手段.
作者:陈树婷;周文霞;王珏;王佳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我国化学师、核药师的职业定位,为促进化学师、核药师培养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 梳理我国化学师、核药师的法律地位、职责和资质要求,分析其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目前我国化学师、核药师队伍规模小,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学界、监管及医疗机构对化学师、放药师的职业角色定位尚不够清晰,其培养体系也不够健全,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供借鉴.结论 应明确人才需求,完善法规和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宣传和交流工作.随着核医学的不断进步,其所涉及的放射性药物越来越繁多复杂,临床放射化学和核药学工作(制备、质控、应用)由专职化学师、核药师承担成为必然趋势.化学师、核药师在核医学团队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
作者:张卫善;叶佳俊;李阳;李桂玉;李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依托信息化平台(教学网站),在建立经典病例库的基础上,将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肝胆外科学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参加临床见习的200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CBL+ PBL组,12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12人).实验组在教学网站上建立经典病例库,教学过程由CBL开始,学生首先利用网站的经典病例库自主学习,全面了解该病例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主诉、症状、体征、病史采集、诊断、化验检查、治疗等.然后引入PBL,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经典病例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式学习.对照组采用教师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和观摩手术等教学方法.学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进行考试.同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所用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92.1±0.9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87.5 ±0.62)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4,P<0.05).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成绩(90.9 ±0.95)分优于对照组学生(86.3±0.88)分,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27,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12名学生中,超过90.0%的学生认为所用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依托信息化平台,将CBL与PBL有机结合应用于肝胆外科学见习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李涛;王福顺;朱凤雪;朱继业;张斯琴;路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工匠精神”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态度和精神追求,“工匠精神”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古代,其历史溯源由来已久.卫生职业精神与“工匠精神”一脉相通,与卫生服务信誉息息相关,是卫生职业教育立校之本.卫生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思想引领、专业渗透、文化滋养和实践感悟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具有行业特色的“工匠精神”的培养.
作者:郭积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对住院医师开展循证医学培训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取偱证医学俱乐部(evidence-based medicine club,EBM club)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总结了其教学效果和注意事项.实践证明,EBM Club是适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住院医师理解循证医学的理念、掌握循证医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王伟;查英;何小华;洪洋;韩晓洁;施国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分析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与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校社会实践的学生参与及学校组织情况.方法 2015年10月至1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北医本科生中进行配额抽样,在中国台湾地区的4所医学院校中进行方便抽样,共计调查了408名医学生,对两组医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北医与中国台湾地区医学院校在社会实践的学生参与情况、学校组织与支持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意向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建议学校应当从根本上提高对医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社会实践工作的系统组织,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社会实践,尝试逐步将社会实践融入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参与实践内在动机的引导,并建立社会实践的系统评价机制,以更好地促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作者:杨淞淳;汤猛猛;王佳慧;林倩;马凌宇;高雨菲;于晨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