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生和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张云;杨小湜;于洋;王晶;刘宏娟;赵玥婷;刘静

关键词:医学生, 留学生, 学习动机, 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摘要:目的 评价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探讨研究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及其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教学实际应用和教育改革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1000名医学生和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学习动机量表,分析中国医学生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并对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与医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中国医学生的内部动机评分为(2.94±0.48)分、外部动机评分为(5.35±0.88)分,分别低于留学生的内部动机评分(3.20±0.36)分、外部动机评分(5.54±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国医学生自我效能评分为(26.82±6.30)分,留学生自我效能评分为(30.28±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医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状况较低,留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状况较高;自我效能对医学生学习动机有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对医学生学习动机有消极影响.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效果

    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为了实现教育部、原卫生部提出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大连医科大学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主导,以病例为主线,进行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等相关实验课程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建立医学形态学整合实验课程模式,实施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微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创新设计性实验和医学科学前沿课题讲座,注重多元化考核方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此课程模式有助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探索建立“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长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宏颖;孙雷;宋波;王华新;李连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担任外科学见习带教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在外科基地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陪)学员能否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方法 采取实验对照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外科基地规培学员及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各6人作为临床带教教师;将在医院参加见习的广州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见习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由规培学员带教的为实验组,高年资外科临床医师带教的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接受两组不同师资授课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学生对其带教的规培学员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临床医师的评价,P<0.001.此外,带教的规培学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员所获评价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的学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培学员在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教学效果与高年资医师无明显差别,能够胜任外科学基础技能操作的见习带教任务,并且更受见习学生的认可与欢迎.

    作者:王军伟;赵伟;夏金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研究

    目的 探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的心理与职业发展特点.方法 以进入综合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95名住院医师为实验组,以从事多年医疗工作的48名临床专家为对照组.借助问卷和量表,对他们的职业兴趣、职业责任感、职业心理素质、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等进行评定,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对照组医师职业责任感、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心理素质量表的得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医师,其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医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医师职业兴趣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医师的积极应对方式优于年资高的临床专家,但是其职业心理素质、责任感、自我效能感有待提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金文岚;陈志青;陈敏生;陈进;孙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人员现况调查与培训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人员现状和培训需求,为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举办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管理基础课程培训班,培训后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整理分析.结果 医院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职业化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兼职现象普遍;认同率较高的培训内容为公立医院改革、医院等级评审、医院品牌建设、领导艺术、医患沟通策略.结论 改善医院管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学历层次,科学规范地开展管理培训,推进管理队伍职业化进程,有助于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曾晓燕;黄建强;李瑶;兰光明;杨小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加强医教协同 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本文作者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文章根据其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医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面向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国际会议”上的讲话改编而成.本文从6个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阐述了为促进医学教育健康发展所需要着力做好的7个方面的工作.

    作者:张大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预防医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

    分析评价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考克兰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国内关于对比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和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共检索出244篇文献,所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经过筛选终纳入9篇文献,共计1539例教学对象,使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2.0对提取数据进行分析.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理论考核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总体上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值得推广.但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教育的应用仍然不普及,且现有研究质量普遍不高,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教学效果.

    作者:姜红;许芳;范孟楠;杨敏;杨柳;黄宏伟;党少农;马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医学研究生网络行为调查研究与对策思考

    互联网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当今在校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对医学院校各年级研究生网络行为的深入调查探究,了解医学院校在校研究生的网络行为状况,掌握其网络行为特征,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建议与对策,引导教育医学院校研究生规范网络行为,科学有效地应用网络.

    作者:赵晓英;丁云鹏;周丽霞;刘鸿齐;李汝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通过对健康管理与促进概念内涵的界定,分析了《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在医药卫生大类中增设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的必要性,阐释了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体系的构建,并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实践为例,提出了在大健康背景下,卫生类高职院校开展健康服务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

    作者:祁义霞;任光圆;董晓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技能竞赛对五年制和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技能竞赛对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2010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9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增加临床技能竞赛内容,比较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对临床技能掌握的情况.结果 七年制医学生的多数技能操作优于五年制医学生;但是,比较两种不同学制医学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动脉采血、静脉采血、静脉输液、皮内注射、导尿术、心电图操作、婴儿喂养等操作成绩,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七年制医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均明显优于五年制医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能够强化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临床思维和增加团队合作意识.

    作者:王学清;陈琦;李艳君;姜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短期综合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干预模式在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辽宁医学院(2016年3月更名锦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大班20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际完整参与研究过程的有169名学生,其中实验组84名学生,对照组85名学生.教学前后,分别使用中文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Barratt冲动量表以及智能手机使用时长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短期综合干预后,实验组学生每天智能手机使用时长显著缩短(P<0.05),智能手机成瘾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短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同时在调节负性情绪、自我控制、应对挫折和人际沟通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丽;牛志民;梅松丽;宋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医学生和留学生学习动机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探讨研究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及其与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教学实际应用和教育改革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1000名医学生和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学习动机量表,分析中国医学生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并对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影响因素与医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 中国医学生的内部动机评分为(2.94±0.48)分、外部动机评分为(5.35±0.88)分,分别低于留学生的内部动机评分(3.20±0.36)分、外部动机评分(5.54±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国医学生自我效能评分为(26.82±6.30)分,留学生自我效能评分为(30.28±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医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状况较低,留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状况较高;自我效能对医学生学习动机有积极影响,社会支持对医学生学习动机有消极影响.

    作者:张云;杨小湜;于洋;王晶;刘宏娟;赵玥婷;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探索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和人文关怀理的日益深入人心,医学实践对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培育合格医学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了基于医学生“亲友健康管理”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亲友健康关爱、角色体验、递进性人文关怀、移情教育等方式全面提高医学生职业素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提升高等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李悔;张洁莹;季湘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妇产科住院医师要经历严格的训练、耐受高强度的负荷,才能更好地协助上级医师完成临床各项诊治工作,维系广大女性健康.通过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妇产科的实习经验和观察,归纳国内外在该领域新研究所发表的成果和相关文献,通过访谈交流及临床工作观摩指导等方式,结合妇产科导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了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应当具备的团队精神、得道守信、积极高效、勤奋严谨4个方面的素质,具体分析了每个方面的重要性、特征、工作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培养和考核优秀妇产科住院医师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何艺磊;李蓉;范大立;乔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汇总整理近年7所国内和7所欧美日等国外医学院校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了解国内外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分析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及重要性、授课方式及考核方式,为优化我国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其整体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刘涛;苑媛;张晶晶;文磊;李文霞;万毅;何婀妮;李晓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3年~201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招生情况分析

    医学人才培养作为整个医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13年~ 2015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招生统计数据等资料,展示了现今我国重点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招生的实际状况.目前,这些院校本科招生能够保持规模稳定、顺利完成招生计划,而且呈现出生源质量逐年提高、男女学生比例均衡、招生名额分配日趋合理、临床医学专业热度不减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地区生源分布不均、生源质量有待提高、非临床和技术类专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加强招生宣传工作,提高专业吸引力;加大自主招生力度,优化自主招生选拔方式;兼顾质量与公平,调整和优化生源结构.

    作者:张雪原;利冠廷;肖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原辽宁医学院)2009级和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2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其可行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90.0%以上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表示赞同.结论 将标准化病人引入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和推广应用.

    作者:肖莉;孙雪竹;李亚娟;曹芳蕾;张欢;李立红;苏畅;倪晓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等医学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高等医学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校园的各个领域中,是现代医学院校发展的关键.在医学院校普遍使用管理软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和建立,既是对现行信息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也引发了管理职能的变革.本文在深入分析医学院校现有管理信息模块、系统工作状况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服务功能、队伍培养和战略规划4个方面人手,提出了适合医学院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作者:温晓磊;陈欣;张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7班和8班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积分制考核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方式.通过对比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积分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各类题型的单项成绩和总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88.1%的学生对积分制表示满意.结论 积分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病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唐群;吴华;雷久士;余颜;刘春燕;陈丽;张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模拟教学效果探析

    追踪和比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第二阶段培养即住院医师轮转期间的表现,分析探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模拟教学课程改革的成效和未来改进的方向,从而就模拟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病例教案设计、高端智能模拟人系统应用开发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作者:梁书静;姜冠潮;张斯琴;叶辉;钱晓伟;陈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慢性病管理认知和能力培养的年级差异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状况的年级差异,为提高预防医学慢性病管理能力,改进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某部属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277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预防医学专业各年级学生对我国当前慢性病管理情况认知不足,对慢性病防控责任和管理能力培养必要性的认知趋于一致,都希望通过社区实践和临床技能培养提高自身慢性病管理能力.仅有24.9%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愿意从事慢性病预防的相关工作,从业意愿是影响学生慢性病管理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调查对象对于慢性病管理的认知情况不太理想,但知晓意愿较强;当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并不完全有利于本科学生慢性病管理能力的培养,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

    作者:吴晶;吴溢帆;刘军安;梁渊;王齐;孙奕;卢祖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