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娥;张璟;程青青;张海锋;杨芳;梁向艳;刘楠楠;田菲;邢金良
本文采用29所高等院校医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医学生资助制度的需求与效果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生经济压力大于大学生平均水平,对资助需求大;资助制度对于医学生学习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激励作用;医学生对目前资助制度的满意度较低.为此建议,我国需要建立适合医学生特点的经济资助制度,并加大实施力度;调整资助方向,关注普通院校困难学生,促进资助制度公平性;更好地发挥经济资助制度在引导医学生择业中的杠杆作用,促进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严重缺乏难题的解决.
作者:罗友晖;侯建林;孟庆跃;王维民;陈磊;柯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根据“3+2”助理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要求和特点,坚持以满足“六位一体”要求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地”合作育人为抓手的教育培养体系开发策略,围绕“下得去”的目标探讨“校地”合作育人机制,从按照“用得上”的要求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瞄准“留得住”的目标拓展助理全科医生发展空间,以及注重抓好教育培养关键环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3+2”助理全科医生教育培养的主要举措、初步成效和进一步改进思路,为培养助理全科医生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自行研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口腔根管治疗电子仿真实验教学模型的主要构成以及功能特点,探索其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自制的电子仿真模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记录学生的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取得了更好的考核成绩,新的教学方式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根管治疗电子仿真实验教学模型能够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牙体牙髓病学根管治疗基本操作技能并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作者:贺维;冷卫东;罗志晓;胡孝丽;夏凌云;陈永吉;倪小兵;胡媛媛;刘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对美国住院药师继续教育(postgraduate year,PGY)培训制度和考核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值得我国医院临床药师培训借鉴的经验.同时,结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际情况,设计了药师日常工作考核评价模式,并对药师药学服务基本技能模拟考试体系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周颖;母光妍;杨婷;向倩;崔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医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改革后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构建了新的教材体系,内容新颖,包括“隋境”导言、教学目标、正文、注释和小结5个部分;教材中插图超过650幅,图文并茂,对模式图、光镜图、电镜图实行优组合.该教材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作者:祝继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医精诚是我国古代医德的高境界之一,不仅强调了祖国医学的宏大广博,更强调了医者的高尚道德情操、宽广的胸襟和至高、至远、至深、至大的思想境界,强调了从医者必须对医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强调了医学及医者必须至诚至信为民除疾灭病,精诚为患者服务.然而,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冲突升级,致医生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医院成为暴力的宣泄口,超越了人们所能承受的道德底线,直接影响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根据当前医患冲突不断升级的背景,分析了医患冲突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医学美德的价值,提出缓和医患矛盾的建议和办法,重提医学美德,重建医患信任,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视角建言献策.
作者:何翠媛;杨耀防;郑美蓉;杨同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实习日志在口腔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实习的2008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每天书写实习日志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探讨两种带教方法在口腔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出科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内科临床教学中,书写实习日志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牛巧丽;封艳;林静;赵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的不断发展,活动的管理模式和内容设计不断地演变和优化,两岸医学生也在共通的文化和专业背景下,建立了友谊与互信,并且通过交流扩展了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医学教育和卫生体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本文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活动进行观察的方法,从活动预期与效果、活动管理模式、活动内容设计等方面,对4届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在中华民族文化共通的背景下两岸医学生的交流活动模式.
作者:李晓佳;胡金彪;刘焰葳;刘源;张蕾;孙秋丹;王维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我国正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赣南医学院在探索实践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卫生人才“3.5+1.5”定向培养模式,完善了“3.5+1.5”定向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为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作者:刘民;谢清平;汪行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变化,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如何有利于医学人才培养服务的问题,亟待深化改革.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论证了从基础英语教学为主转向以医学英语教学为主的必然性;并提出了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向的具体做法.
作者:陈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学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体,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助于防止医德滑坡,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同时,这是依法行医和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人文精神不足的现状和原因,强调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并且提出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精神素质、强化医学社会实践等措施,重塑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当前医学教育中一项迫切的工作.
作者:费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以“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一节的教学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想有所启发,提高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蒋传命;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天津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就业观念的调查,了解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心态及就业能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医学类专业学生形成现有就业观念的原因,对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3所院校学生及6家单位已经就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就业观念落后,择业意向偏高,缺乏就业能力.结论 应当加强学校及各级共青团组织等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教育,建设全程就业教育指导体系,努力改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
作者:连娜;高颖华;骆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本研究对国内外与预防医学相关的379条能力要求进行了内容分析,以期为构建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10种能力分类中,位居前3位的是公共卫生知识和能力、专业精神与道德价值观、沟通交流能力,占文本数量的52.2%;主要包括良好的品格、循证思维、遵循伦理原则、掌握公共卫生基础知识、通过多种途径沟通、理解生态模型、了解卫生服务系统和评价项目能力等8项能力.因此,应当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中得到更多关注.
作者:宋雅然;陈娟;蔡景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改革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护理科研”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在“护理科研”课程教学中,对护理学专业320名硕士研究生采用“一站式”教学模式,即“一条主线”“一贯到底”“一次完成”“一支团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制定目标、设立教学模式、编写教材/讲义基础上,实施创新的“一站式”教学、实训与考核方法,终学生以上交一份科研标书形式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结果 在320份标书中,优良率达到67.5%;不同年级学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招生与在职生标书质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常确定的激励效应分别是:提高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82.8%)、激发了科研意识(82.2%)、训练了科研设计技巧(77.5%)、培养了创新品质(75.3%)、训练了文献检索能力(74.7%)、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65.6%)、培养了团队协调能力(56.6%);质性访谈中学生对“一站式”教学模式评价良好.结论 “一站式”教学模式为研究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思路,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创新品质的“在做中学”的新教学模式.
作者:颜巧元;毛靖;张仲华;罗凤仪;张珒珒;刘义兰;胡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探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回顾2004年以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比国外有关工作的经验与做法,提出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大纲,规范培训内容、形式与考核,理顺培训管理工作机制,是做好今后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作者:魏强;李晶;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方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出了“控制医学教育招生规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优化教学质量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对策和措施,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作者:施建明;杨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广东医学院在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中,改变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采用课题设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题目,综合多学科理论、药品知识和对疾病的认识,完成了课题设计,并进行了开题报告,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作者:邹丽宜;夏海珊;韦粤;吴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构建基于岗位需求的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方法 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即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模式搭建课程体系.结果 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根据岗位实践和发展需要设置相应课程.同时增加了选修课程的比例,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结论 打破学科界限,按照职业成长发展规律构建远程护理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符合在职成人学习需求,应当继续实践和完善.
作者:夏素华;孙宝芝;刘玲;刘则杨;高澍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中英双语护理查房的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临床护理双语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年~2013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实习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开展中英双语护理教学查房,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临床实习中开展双语护理查房的支持程度、教学效果、推广价值等10项指标有着较高的评价,但大专学生、在校期间未曾接受过中英双语教学的学生对教学效果中部分指标的评价低于本科学生和在校期间曾经接受过中英双语教学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中英双语护理查房具有积极意义,查房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对双语教学的接受程度等因素.
作者:许莹;欧阳霞;冯绮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