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断流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比较

周礼湘;冯联忠

关键词:术式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再出血率, 门奇断流术, 术后, 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摘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门奇断流术之一,但这一术式仍有较高的术后再出血率.为了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后再出血率,我院采用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54例,并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水痘1例

    患者女,27岁,G1P0,孕38+4周,因出现皮疹及水疱伴发热3d,于2006年1O月10日人院,发病前无与水痘患者接触史.入院体检:138.5℃,:Bp116/76mmHg,全身散在水疱疹,水疱直径1~2mm,局部有破损,以躯干部多见;产科检查:宫底高32cm,腹围95cm,左枕前位,胎心率150~160次/min,不规则宫缩,胎膜未破.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8.8×10~9/L、中性粒细胞

    作者:周淑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CX/GJIC下调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细胞增生修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CX/GJIC)下调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HF)大鼠肝细胞增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大鼠190只(SPF级,江西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提供),随机分成苯巴比妥PB(n=60),对照组(n=30),模型组(n=100).PB组动物诱导后与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造模,造模后1、3、7、10、14d采取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查Cx32、切开标记荧光染料传输(IL/DT)查GJIC功能.结果 (1)造模后动物立即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及摄食减少,尿黄,严重者多脏器出血,昏迷甚至死亡.PB与模型组的组间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2)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的Cx32蛋白主要集中在胞膜上,细胞间,数量较PB组明显增多,且随着时间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PB组的Cx32主要分布在胞浆内.数量极少.(3)荧光染料传输试验发现.模型组的染料传输能力在造模后与对照组比明显减低(P<0.01);PB组染料传输能力明显受抑制,除在第3天与模型组问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与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通过预先下调肝细胞间的CX/GJIC,可以减轻AHF急性期的肝脏损害,促进残存肝细胞增生和肝功能的好转,降低AHF大鼠的病死率.

    作者:肖樟生;黄长文;罗地来;傅华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46株幽门螺杆菌菌株耐药性分析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道慢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了选择佳的治疗方法和减少继发性耐药的产生,笔者将446例患者的Hp药敏试验分析如下,以期为临床正确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滕卫军;黄伟;施昕;陈燕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72例非标量血液产生原因分析

    采血人员在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会造成血液采集量的不足或超量.按GBl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采集血液容量的偏差应不超过标准量的±10%,超过±10%的血液称为非标量血液.非标量血液由于袋内血液与保养液比例失衡,血液的理化性质及红细胞的生理状态会发生变化,若用于临床常导致输血反应,一般作报废处理.笔者对72例非标量血液产生的原因作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非标量血液的产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巩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2b治疗前后TAR、MDA的变化

    机体患慢性乙型肝炎时,氧自由基穿透肝细胞膜,易使DNA链断裂而导致肝细胞破坏,严重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病变,故临床应给予及早有效的治疗.本文观察了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IFN)α-2b治疗前后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R)和丙二醛(MDA)的浓度变化,旨在探讨IFN α-2b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雪春;张晓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糖皮质激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作用的Meta分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临床上以呼吸窘迫和严重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特殊类型的呼吸衰竭.近年来,虽然临床上采用了原发病、抗炎和机械通气治疗等方法治疗ARDS,但其病死率仍然很高.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在临床上运用多,时间久,但其疗效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大多数持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它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旨在通过Meta分析揭示GC能否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为临床上运用GC作一参考.

    作者:楼利剑;娄域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CC1表达与术后生存的关系

    肺癌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目前我国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约为8%~13%,临床科研致力于提高生存期;临床研究显示,在头颈部鳞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宫颈癌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e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浓度增加会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本文初步探讨在NSCLC术后进行铂类药物化疗的患者中ERCC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张毅敏;苏丹;孙文勇;胡锦林;李汪霞;马胜林;史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者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于细菌经各种途径进入肝脏.肝实质发生炎症坏死,形成脓肿,是一种继发性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危险因素,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DLA)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14.9%~40.O%.近年来,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结构发生了改变,肺炎克雷伯杆菌已经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细菌性肝脓肿的差异,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作者:吴旻;周华;俞云松;黄美先;王淑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卡马西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在鼻翼、颊部和舌可以有扳机点,导致患者不敢洗脸、进食、刷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为小脑脑桥及邻近部位的肿瘤、外伤等所致,需要手术治疗;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因不明,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药物治疗通常被作为首选.我院采用卡马西平联合用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属于BokhmanⅡ型(即非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危险因素、预后因素尚不确定,治疗方法不甚理想.由于UPSC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这类少见肿瘤的认识仍然有限.近年来国内外关于UPSC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主要针对流行病学、病理诊断、临床特征、预后和生存率,而对超声表现报道较少.现对本院收治的18例UPS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作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秦佳乐;丁志明;鲁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肠间质瘤9例临床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叶干细胞的一类肿瘤,其原发部位主要是胃(50%~60%)和小肠(20%~30%).GIST是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0.1%~0.3%,20%的小肠恶性肿瘤是间质瘤.本文将确诊的9例小肠间质瘤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志强;王彩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为主治疗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Hp)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已影响到Hp根除疗效.我们选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加用阿莫西林(青霉素过敏者用克拉霉素)和铋剂,治疗根除失败的Hp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03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和预后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近年来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其轻症易于治疗,重症病例病情凶险,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且预后不良.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AP住院患者资料203例,旨在分析其病因特点和预后情况,寻找发病规律,以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

    作者:俞敏慧;钦丹萍;魏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例食管肉瘤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食道恶性肿瘤,对其发生及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我们对4例食管肉瘤样癌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骆丹东;徐月梅;季峰;陈春晓;胡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食管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食管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是平滑肌瘤,其次是神经鞘瘤、脂肪瘤及纤维组织细胞瘤等,但后几个肿瘤类型较罕见.随着免疫组化方法的广泛使用及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发生在食管等处的胃肠道外问质瘤的可能,特别是近来研究认为靶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有比较好的疗效后,正确认识食管间质瘤显得更有必要.本文就此对本院86例食管平滑肌瘤和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复习,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合免疫组化讨论分析如下.

    作者:方铣华;陈丽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1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原发性甲旁亢)在我国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内分泌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体征隐蔽,常导致误诊、漏诊,故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熟悉其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是诊断并及时治疗原发性甲旁亢的关键.现笔者结合文献对11例原发性甲旁亢作一回顾分析.

    作者:陈敏;邹玉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36例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IgA肾病(IgAN)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是目前亚洲常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同时约20%~40%的患者可发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其组织形态学改变轻重不一,预后各不相同.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IgAN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徐业;陆海娟;李翔;陈茂盛;赵俊;胡云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细胞免疫紊乱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免疫学异常包括T细胞亚群失调和T细胞的异常活化.调节性T细胞(Treg)可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来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本研究对RA患者外周血的Treg(CD4+CD25+high)以及活化的CD4+T(CD4+CD25+)细胞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磊;张钧;谢鑫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经胃镜活检孔放置空肠营养管65例

    经空肠营养支持,需要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地将营养管置于Treitz韧带以下的置管方法.鉴于各种传统置管方法均有缺陷,我们对65例患者开展了经胃镜活检孔空肠营养管留置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钟晓琪;季峰;徐萍;乐敏;厉有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8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的护理

    同种异体人肝肾联合移植术(combined liver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CLKTx)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使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获得新生.国内第1例CLKTx于1996年7月实施.1999年2月1日本院首次为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行CLKTx,至今共开展1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敏玮;叶丽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