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结扎离断结合激光腔内闭塞微创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36例分析

迟岳峰;安东来;邹积建

关键词:静脉曲张, 内镜, 激光腔内闭塞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结扎离断结合激光腔内闭塞微创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将36例42条下肢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肢行内镜下高位结扎大腿段大隐静脉属支、离断小腿段所有交通支、激光腔内闭塞大隐静脉主干.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d,平均手术时间(43±5)min.术后症状消失,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无血流信号.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48个月,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高位结扎大腿段大隐静脉属支,并离断小腿段所有交通支,激光腔内闭塞大隐静脉主干,使大隐静脉与体循环彻底隔绝,不需抽剥大隐静脉,是近年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治疗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手术方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患者 男,3岁6个月,反复发热15 d,呈弛张热型,高体温达40.2℃,发热前伴畏寒,四肢末端冰凉,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进行性面色苍白.

    作者:谢基灵;黄小泰;黄惠萍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肾结核56例临床分析

    肾结核占肺外结核的首位,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多不典型,加之首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常有一定的难度.现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56例肾结核患者做一分析,以利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和优化治疗.

    作者:陈举锋;邓春华;孙祥宙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道手术

    开腹手术后行腹腔镜胆道手术(laimmscopic operation on biliary tract,LOBT)的大风险是腹腔粘连的存在,直接妨碍套管穿刺、气腹建立以及随后的镜下操作.因此在腹腔镜开展初期.有腹部手术史被列为LOBT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可行LOBT,其可行性和安全性也已得到证明[2].然而此类手术难度较高,术者应具备丰富的LOBT经验和技巧.现就此类手术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轩诗进;陈波;胡三元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如何选取关键词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超微剂量肝素并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婴幼儿重症肺炎血清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超微剂量肝素并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血清D-二聚体阳性的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肝素组应用超微剂量肝素,肝素剂量24U/(kg·d),分4次皮下注射,直至血清D-二聚体转阴停药;肝素低右组应用超微剂量肝素(剂量和用法同前),同时加用低右,用量为每次5 ml/kg,每天1-2次至血清D-二聚体转阴停药.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的第2天,血清D-二聚体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4天肝素低右组患儿血清D-二聚体转阴率明显高于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素低右组的病死率较肝素组低,两组分别为5.88%、17.65%.结论 超微剂量肝素加小剂量低右能更快地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逆转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

    作者:江莲英;唐渊;刘传勇;柯桦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研究现状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是肺循环对缺氧的代偿反应,当肺泡气氧分压低于60mm Hg(1 mm Hg=0.133 kPa)时,肺血管发生快速、可逆的收缩反应,从而纠正肺内通气与血流比例的失衡.单肺通气的应用为心胸外科手术发展、胸腔镜微创检查和手术的推广提供了操作平台,低氧血症作为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及由此引发的肺血管收缩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探讨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其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作者:郭伟;郭建荣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选择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对进行选择性脾栓塞术的27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近期临床观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后,再选择性插管至脾下叶动脉,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27例患者WBC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2.63±0.42)×109、(7.13±1.63)×109/L、(5.67±1.58)×l09/L,Pt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为(32.67±9.52)×109/L、(68.69±13.36)x109/L、(86.30±16.23)×109/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脾栓塞术疗效肯定,能很好地控制栓塞范围,可操作性强.

    作者:陈卫;邓俊;黄捷晖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硬膜外腔麻黄碱预处理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40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剖宫产术产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两组局麻药配方:对照组为2%利多卡因19.5ml+0.9%NaCl0.5ml;观察组为2%利多卡因19.5 ml+麻黄碱15mg.观察麻醉前后SBP、DBP、MAP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后15min SBP、DBP、MAP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15 min SBP、DBP、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两组局麻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膜外腔注入麻黄碱对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汤艳辉;李丽华;李海峰;柯敏;王峻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继续医学教育刊授赋学分通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扎罗汀治疗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他扎罗汀治疗掌跖脓疱病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鹤春;于延;王翠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经病理确诊的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显示腹壁切口软组织内异常回声团,其中位于脂肪层及皮肤浅表者15例,位于肌层者6例.21例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随月经周期呈动态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月经周期中期肿块内部17例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月经期肿块内部7例可见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同一患者两段时间对比,月经周期中期血流较丰富,频谱形态为低速高阻血流.结论 超声有助于腹壁手术瘢痕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作者:何学森;黄飞;匡莉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RUNX3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检测23例HCC患者肝癌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中RUNX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RUNX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阳性率分别为26.1%(6/23)和17.4%(4/23),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的91.3%(21/23)和87.0%(2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RUNX3基因及其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提示RUNX3功能失活可能与H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潘其重;陆日坚;梁增文;覃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D-D含量变化,以5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1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hs-CRP、D-D与对照患儿比较均显著升高.随着感染控制,临床症状、体征逐步缓解.hs-CRP和D-D均显著下降,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hs-CRP和D-D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D-D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疗效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杨金玲;安晓东;薛凤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T-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了解T-1型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组织补片(瑞诺口腔组织补片)应用于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病例13例,其中下唇部黏液腺囊肿摘除术9例,上唇系带瘢痕松解术4例,术后缺损面积在2.0cm×2.0cm~3.0cm×3.5cm.术后缺损行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补,观察术后修复的效果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11例完全成活,2例部分成活.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良好,均无感染和排斥反应.结论 瑞诺口腔组织补片修复口腔黏膜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怡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早孕期流产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经阴道能量多普勒超声(TV-PDU)联合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不明位置妊娠患者进行鉴别分析,预测宫内早孕期流产(IUPA)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方法 应用TV-PDU检查子宫内膜(建模组),同时测定其血清B-HCG、孕酮,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各研究变量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各超声参数及临床指标预测判断IUPA的佳阈值和评价各指标对IUPA诊断的准确性.另外选取60例患者(测试组)对该回归模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 多变量模型1(M1)选择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RI)、高流速(PSV)这两个参数,而内膜回声类型、血清孕酮、停经时间则进入多变量模型2(M2).M1、M2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0.976,约登指数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0.8%、87.5%和12.213、8.000.M2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M1,M1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但M1、M2对IUPA的诊断价值均较单变量明显提高.M1、M2对测试组进行回代,模型稳定性较好.结论 TV-PDU能简单、无创和有效地预测早孕期IUPA的可能性,内膜下血流动力学参数与IUPA联系密切.

    作者:陈智毅;梁琨;柳建华;梁伟翔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PD患者在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前后,采用修订的韦氏成年人智力量表行认知功能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除数字广度项改善不明显外(P>0.05).多种智力项均有改善(P<0.05或<0.01),尤以木块图项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为(25.68±6.37)分,治疗前为(19.11±4.54)分.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PD患者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作者:王良;余丹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老年妇女合并糖尿病阴式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糖尿病是内分泌疾病中常见的病种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高.生殖器官脱垂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行阴式手术治疗.如何使老年妇女合并糖尿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就我院60岁以上妇女合并糖尿病行阴式手术的54例患者围手术期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王红;唱润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77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卡培他滨联合组(36例)接受奥沙利铂(L-OHP)加卡培他滨方案化疗,OLF组(41例)接受L-OHP加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U/CF)方案化疗.观察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组的有效率为41.67%,肿瘤控制率(临床受益率)为7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9个月.OLF组的有效率为39.02%,肿瘤控制率为75.61%,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7.2个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无严重的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卡培他滨联合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较OLF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与OLF方案疗效相仿,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卡培他滨口服给药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不失为一种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较佳选择.

    作者:高亮;王永向;卢丽琴;赵同伟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上呼吸道异物致幼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我院急救中心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共接诊4例男性上呼吸道异物患儿,现介绍引起该4例患儿呼吸道阻塞的异物情况及窒息后的复苏结果,分析引起幼儿呼吸道阻塞的常见异物,并结合我院临床救治经验推荐呼吸道阻塞后的现场急救方法.

    作者:陈宗跃;王广东;于明克 刊期: 2008年第24期

  • 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c、IgA和IgM.结果 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作者:张春明;牛广华;钱铸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