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民;曹才新;吴盘芳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CM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变化并与干扰素(INF)-α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INF-α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 CMD组、干扰素组与对照组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SIL-2R、INF-α、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与对照组CD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MD组与干扰素组SIL-2R与CD8均比对照组降低,且对照组SIL-2R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临床治疗效果,在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复常)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尿素氮复常时间及越期率CMD组与干扰素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但CMD组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D治疗HFRS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SIL-2R及CD8活性,增强NK细胞活性、INF-α水平、CD4活性、提高CD4/CD8,且与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相同.
作者:张桂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已成为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实体恶性肿瘤、代谢和遗传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有40%~60%的HSCT患者会出现感染或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导致移植术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其中65%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会出现非感染性的肺部并发症,这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缺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因素有关,在allo-HSCT后的晚期并发症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现就BO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此疾病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作者:肖毅;张义成;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羟氯喹(HCQ)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终点散射比浊法研究了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CQ(400 mg/d)治疗前后血清SAA水平的变化.结果 HCQ治疗4周后血清SAA水平明显降低,以后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HCQ能有效地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AA水平,抑制类风湿关节炎活动,诱导病情缓解.
作者:罗徐;李芊;刘峻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患者 男,54岁,因畏寒发热4~5d入院.在4d前劳累后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5℃,退热时出汗较多.有全身酸痛、乏力,尤其是下肢痛.发病后第3~4天发现双下肢红色皮疹,余无不适.起病后在院外治疗,血常规:WBC 6.3×109/L,N 0.66,Hb 146g/L,Pt 139×109/L,C-反应蛋白63mg/L.尿常规正常.曾用青霉素、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莲必治)、头孢他啶、洛美沙星均无效.
作者:赵春荣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我科2003年5月~2006年12月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年龄10~14岁,平均年龄(12.3±1.6)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13例,双侧2例,因剧烈活动阴囊坠胀不适就诊者7例,因阴囊增大肿物就诊者3例,因无明显症状偶然发现者5例.
作者:张志;杜丹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为鼻科常见的上颌窦疾病,但由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特殊性,临床极易误诊.现对我科2001年2月~2006年12月误诊的21例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误诊原因.
作者:楼正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因可出现急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临床症状,常被误诊为青光眼.现将我院近期所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例1 男,35岁,因右眼无诱因红、痛、视物模糊伴眼胀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眼压在4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角膜中央水肿明显.
作者:王宇;孙亚男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一、克罗恩病(CD)引起肿瘤的流行病学自1948年首次报道CD合并结直肠癌(CRC)病例以来,关于该病发生癌变的危险一直存在争议,CD与肿瘤间的关系也仅限于病例报道.在1973年,一项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报道,CD患者肠道癌变的相对危险度较普通人群高15~20倍.近Tekkis等(2007年)进行了一项荟萃研究,该研究纳入34项研究中的60 122例CD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发生小肠、结直肠、肠外肿瘤及淋巴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8.40、2.40、1.27和1.42.
作者:池肇春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应用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40例在剖宫产术中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均为在剖宫产术中,经其他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控制的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600~2000 ml.经产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高于初产妇(P<0.01),前次分娩行剖宫产术者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率较阴道分娩者及初产妇有极显著提高(P<0.01).40例患者均行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后痊愈出院,保留了生育能力.结论 背带式压捆子宫缝线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彩霞;曹春梅;李春香 刊期: 2007年第30期
患者 女,26岁.因疲乏、纳差、尿黄、眼黄2周,发热6d于2006年7月14日入院.既往无肝炎病史,无长期饮酒及化学毒物接触史,无服用肝损害药物史,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入院检查:T 39℃,急性面容,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未见皮疹,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脏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未叩出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肖光明;刘远煌;吴茂盛;雷春亮;杨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术后出现的腹腔粘连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我们对二次剖宫产术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将腹腔粘连情况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2月二次剖宫产术89例,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改良式剖宫产组(改良组)54例和新式剖宫产组(新式组)35例,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孕周、平均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剖宫产至再次剖宫产手术时间间隔为2~7年.
作者:王增粉;李淑景 刊期: 2007年第30期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以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特征,患者能意识到这些思维或行为是过分的或不适当的,但不能中断,如果中断,则感痛苦[1].患者为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而痛苦,每天浪费1 h以上,干扰正常工作、学习和兴趣,或引起功能减退,且不能为物质滥用或另一种内科疾病或精神障碍所解释[1].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8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13例,开腹手术(开腹组)165例.结果 发生PEP6例,腹腔镜组PEP的发生率为0.94%,开腹组PEP的发生率为2.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P的发生与孕龄大小、术后HCG下降幅度、病理滋养叶细胞增生程度、术后甲氨蝶呤(MTX)预防性应用有关(P<0.05),与术前HCG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有效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预防性使用MTX,术后严密监测血清HCG变化,对于降低PEP的发生尤为重要.
作者:谢峰;姜萍 刊期: 2007年第30期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是近开始应用于临床的适合于子宫良性病变的新术式,我院近期将此术式进行适当的改良灵活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2006年1~6月良性子宫病变患者22例,其中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子宫腺肌病7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1例;年龄35~44岁.术前常规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排除宫颈恶性病变,对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行分段诊刮术除外恶性病变.
作者:蒋雪梅;杨维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牙源性炎性囊肿中,常见的是根尖囊肿,根尖囊肿都是位于牙根尖的部位.发生于根侧的囊肿比较少见,发生于根侧位的囊肿有多种,常见的有根侧部牙源性角化囊肿、非角化发育性根侧囊肿、牙髓炎性根侧囊肿、牙周炎性根侧囊肿(炎性牙周囊肿)以及牙旁囊肿[1].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导丝支撑引导行钢丝螺纹管气管内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估计气管插管有困难的患者(舌咽关系Ⅲ~Ⅳ级)随机分为导丝支撑引导插管组(A组)和常规导管芯引导插管组(B组).进行插管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是90.0%和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组对咽喉部组织损伤小.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导丝支撑引导钢丝螺纹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时应用有效、安全可行.
作者:李安学;董惠翔;刘玉春;刘作坤;蔡云亮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评价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治疗PH的新途径.方法 用空气压缩泵雾化米力农(3 mg/次).监测患儿体动脉压、心率,于首次吸入米力农前(T1)、首次吸入后10 min(T2)、首次吸入后30 min(T3)及首次吸入24 h(T4)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室射血前期(RPEP)、加速时间(AT)、右室射血时间(RVET)、三尖瓣跨瓣压差(TVPG)的变化,并计算RPEP/AT、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比较雾化吸入米力农前后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研究中患儿均无不良反应,雾化吸入米力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LVEF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与T1比较,RPEP/AT、PASP和PAMP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与T1、T2和T3比较,RPEP/AT、PASP和PAMP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雾化吸入作为米力农一种新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雾化吸入米力农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而对体动脉压无明显影响,具有选择性扩张肺血管作用;雾化吸入米力农可能成为继吸入NO之后治疗PH的又一选择,特别对小儿CHD合并PH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杜杰;胡型锑;吕夕明;赵琦峰;章岳峰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总结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7年1月81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方式及常见血管问题的处理.结果 手术一期成功率达97.53%(79/81).2周内内瘘栓塞者2例,1例再次手术后成功,1例改为腹膜透析.术后2~8周用于血液透析,血流量为180~260 ml/min.结论 良好的血管条件、熟练的血管吻合技术及严格术后管理是保证内瘘成功的关键.
作者:胡诗德;李斌;简讯;王春燕;陈福琼 刊期: 2007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实施择期烧伤植皮或体表瘢痕整形手术的患儿15例,ASAⅠ~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插入PLMA,充气连接麻醉机后,测量气道密闭压并记录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记录麻醉维持和拔除PLMA过程中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情况.结果 13例患儿首次置入PLMA后达到14.7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气道密闭压,并获得满意的肺通气,其余2例第二次置入成功.间歇正压通气时气道峰压均值8.0 mm Hg.呼吸并发症和呼吸道损伤轻微.结论 PLMA在小儿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气道密闭性,且并发症少,是小儿全身麻醉中安全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工具.
作者:孙广军 刊期: 2007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