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健;王晓云
重复应用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IRODS)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病情进行量化评分,考察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不同时间点IRODS的差异以及IRODS动态评估患者病情的价值.结果示生存组和死亡组间在入住ICU当时、24 h、48 h、72 h、第5天和第7天的IRO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住ICU各时间点相应IRODS的接受者操纵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分别是0.930、0.934、0.934、0.940、0.914和0.963,均大于0.9.提示IRODS可用于动态评估危重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姜胜;杨丽;黄子通;蒋龙元;王庸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妇女一生重要的4个时期是围婚期、围生期、产褥期、更年期.在本文内,就妇女四期的保健需求与健康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供大家一起讨论.
作者:李惠珍;刘新莉;杨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男,19岁,因反复腹痛10余天,服药后出现颈项不自主运动2 h入院.入院前10余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剑突下明显,呈针刺样持续疼痛,无腹泻、反酸、嗳气、腹胀等不适.
作者:周海涛;胡明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过去的10年,针对冠心病终末期(有症状或有事件)患者的血管重建技术(经皮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推广.但冠心病是一个持续发展的疾病过程,在血管壁上存在多处弥漫病变,并且同一患者可有不止一处的不稳定性斑块.而我国目前对冠心病的防治实践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只重救治,而对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之前不防,救治之后也不管.这种落后的模式忽略了病前预防,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基Y于半数左右的冠心病患者的初期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只治不防的策略必然导致大量患者的突发死亡或致残.由于重救治、轻救治后的疾病管理,因此缺血与再梗死的发生率也高,并且很多患者逐渐进入慢性心力衰竭的队伍.
作者:胡大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家里接到了一个病人的电话.她30岁,是一个图书馆的职员,她和丈夫及四岁的孩子都定期到我们全科门诊做健康检查.她挂电话来是咨询她的右手腕肿胀的问题.原来,那天早晨,她骑自行车去上班的时候,感觉右手腕突然被扭了一下,但是只有轻微的疼痛,也就没在意,到单位后依旧忙着整理图书、操作计算机等日常工作.晚上回家后又忙做饭、照看孩子,等她想喘一口气时,才注意到自己的右手腕已经肿起来,而且疼痛越来越重.电话里她说自己没有发烧,手腕也没有破溃、红、热的现象.我建议她可以做冷敷,问她家的冰箱里有什么现成的冰冻的东西,她说冰箱里有冻豌豆.我告诉她可以取出一些冻豌豆,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把袋口扎上,用毛巾包好,放在疼痛处20分钟左右,冷敷后再找一个长的弹力丝袜缠住肿胀的手腕,睡觉时用枕头或小被子把肿胀的手腕部分垫高,超过头部的水平.除了给她这些建议,我还预约她第2天早晨来全科门诊.
作者:周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改良气管导管治疗中央气管狭窄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16例不同原因造成中央气管狭窄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通过胸部X线片、胸部CT以及纤维支气管镜了解中央气管狭窄的部位和范围后,选用合适的硅胶吸引管剪裁制成导管,再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导管通过狭窄部位,建立人工气管.结果 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迅速缓解,动脉血氧分压从(39±12)mm Hg(1 mm Hg=0.133 kPa)增至(72±10)mm Hg,血氧饱和度从(75±13)%增至(95±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则从(102±21)mm Hg下降到(62±13)mm Hg,有效率达100%.除2例气管小量出血外,没有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存活,1例由于并发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使用改良气管导管治疗中央气管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可以短时间内缓解急性呼吸困难,对狭窄的中央气管进行扩张成型,为后续治疗节省了气管球囊扩张术的费用.
作者:丘新才;陈振华;韦习勋;梁彩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比较不同糖耐量者空腹、糖负荷后30 min及120 min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各时间点游离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组间空腹及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糖负荷后30 min及120 min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负相关.提示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存在负面、毒性作用.
作者:陈黎红;严励;何扬;唐菊英;黎锋;刘湘茹;程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患病率为0.26%~0.35%,男女之比为5:1,好发于13~31岁.由于AS常导致青壮年疼痛、致残,影响生活和工作,故科学的诊治十分重要.
作者:张洁;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268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下双频激光碎石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268例中,上段结石73例,中段结石31例,下段结石164例,双侧结石11例,单次治疗成功率为92.9%(249/268).手术时间15~95 min,平均30 min.术后除出现不同程度血尿外,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 d.结果说明,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安全、微创,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方法,可作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疗法.
作者:袁涛;廖国强;姜启全;桂亚平;卞崔冬;章劲夫;王天如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颌骨骨折治疗中,颌间结扎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了尽快恢复咬合关系、进行必要的制动及限制开闭口运动,都要施行颌间固定.以往传统的颌间固定方法是不锈钢丝拴扎及带钩牙弓夹板牵引等方法[1].由于此类治疗方法存在口腔卫生条件差易造成牙龈及牙周组织炎症,操作不便,结扎钢丝头易扎伤口腔内黏膜等的弊端,因此寻求一种简便实用的颌间固定方法,是临床口腔科医生工作的目标.本研究自2002年12月始应用牵引钛钉对54例下颌骨骨折病人进行颌间固定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泉;王春胜;张传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1年至2004年我院共确诊主动脉夹层(AD)6例,6例患者终都转至有手术条件的三级医院,但在转院前均给予了积极的内科治疗,无一例于转院前死亡.
作者:高宏健;王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如何让冠心病患者少受病痛折磨,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有关冠心病的防治知识.
作者:张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患者男,76岁,因咽痛5 d,加重伴发热1 d于2004年10月31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冠心病史3年.入院查体:咽部充血,右侧扁桃体Ⅱ度.诊断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后仍有低热,并出现咳嗽、乏力、胸闷、气短.2004年11月5日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心包腔少量积液.3 d后胸部CT示:两侧胸腔积液,左侧叶间积液,心包大量积液.次日在彩色多普勒监测下行心包穿刺置管术,抽出不凝血性心包积液约150 ml,后置管引流,持续心包引流每日引流出血性液体200~300 ml.
作者:刘芳;曾爱平;吕孙成;丁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赣州市章贡区431位社区居民就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为83.76%,76.57%的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过,满意率为67.58%.自费医疗者与退休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科技人员和报销困难是影响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因素,离家近、高年龄组、收费合理是促进居民到社区就诊的因素.
作者:周小军;袁兆康;万红;肖云昌;操秋阳;蔡燕玲;邓大安;洪定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由于种种原因,自杀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农村人口自杀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了解自杀的现状及临床特征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极为重要.2003年1月至2005年我院急诊收治患者共14 154例,其中自杀者180例,占1.27%.现对此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董衍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30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分析,并使用韦氏成人、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CR)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显示肝豆状核变性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异常率70%,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延长(t=2.57,P<0.01),韦氏智力量表认知功能评分低于90分者占68%.提示P300测定比临床认知能力测定更灵敏、更客观,且检测简便,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一项有临床价值的检测手段.
作者:刁红梅;张梅;马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用于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一组急救措施的组合.由于心搏骤停发生后的有效抢救期仅仅为数分钟,使该症的院前急救难度大大增加,这是院前复苏成功率难以提高的首要原因.根据院前急救的特殊性设计和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心肺脑复苏技术,多年来一直是院前急救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作者:冯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例1患者女,53岁,阵发性胸痛2年.胸痛在劳累后及生气时诱发,每次持续几秒钟到40 min左右,部位在左前胸但不固定,且伴左肩胛区丝丝拉拉或针刺样疼痛,有时按摩或叹气后减轻.平时心电图(ECG)示多导联T波倒置或低平,胸导联ST段上斜型下移0.05 mV,但近2年的多次ECG检查无动态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及吸烟史;有冠心病家族史;已闭经1年.
作者:顼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对58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感染大肠埃希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MicroScanA/S-4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NC21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作综合分析.结果示滥用头孢三代抗生素增加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1.7%),氧派嗪青霉素/他唑巴坦(10.3%),丁胺卡那霉素(19.0%),头孢西丁(19.0%),头孢他啶(22.4%).提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应缩短粒细胞缺乏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大肠埃希菌感染,降低其耐药率.
作者:于洪艳;吴绍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我科经小切口取出胫骨内侧接骨板32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成江;李松;张玉岩;林雪林;刘子祯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