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反式维甲酸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

张浩川;包小周;陈聪德;李仲荣;陈肖鸣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睾丸卵黄囊瘤细胞, 体外培养, VEGF
摘要: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增殖影响,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RA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 mRNA表达水平下调,Westem Blot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两者下调作用均呈较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祖细胞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指能从骨髓迁移到外周血,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祖细胞,又称血管内皮干细胞(endothelial stemcells).1997年Asahara等[1]应用免疫磁珠法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CD34+细胞,并在预衬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培养皿培养,得到的细胞可表达vWF、CD34、CD31、VEGFR-2等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因而将CD34+细胞命名为内皮祖细胞.

    作者:刘玉;谷天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负载TGF-β1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制负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将其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以抗兔CD14、CD44等单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MSCs表面抗原鉴定,获得纯化的MSCs.采用乳化交联法获得包裹TGF-β1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将该微球负载在冷冻干燥获得的壳聚糖-丝素支架上.将培养的MSCs种植到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移植到兔关节软骨缺损处.移植空白支架的为实验对照组,移植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为实验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检测的MSCs细胞表面标记情况,微球的形态,支架与细胞共培养后电镜下情况,支架移植后的兔关节修复情况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流式检测MSCs第4代及第9代细胞的CD14及CD44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发现两代MSCs CD14表达基本呈阴性,CD44表达呈阳性,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所制备的微球基本呈球形,表面光滑,直径约为1μm,大小较均一,分散度好.细胞在壳聚糖-丝素三维支架上生长状态良好,电镜观察,可见支架孔隙内有细胞黏附生长.移植治疗后发现实验组修复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已经有较硬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切片显示有软骨细胞规则排列,甲苯胺蓝染色为阳性,而对照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切片显示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组织修复,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甲苯胺蓝染色阴性或弱阳性.结论 负载TGF-β1壳聚糖微球的壳聚糖-丝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后移植治疗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miR-221和miR-22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miR-221和miR-222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有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16例AML初发患者和44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分离有核细胞,抽提总RNA,以U6为内参,采用茎环Realtime RT-PCR法检测并比较AML和非白血病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miR-221和miR-222的表达,同时比较这两种mjRNAs在AML中M3、M4和M5三种亚型间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221和miR-222在AML初诊患者骨髓中相对表达量(N=2-△Ct)明显高于非白血病患者组(P<0.05);这两种miRNAs在M5型AML患者表达高,但在AML三种亚型间表达水平未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21和miR-222有可能在为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上,提供一个新的标准和靶点指标.

    作者:李宝青;薛向阳;夏轶姿;朱宝玲;何牧卿;李向阳;张丽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小鼠转轮运动昼夜节律研究技术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实时监测小鼠昼夜运动节律的技术.方法 将转轮装置及配套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然后实时连续记录C57BL/6J小鼠的转轮运动,并通过计算小鼠转轮运动周期、诱导后相角、周期幅度以及运动活性等指标来分析小鼠的昼夜运动节律.结果 运用转轮装置可以准确地记录到小鼠昼夜运动节律.C57BL/6J小鼠诱导后相角为(145°~170°)±6°,在持续黑暗(DD)环境下运动昼夜节律为23.5±0.3h.结果 还发现,这种昼夜运动活性在小鼠间有一定个体差异.分别在CT(circadian time)14和CT22给予15min光诱导,能引起小鼠运动节律分别向后及向前漂移.结论 这种转轮装置及分析方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研究小鼠昼夜运动节律的技术平台.

    作者:周岚;曹济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导管前端移位致双侧胸腔积液的临床救治

    目的 报道2例中心静脉导管前端移位致双侧胸腔积液的临床救治.方法 2例患者因中心静脉导管前端移位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后,予拔除深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输血、补液及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结果 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年龄大、血管解剖异常、颈内置管后颈部活动频繁、医从性差等患者应加强置管后的监护;对病重、烦躁不安、神志模糊的患者,要专人看护,必要时予以肢体制动;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郑国栋;戴建强;古正涛;尹庆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浅快呼吸指数预测COPD患者撤机的价值

    目的 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SB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4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的资料.对符合撤机条件的患者在无任何呼吸支持条件下测定浅快呼吸指数(RSBI),然后进行撤机试验,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 撤机成功组43例(67.2%),失败21例(32.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RSBI和撤机当日APACHEⅡ评分为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RSBI截尾值为93,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74.4%,特异性为81.0%.结论 RSBI和撤机当日APACHEⅡ评分为预测COPD患者撤机成功的独立因素.本组COPD患者预测撤机的RSBI值为93,此时RSBI预测COPD患者撤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作者:田巍;王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与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搜集9例经CT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完整资料,5例行平扫+静脉期扫描,4例行动脉期+静脉期扫描.结果 9例患者均为女性.胰体尾部6例,胰头颈3例,肿块直径2.7~12.8cm,平均8.2cm.囊实性混合性肿块9例,其中以实性肿块为主2例,囊性为主3例,实性与囊性成分相当者4例.平扫囊实性混合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逐渐强化,强化不及胰腺.囊性部分为无强化的液性低密度伴边缘有壁结节、乳头状、飘絮样或分隔状强化,包膜显示清楚,厚薄较均匀,轻度强化.胰管、胆总管均无扩张.结论 多排螺旋CT的检查对SPTP具有定位、定性价值,为外科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邱小伟;叶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TLR2和TLR4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本实验通过检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和健康早孕者TLR2和TLR4在子宫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及外周血清中TNF-α及IL-10的水平,初步探讨TLR2和TLR4与URSA存在相关性,以及在URSA发生发展中的可能途径.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8~2009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年龄在25-35周岁,孕龄<12周.将有≥3次自然流产的URSA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曾有正常生育史,本次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早孕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选择20例.免疫组化检测TLR2和TLR4在两组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IL-10的水平,比较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①TLR2在两组绒毛、蜕膜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LR4在研究组绒毛、蜕膜表达明显增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TNF-α在研究组中的水平明显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4可能是通过释放过量的Th1型细胞因子,导致Th1/Th2失衡,从而极可能参与URSA的发病.

    作者:翟洪波;徐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新治疗靶点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遗传背景(占发病机制的40%~50%)作用下,患者体内首先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致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物质渗透到血管内皮下并发生滞留.LDL在血管内皮下经过氧化修饰成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这是目前我们所认识到强的致AS物质.

    作者:张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测定血清肌酐酶法和Jaffe反应(国产苦味酸法)比较

    目的 分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结果的相关性,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偏倚评估,探讨方法间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批准的<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对比及偏差评估EP-9A2指南文件>,分别用两种方法于不连续的5天,每天选取8份新鲜病人血清作双向平行测定血肌酐,并对两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回归分析、配对t检验和偏倚评估.结果 以酶法为目标方法(X),碱性苦味酸法为试验方法(Y),两者的线性方程为Y=0.9285X+18.466,相关系数r=0.9998,经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相差无统计学意义(t=1.317,P>0.05),在肌酐浓度为100μmol/L、500μmol/L、900μmol/L时,碱性苦味酸法相对于酶法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倚分别为11.3μmol/L、-17.3μmol/L、-45.9μmol/L 和11.30%、3.46%、5.10%.结论 在用酶法或苦味酸法测定血肌酐时应建立不同参考范围或进行方法间的校正.

    作者:林高贵;赵春;曾云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白质空泡样变的病因研究

    目的 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地西泮、苯巴比妥诱导大鼠脑白质脱髓鞘、空泡样变并探寻其病因,证实地西泮、苯巴比妥未引起脑白质空泡样变.方法 用环己酮草酰二腙制备大鼠脑白质脱髓鞘及空泡样变模型(酮腙组),与地西泮(地西泮组)、苯巴比妥(苯巴比妥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比较,应用HE、MBP免疫组化及TUNEL凋亡染色,观察各组2、4、6周时脑组织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 地西泮组、苯巴比妥组、酮腙2、4周组及对照组未观察到白质疏松及空泡改变,酮腙6周组可见脑白质疏松、髓鞘裂解、空泡形成,以脑于和枕顶叶明显;酮腙4、6周组可见皮质下白质、胼胝体、脑干及小脑白质TUNEL阳性染色,与地西泮组、苯巴比妥组、对照组及酮腙2周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酮腙6周组TUNEL阳性染色明显多于4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己酮草酰二腙可诱导大鼠脑白质脱髓鞘、空泡样变,呈时间剂量相关性,随着时间延长和累积剂量增加,细胞凋亡及空泡形成增多;脑白质细胞凋亡早于空泡样变,提示胶质细胞凋亡可能是脑白质脱髓鞘及空泡样变的原因之一;地西泮、苯巴比妥未引起脑白质细胞凋亡及空泡样变.

    作者:尹瑞雪;陆江阳;陆兵勋;范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出生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与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性,提出气象及大气污染物可能是影响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一个因素.方法 收集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医院1996~2006年出生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天围生儿资料,并搜集同期的气象资料及大气污染物数据,分析10年间出生缺陷和气象因素的一般情况;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探索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联.结果 1996~2006年福建省总出生缺陷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趋势x2=0.481,P<0.05).气象因素风速、湿度和API与出生缺陷的发生存在相关(P<0.05),且风速和API之间具有相关性(r=0.74,P<0.05).结论 气象因素风速和API为可能影响人群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娜;郑铃;姜仁见;姜忠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CA125和CEA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提高胰腺癌诊断性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胰腺癌和97例胰腺良性病组(包括急慢性胰腺炎)以及109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CA199、CA125和CEA的水平,Logi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性能,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组浓度均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CA199、CA125和CEA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2.3%、89.6%、0.837,62.7%、91.8%、0.691和79.4%、90.5%、0.811;Logi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6%、86.5%和0.912.结论 CA199、CA125和CE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有助于为胰腺癌提供参考诊断.

    作者:钱燕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贵州苗族支气管哮喘患者与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贵州苗族人群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基因16、27位点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1例支气管哮喘者、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β2-AR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β2-AR基因16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在支气管哮喘组为:精氨酸/精氨酸占16.1%、精氨酸/甘氨酸占61.3%,甘氨酸/甘氨酸占22.6%;对照组为精氨酸/精氨酸占13.5%、精氨酸/甘氨酸占70.3%、甘氨酸/甘氨酸占16.2%.27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在支气管哮喘组为: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占32.3%、谷氨酰胺/谷氨酸占54.8%、谷氨酸/谷氨酸占12.9%;对照组中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占37.8%、谷氨酰胺/谷氨酸占51.4%、谷氨酸/谷氨酸占10.8%,两组在β2-AR基因16、27两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贵州苗族支气管哮喘与β2-AR基因16、27位点多态性无关联.

    作者:叶贤伟;冯端兴;张湘燕;余红;许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体内性激素、血脂水平,超声检测其颈动脉血管壁,评价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后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 对118例绝经后妇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1例给予替勃龙1.25mg/d,对照组57例不用任何药物,随访1年并检测E2、MMP-9及血脂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结果 研究组MMP-9、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均低于对照组:4.27±1.33ng/ml vs 7.96±2.15ng/ml;1.39±0.49mmol/L vs 1.85±0.61mmol/L;4.68±0.63mmol/L vs 5.54±0.77mmol/L;2.61±0.27mmol/L vs3.38±0.45mmol/L,而研究组E2 30.33±8.74pg/ml高于对照组15.95±6.09pg/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0.83±0.19mm小于对照组0.98±0.17mm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性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5/61 vs 13/57)(P<0.05).结论 使用替勃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管功能,稳定斑块,有利于防治绝经后妇女的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唐云炳;管玉涛;邱海凡;蔡莲莲;赵智林;黄品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医护协同模式在临床的运用对孕产妇本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影响

    目的 将医护协同模式运用于临床,了解其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官产中的作用及其对孕产妇本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在笔者医院产检、分娩的904位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56人)及对照组(448人),用医护协同的模式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评分显示干预组心理焦虑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除产伤、新生儿重度窒息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女性孕前6个月及产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在疼痛、情感、睡眠及身体活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协同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能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方法.

    作者:李云云;包影;张文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白三烯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孟鲁司特治疗反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评价哮喘患儿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LTR1)927 T/C位点基因多态性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11月在笔者医院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86例.用DNA直接测序法测定CysLTR1 927 T/C位点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将其分为TT、CT、CC 3组,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孟鲁司特治疗6个月.观察3组患儿过敏性鼻炎和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尘螨免疫球蛋白(D1Ige)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3组基因型患儿过敏性鼻炎和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儿治疗前后TIgE、D1IgE和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的改善,3组比较亦无差异,P均>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温州地区汉族哮喘患儿CysLTR1927 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反应性无关.

    作者:宣妙燕;蔡晓红;李宁;俞晨艺;陈小剑;陈新宇;曹顺顺;李秀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C3f8玻璃体腔注射后高眼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全氟丙烷(C3f8)注射治疗视网膜脱离后高眼压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对52例(52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观察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C3f8注射术后眼压情况,并测定手术前后房角开放距离500.结果 52眼中7眼术后发生高眼压(13.5%),高眼压眼手术后房角开放距离500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眼眼压自行恢复正常,3眼用药物控制到正常.结论 C3f8注射后高眼压发生率为13.5%,其中一部分可以直接恢复,其余的用药物均能很好控制.

    作者:张红旭;董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开胸肿瘤手术术中突发心律失常的处理

    目的 总结分析16例开胸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突发严重心律失常的成功处理经验,探讨胸科手术麻醉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 术中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创动脉压.记录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术式、类型、治疗措施及效果.结果 16例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麻醉手术期间突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只要发现及时、诊断迅速、处理正确,可以成功有效地治疗,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完成.开胸手术术中有创动脉压监测非常重要,在心电图受到干扰时,也可及时发现问题.

    作者:王海燕;刘晓艳;孙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LA-B27相关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IL-10、IL-23、TNF -α、INF-γ的水平分析

    目的 观察HLA-B27相关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IL-23、TNF-α、INF-γ等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此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技术,对AAU患者外周血血浆中上述4种因子水平进行检测,用PGR法对患者进行HLA-B27基因检测.结果 41例HLA-B27相关AAU患者外周血中发作期各指标分别是IL-10(461.3±34.5pg/ml)、IL-23(457.1±35.6pg/m1)、TNF-α(228.8±23.6pg/ml)、INF-γ(34.4±2.8pg/m1)经糖皮质激素及复方龙胆泻肝胶囊治疗后缓解期各指标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期(P<0.01),分别为IL-10(145.7±29.8 pg/m1)、IL-23(123.1±30.9pg/m1)、TNF-α(61.2±20.1pg/m1)、INF-γ(12.0±2.2pg/m1),缓解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INF-γ、IL-10、TNF-α略高于健康对照组,IL-23略低于健康对照组.所有41例患者全部为HLA-B27基因阳性,对照组37例中有1例(2.7%)阳性.结论 糖皮质激素结合复方龙胆泻肝胶囊能显著调节HLA-B27相关葡萄膜炎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体内的免疫失衡状态,有效地抑制炎症.

    作者:郑美琴;王毓琴;向圣锦;李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