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β研究新进展

代继宏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 转化生长因子, 组织纤维化, 生物反应, 生命周期, 胚胎发育, 发育异常, 调节细胞, 成骨蛋白, 胚胎期, 活化素, β信号, 组成, 肿瘤, 人体, 家族
摘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由30多个成分组成,包括TGF-βs(即狭义的TGF-β)、活化素(activins)以及成骨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s),它在调节细胞生命周期、胚胎发育等人体众多的生物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1].胚胎期TGF-β信号反常将导致发育异常,如果其在生后出现异常,将会引起许多疾患,常见的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组织纤维化等[2].
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靶器官是滑膜,其病理特点为累及周身关节的增生性和侵蚀性滑膜炎,呈进行性病变,终生反复,终导致关节侵蚀畸形、功能丧失.R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因此,滑膜炎作为RA的始动环节,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目前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孙崇玲;王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嗜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变化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39只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给予乙醇灌胃,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用HE病理染色技术和酶组化电镜染色技术,观察给酒前后胃黏膜的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给酒后,HE病理显示胃粘膜的主细胞、壁细胞等明显肿胀变性,酶组化电镜显示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内质网和线粒体发生溶解;对照组实验前后未发生上述改变.结论 给酒前后胃乙醇脱氢酶活性变化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胃黏膜的主细胞、壁细胞水肿变性,从而导致其线粒体和内质网变性、溶解有关.

    作者:王国祥;祝旭清;张欣;王洪刚;王炳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性骨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肾性骨病(RO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尿毒症病人100%有骨病存在.并且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近5年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在中西医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刘宪莉;刘学东;张洪玲;宋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99m Tc标记肿瘤显像研究

    实体肿瘤中普遍存在乏氧细胞,利用甲硝唑能在乏氧组织浓聚的特点,合成了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甲硝唑.恶性肿瘤因为糖酵解作用增强,合成DTPA-DG(脱氧葡萄糖).因此我们把研究99mTc-DTPA-甲硝唑、99mTc-DTPA-DG一步法标记及质量控制的方法、肿瘤动物分布与显像方法做重点研究.

    作者:陈跃;李昌平;匡安仁;黄占文;何菱;杨西群;莫廷树;张春银;李举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病变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目的 研究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本实验在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病变及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病毒5d后光镜或电镜下可见心肌病变及炎细胞浸润,7~9天病变达高峰,35天时病变基本恢复.VMC小鼠在接种病毒后7~9天,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呈凋亡样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结论 实验组小鼠在接种CVB3后可引起VMC,VMC中存在异常的心肌细胞凋亡现象.

    作者:张松;葛均波;饶邦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间相关性分析及意义

    目的 深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关系的结果,探讨有关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进行病理分级为0~4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患者血清、唾液中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IVC)、前Ⅲ型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血清、唾液HBV-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均无显著相关性(r=0.09,P=0.22;r=0.05,P=0.52);血清、唾液HBV-DNA含量变化与肝纤维化LN、HA、IVC、PCⅢ指标之间结果分析亦均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HBV-DNA含量与肝组织及血清纤维化程度间无明显相关,其可能原因为:①复杂的病理免疫及发病机制;②病理分级方法学差异;③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了解这些因素的存在,能够帮助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

    作者:潘红英;谌翠容;张永乐;李冰茹;叶荣夏;卢德荣;娄国强;施军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

    吸烟对生殖的影响已得到公认,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没有深入到吸烟与输卵管这一与生殖息息相关的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回顾输卵管的功能,尤其是拾卵和受精卵的输送以评价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输卵管功能产生的影响.

    作者:行俊秀;王晓强;吴效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

    目的 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39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和非血浆置换组,应用MELD模型公式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观察3个月内的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concordance statistic)评估MELD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236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60.6%.MELD分值在小于30和30~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分别为25%、75%,而非PE组分别为42%、90.7%,PE组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达到并超过40的患者的病死率,PE组和非PE组均为100%,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应用该模型预测患者3个月内死亡与否的佳MELD临界值,PE组为30,敏感性66.7%,特异性86.7%,c-统计值为0.823;而非PE组分别为27、76.4%、79.1%及0.832.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内(3个月)死亡危险性随MELD分值的增加而上升,MELD模型能较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作者:周文红;应豪;叶俊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研究新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由30多个成分组成,包括TGF-βs(即狭义的TGF-β)、活化素(activins)以及成骨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s),它在调节细胞生命周期、胚胎发育等人体众多的生物反应方面起重要作用[1].胚胎期TGF-β信号反常将导致发育异常,如果其在生后出现异常,将会引起许多疾患,常见的如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组织纤维化等[2].

    作者:代继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鹅膏蕈及镍铬钴混合物对小鼠肝毒性及SOD活性影响

    目的 探讨鹅膏蕈镍铬钴混合物对小鼠肝毒性及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鹅膏蕈镍铬钴混合物腹腔注射染毒小鼠,共3周.每周随机处死5只动物,称肝重、体重,测全血和肝SOD活性.结果 实验组小鼠生长缓慢,肝脏肿大,肝脏系数增高.染毒3周末,实验组小鼠肝重1.89±0.13g,肝脏系数6.21±0.18;对照组分别为1.60±0.20g和4.41±0.35,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和全血SOD活性染毒1周后明显下降,第2周起又回升至原有水平,直到实验结束.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静脉充血,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鹅膏蕈镍铬钴混合物对肝脏有明显损伤作用,对体内SOD活性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周继;李玉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临床诊治特点

    目的 分析、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9例慢性肝病患者并发严重肢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尤其是弧菌性感染,病情重,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和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效果好.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肢体感染应早期诊断和抗菌药物治疗,肢体肿胀坏死明显者尽早外科手术暴露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作者:程俊彦;卢中秋;李景荣;卢才教;赵初环;黄唯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生儿早期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游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许多益处,全国已有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此项保健服务.我院自2004年4月开展新生儿游泳与抚触以来至今已完成20441例,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就新生儿游泳与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秀敏;王武兰;刘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斯清与思密达合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胆汁的影响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1].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胃镜工作的普遍开展,BRG的诊断逐渐增多.我院自2001~2004年以来以加斯清合用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并用24小时胃内胆汁连续监测法研究其对胃内胆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燕;苑凤昌;刘颂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肠道菌群的共生素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影响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的共生素(海斯药业,贝飞达)调节对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SH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贝飞达胶囊2粒,3次/日,对照组给予一般类保肝药,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第4、8周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内毒素(LPS)、数字连接实验(NCT)、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肝性脑病(HE)的发生等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贝飞达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功能分级,而且明显降低血氨、内毒素和数字连接试验的时间(P<0.05).结论 共生素调节能有效地改善肝硬化患者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和避免肝性脑病(HE)发生,其机制可以是通过降低血氨、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失调降低内毒素等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从而降低HE的发病率.

    作者:张思泉;刘翠雪;叶荣夏;叶卫江;王先开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3例胰性脑病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 探讨胰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价各种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3例PE的诊治经过及疗效.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12例.11例死亡,病死率为47.8%,其中手术组死亡5例,病死率为62.5%,非手术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40%.5例死于MOSF,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结论 PE的发生与胰酶、炎症介质和感染等因素有关;PE的诊断应以AP为基础,以精神神经症状的出现为条件,相关辅助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确定.AP的常规治疗、治疗MOSF及纠正水电解质等是PE的基础治疗,神经营养保护治疗是PE的重要内容.

    作者:张雨华;李晓娟;林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及槲皮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早期炎症反应中重要的炎症细胞,它在炎症反应中处于核心位置.中性粒细胞具有快速地组成自发凋亡的内在生命特征.通过自发性凋亡这一机制,保持中性粒细胞的正常消亡,使其达到动态平衡和内环境稳定.

    作者:刘佳佳;羊建;邬于川;段承刚;李娟;宋杰;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甘油三酯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试剂针清洗前后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试剂对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比较试剂针清洗前后的影响情况.方法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了解分析顺序对总胆汁酸结果的影响;混合血清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甘油三酯试剂1和2,制成三份样本,每一样本均重复测定10次,计算均值与标准差,观察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干扰情况;用清洗后试剂针测定混合血清总胆汁酸10次作为对照组,测定甘油三酯3次后,再连续测定总胆汁酸10次作为实验组,以观察测甘油三酯后对总胆汁酸影响的持续情况.结果 试剂针清洗前后分别单独测定总胆汁酸与测甘油三酯后再测定总胆汁酸结果做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剂针清洗后测甘油三酯再测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远小于试剂针清洗前;甘油三酯试剂1和2对总胆汁酸测定结果有明显的正干扰;试剂针清洗后测定甘油三酯再测定总胆汁酸对结果的影响仍持续到第3管.结论 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针应定期清洗,注意项目顺序的设置,测定甘油三酯和总胆汁酸时,中间间隔至少要有3个项目分析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无影响的分析项目或启用试剂针特殊的清洗程序;如为高级生化分析仪应将相互有影响的项目置于不同的分析模块以避免携带污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时南;徐献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60例咯血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分析

    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病率较高,鉴别诊断很重要,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为咯血寻找原因提供新方法.本文就我院260例咯血原因不明者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柳金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浙江省2005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一、基础医学研究1.我国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进行了4个方面的实验及现场人群研究.(1)散发性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干预阻断:在海宁市,24.44万人群经直肠镜筛查出4076例腺瘤及息肉高危人群,持续20年肠镜随访干预,先后摘除复发腺癌和息肉4076+1370例.

    作者:余金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急性加重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0例)予初始剂量甲泼尼龙120mg/d,B组(20例)予甲泼尼龙80mg/d,逐渐减量,观察临床疗效,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72h、第7天做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第7天测血糖和肝肾功能.结果 A组72h疗效和血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和两重感染,血糖和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120mg/d初始剂量的甲泼尼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早期疗效更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宝贤;钟佰强;盛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研究杂志

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