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胃炎模型建立方法及其检测指标概述

杨金娜;李欣欣

关键词:慢性胃炎, 造模建立, 检测指标,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摘要:慢性胃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主要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文主要介绍目前主流的各种动物模型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造模法、化学损伤法和主动免疫法等,为慢性胃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特别将慢性胃炎模型的检测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实验研究人员选择不同模型提供依据.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腹阴囊鞘膜积液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阴囊鞘膜积液较少见,表现为腹股沟阴囊鞘膜积液经腹股沟管向腹腔内延伸成“葫芦”状.腹阴囊鞘膜积液的症状和体征与阴囊鞘膜积液十分相似.因此,极易误诊而按一般鞘膜积液进行手术,给手术带来困难.该文综述了关于腹阴囊鞘膜积液病因的相关假设、临床诊断依据、相关检查方法、不同手术方式的进展以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临床医师尤其是小儿外科医师在临床中更应清楚认识本病、避免误诊,同时应采取合理术式治疗本病.

    作者:王继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诊断鉴别方法.方法 对2012年3月榆林子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巨检镜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灰白色的肿瘤物,大小为7.2 cm×5.0 cm×3.7 cm,表面较光滑;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出现灰黄色,质地稍韧,部分质柔软;未见出血及坏死.镜检显示致密增生梭形纤维母细胞样,周围边界不清晰,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梭形,并且无轻度异型性.肿瘤的部分区域有红染瘢痕样纤维,水肿区瘤细胞呈现星芒型,并且细胞核呈现卵圆形或者短梭形.病理诊断显示为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无复发与淋巴结转移.结论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形态上很容易与纤维肉瘤混合,且生物学行为显示为良性.临床中可以采取镜检和巨检以及免疫组织学方法进行诊断,提高该病的诊断效果.

    作者:苗子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呼吸道病毒分离培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呼吸道病毒是其主要的致病病原体.近年来,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日益广泛,培养法作为病毒检测方法中的“金标准”,也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该文综述了传统呼吸道病毒培养法及新兴方法,如病毒离心培养法、Pre-CPE检测、混合细胞培养法及转基因细胞培养法.这些新方法提高了呼吸道病毒培养法的效率及灵敏度,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将促进新型呼吸道病毒的发现.

    作者:蒋荷萍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对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检索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以Hp根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计算失安全系数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纳入的1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84.52% vs 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3,95% CI1.29~2.06),P <0.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失安全系数较大,为101.结论 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较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

    作者:张铁民;张华伟;张天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扶正中药辅助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中医学认为正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因,扶正中药具有益气扶正的功效,不仅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稳定或者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西医治疗方法中起着修复机体损伤以及减毒增效的作用,目前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很好的验证.

    作者:侯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时代,肺癌在老年性疾病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诊治老年肺癌成为临床医师迫在眉睫的课题.手术治疗仍是目前肺癌根治的主要手段.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老年患者含铂类化疗仍是化疗的主要方案,联合化疗在降低药物毒性方面凸显优势.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常规剂量治疗存在较高风险.该文就目前临床研究对老年患者肺癌个体化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杨景魁;霍小东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进展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该文对近5年内临床康复治疗肩周炎的主要方法加以概述,分述现代康复和中国传统治疗两大方面,包括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小针刀、护理及针灸、中药、推拿、拔罐、刮痧等方法,以期了解我国肩周炎的临床康复治疗新进展.

    作者:郭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吉西他滨每周方案或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肺癌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佛冈县人民医院就诊的48例老年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及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吉西他滨单药组给予吉西他滨单药每周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在吉西他滨单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治疗完成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毒性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相当(x2 =0.181,P=0.671).吉西他滨单药组患者生活质量好转情况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23).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17.4%、50.0%,疾病控制率为56.5%、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2,P=0.037;x2=4.037,P=0.045).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相当,多为Ⅰ~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戴文清;胡晓晔;吴方明;邝文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laudin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即便早期患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较早的肿瘤复发转移,直接导致生存率的下降.早期肿瘤患者出现浸润及转移的机制目前已经成为相关学者关注的热点.紧密连接(TJ)具有细胞黏附、维持细胞极性和通透性及辅助传递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信号等作用,对维持上皮组织细胞正常的结构及功能极为重要.Claudins蛋白家族是TJ的主要成分,参与维持TJ的各种功能,其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该文就Claudins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车娟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松弛素抗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肽类激素松弛素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的小分子多肽.松弛素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其不仅抑制胶原合成、沉积,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上皮/内皮细胞间质转化,还可增强胶原纤维降解,且在各种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模型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该文就松弛素抗心脏纤维化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朱艳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心力衰竭患者体质量指数对脑钠肽影响的研究进展

    以往的研究显示,同等严重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肥胖患者脑钠肽(BNP)水平相对较低.研究发现BNP和体质量指数(BMI)呈负相关.肥胖患者较低水平的BNP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MI影响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切点的选择,在严重病态肥胖患者(BMI≥35 kg/m2)中,为保持90%的诊断灵敏度,必须采用一个较低的BNP诊断切点.相反,在偏瘦患者(BMI <25 kg/m2)中,为增加诊断的特异性,可以采用一个较高的BNP诊断切点.

    作者:张燕波;薛博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与生命质量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评估与疼痛控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有效缓解疼痛的措施.结果 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止痛措施后,168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64例,明显缓解92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达92.86%,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各种有效的疼痛控制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肖扬;季健秋;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性肺结核X线、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其他病征掩盖、易误诊.其影像表现为多样性,典型征象少,病变部位不固定.CT对老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胸片.该文通过实际工作及参阅相关资料,分析老年性肺结核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合临床对X线与CT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的效果、鉴别诊断要点及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其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永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是人体躯干的承重部位,其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病变多种多样.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有X线、CT、磁共振成像(MRI).随着超声诊断仪器及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高频超声检查凭借其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短期内可重复检查、实时成像尤其是对软组织细微结构的显示优于CT和MRI等优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该文就高频超声在腰背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刚;陈一武;姜辉;施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华信医院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及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3个月ADL评分、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12.6±2.3)分,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为(9.1±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庆贵;胡国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鼻中隔矫正术对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AR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症状与体征、VA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6.7%,高于术后12个月(83.3%)及2年总有效率(83.3%),三个时间段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分类症状和总体症状VAS评分,6个月为(3.10±0.41)分、12个月为(3.05±0.33)分、2年为(3.23±0.13)分,均较术前(7.25±1.37)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黏膜撕裂,2例出现鼻腔黏连,有2例发生鼻中隔血肿,未发现鼻中隔穿孔及鼻腔干燥等情况.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AR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的鼻部症状,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施典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应变/应变率成像超声新技术,其无角度依赖性,且不受相邻心肌节段牵拉的影响,这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可作为评价心房局部心肌功能的量化指标,为心房功能的临床定量评价提供了帮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阐述2D-STE的基本原理及其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在临床上的应用,并对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常见病因,近年来已经成为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而随着对AD研究的深入,肥胖与AD的关系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各国研究肥胖的诊断标准以及体表测量指标的不同,结果和结论也各不相同.该文就肥胖的不同体表测量指标与AD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崔国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三维适形与三维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适形与三维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维调强组和三维适形组,各45例,三维调强组采用三维调强法进行放疗,三维适形组采用常规三维适形法进行放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和皮损严重程度.结果 三维强调组患者的皮损发生情况较三维适形组轻(P<0.05);三维调强组靶区照射剂量的D95显著高于三维适形组[(4540.5±38.2) Gy vs (4416.0±70.6)Gy,P<0.05],V105%、V110%均显著低于三维适形祖[(18.3±7.9) Gy vs(27.8±8.5)Gy,(2.4±0.7)Gv vs(3.8±1.5)Gy,P <0.05].结论 三维调强法临床效果优于三维适形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秀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小儿喉气管狭窄诊疗的研究现状

    喉气管狭窄是目前耳鼻喉头颈外科较为常见且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类疾病,引起喉气管狭窄的病因很多,以后天因素居多.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尚未明确一种标准的方案用于治疗所有类型的喉气管狭窄,特别是儿童喉气管狭窄,其在治疗上较成人更为困难.目前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有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两种,其中外科治疗主要有喉气管吻合术、喉气管重建术以及内镜激光手术等.

    作者:余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