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A3转录因子在卵巢癌浸润和转移中的相关研究

唐慧子;李菲菲

关键词:多瘤病毒增强子激活因子3基因, 卵巢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摘要:多瘤病毒增强子激活因子3基因(PEA3)是Ets家族中PEA3亚家族的成员,Ets家族是大的信号依赖转录调控因子家族之一.Ets家族与人类各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极易浸润和转移是卵巢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两个重要环节,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主要作用,而PEA3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MMPs及VEGF来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中腹膜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腹膜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腹膜会发生血管新生等形态上的变化,并终导致超滤失败,该文综述了不同腹膜透析液对于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以及腹膜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同时也对目前在动物试验中有抑制腹膜血管新生作用的干预措施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腹膜形态变化的认识,提高腹膜透析治疗水平.

    作者:王喜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及疏导措施探讨

    目的 探究针对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应激障碍表现进行心理疏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被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心理应激障碍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实验组针对患儿及家属采用心理疏导方法;对照组则单纯地引导家属帮助患儿进行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98%;对照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为55%,实验组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疏导对灾后重建有重要的价值,不单纯是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更重要的是对其监护人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彼此间的信任度,更好地帮助患儿重视生活、学习的信心.

    作者:唐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例乳腺纤维瘤病影像学征象及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例乳腺纤维瘤病样的影像学改变、病理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结果 2例乳腺纤维瘤病超声及钼靶均提示恶性征象,镜下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而且瘤细胞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上皮细胞膜抗原、细胞角蛋白5/6、CD34、P63和S100蛋白均阴性.结论 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临床及影像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需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作者:朱奎阳;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武胜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7例)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的疗程均为7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Z =7.853,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咳嗽减轻时间、咳痰持续时间、肺部啰音完全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9.245、8.782、8.637、6.928,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沐舒坦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较快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Tp-Te间期离散(Tp-Ted)的变化,为预测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60例T2DM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组的Tp-Ted进行比较,并分析Tp-Te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患者的Tp-Te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Tp-Ted延长的危险因素(P<0.01);Tp-Ted延长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P<0.01).结论 血糖的增高会加重心肌电活动的不稳定性,易诱发心血管危险事件.

    作者:黄颖;唐文红;田晓芬;陈晓婕;钟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透析患者的血糖管理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急速增长,其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也日益加重.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目前,能够证明对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进而影响其病死率的证据并不多,许多影响因素使控制透析患者的血糖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而且糖尿病透析患者还有心脏、视网膜以及足等并发症的更大负担.

    作者:陈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

    随着老龄化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基数的增加,近年来结核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脊柱结核占结核感染的1%~3%,是引起骨损坏为常见和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3%;磁共振成像可早期诊断、治疗脊柱结核,然而脊柱结核进展缓慢隐蔽,脓肿及椎间盘炎形成前诊断困难.该文拟对脊椎结核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胡自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脂连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新乐市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96例T2DM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合并CHD的患者作为T2DM-CHD组,48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研究对象血清脂连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的水平.结果 三组血清脂连蛋白、hs-CRP、FBG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1、4.256、3.470,P=0.016、0.007、0.034);其中T2DM-CHD组和T2DM组的脂连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q =7.603、4.028,P<0.05),hs-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患者血清脂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T2DM-CHD组(q=3.752,P<0.05),hs-CRP、FBG水平显著低于T2DM-CHD(q=5.627、3.217,P<0.05),而且血清脂连蛋白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692,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中脂连蛋白、hs-CRP的水平能够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其对于T2DM并发CH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习伟然;安素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碎石临床治疗进展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技术日益进展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急诊输尿管镜碎石能减少反复镇痛药品及抗生素的应用.术中局麻是安全、有效的,而全麻更舒适.术中患侧大腿稍伸展的截石位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侧卧位输尿管镜取石术能提高碎石成功率.钬激光采用高频率和低能量设置结石粉碎彻底而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结石容易移位.拦截网篮和输尿管气囊导管能有效地防止结石上移.减少置双J管的留置时间,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周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它来源于神经组织,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NSCs体外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用于中枢神经损伤疾病及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因此,找到一系列体外诱导NSCs定向分化的模式,诱导其分化为特定的神经细胞,达到神经修复和细胞治疗的目的乃当今神经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主要阐述NSCs向神经元诱导分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青;刘英富;徐云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感染与天疱疮关系的研究进展

    天疱疮是一组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在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的水疱,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天疱疮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被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环境因素中,病原体感染与天疱疮的关系是学者们不断研究的一个方向,特别是疱疹病毒研究多.该文就感染与天疱疮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焦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丁基苯酞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丁基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天然药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改善脑部微循环、保护线粒体、明显增加脑缺血区的血量以及减少神经功能损害等多种药理作用.丁基苯酞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经济负担.该文将近年来丁基苯酞在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及其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廖艳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源化小鼠模型研究及应用进展

    研究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有效药物,需要理想的动物模型来进行大量的体内试验.小鼠是应用为广泛的生物模型之一,但考虑到小鼠与人类在生理、病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构建具有人类功能性基因、细胞或组织的人源化小鼠模型尤为重要.该文对人源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及其在肿瘤、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路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HPV感染及HLA多态性与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尤其是HPV16、18型,然而单纯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宿主的免疫和遗传学背景均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正是作为宿主的免疫及遗传学背景参与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疾病演变过程,且已发现部分HLA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地区、不同人种HPV感染及宫颈癌的遗传易患性相关.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新型的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等传统微创手术相比,具有接近“无创”、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等优点,特别是在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结石、孤立肾合并肾结石等复杂性结石时具有明显优势,在微创治疗上尿路结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组合式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先天性平足与青少年平足症的治疗进展

    平足症是以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足部疾患.先天性平足包括先天性过度可屈性平足、副舟骨继发性平足、先天垂直距骨平足、跗骨联合等类型;青少年平足症部分患者多是由先天性因素造成的.先天性平足多数为僵硬性平足,若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对手术时机应选择在骨与关节出现不可逆性代偿性改变之前的2~3年.青少年平足后期的并发症多而难治,故仍强调预防为主,保守无效有症状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贺金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4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OTA,AAOS,High Wire Press,Springer Link,MEDLINE,EMBASE,CINAHL,ISI Web of Science,CNKI,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并辅以手工检索关于唑来膦酸影响骨密度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共纳入7个RCT.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增加率,3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股骨颈骨密度增加率,4个RCT显示唑来膦酸可增加腰椎骨密度.结论 唑来膦酸对增加全身多处骨密度有一定效果.

    作者:赵奇;刘世清;张春;廖琦;黄涛;杨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凝血系统的多个方面,其主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耗性凝血障碍,而是促凝系统、抗凝系统、血小板、纤溶系统及内皮系统动态平衡的紊乱.进一步地改进复苏策略、改善创伤患者预后,需要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病理生理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任小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

    Rho蛋白是一种三磷酸鸟苷(GTP)结合蛋白,Rho激酶(ROCK)是早发现的Rho效应物,在分子水平,ROCK表达上调促进氧化应激、炎症、血栓形成和纤维化的各种因子增加,下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细胞水平,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如基因表达、胞质分裂、细胞黏附和迁移等的调节.研究发现,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其抑制剂fasudil可以治疗许多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该文对Rho/Rho激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李永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扛板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扛板归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12只)、模型组(9只)、秋水仙碱组(10只)、扛板归高剂量组(11只)、扛板归中剂量组(10只)、扛板归低剂量组(10只),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不同浓度扛板归干预后,肝脏常规取材、制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染色强度和范围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32,P<0.05);与模型组比较,扛板归高剂量组、扛板归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15.21,P<0.05).结论 扛板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瘦素蛋白的表达而调控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李健;周艳丽;孙克让;曹庆生;陈颖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