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T2DM合并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张美;王欢;徐勇;李艳;陈莉;彭启松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白蛋白,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化白蛋白(G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合并血管病变(A组)65例,T2DM无血管病变(B组)63例,选择同期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3组的HbA1c与G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的HbA1c值、GA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A组的HbA1c值、GA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A组与C组的HbA1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适cutoff值为6.55 mmol/L时,敏感度为95.38%,特异度为91.56%.B组与C组HbA1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适cutoff值为6.50 mmol/l时,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91.80%o.A组与C组的G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适cutoff值为15.65mmol/时,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96.72%.B组与C组的G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适cutoff值为15.70 mmol/L时,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6.89%.结论 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GA、HbA1c水平相较于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但T2DM与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GA和HbA1c水平并无明显区别,因此这两项指标对于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并无显著作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效果

    目的 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联合后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PLIF)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采用rhBMP-2联合PLIF手术,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PLIF手术.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测量的Prolo评分、滑脱率、奥斯沃斯特里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腰椎融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腰椎植骨融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滑脱率低于术前(P<0.05),Prolo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试验组滑脱率低于对照组(P<0.05),Prolo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是治疗退变性腰椎骨滑脱较为有效合理、简单易行的方法,联合使用rhBMP-2能提高手术疗效,表现为提高术后Prolo评分,降低术后ODI脊柱评分和VAS疼痛模拟评分,降低术后滑脱率和提高腰椎植骨融合率等,近期预后佳,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胡庆柱;代国;余铃;郭卫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中的应用进展

    供肝严重短缺是全世界肝脏移植发展面临的难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是目前拓展供肝来源的重要途径.DCD相对较长的热缺血时间(WIT)是导致其术后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以及缺血性胆道疾病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避免或减轻DCD供肝热缺血损伤进而保护移植受体的安全是当前DCD研究的一个热点.体外膜肺氧合(ECMO)为DCD提供临时呼吸循环支持,保障供体器官灌注,可以明显减少DCD供肝WIT,减轻热缺血对供肝的损伤,而且还可为评估潜在DCD赢得时间,便于医院间安全转运,提高了潜在DCD捐献成功率和移植成功率.尽管ECMO在DCD供肝肝移植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诸如伦理学、技术学等方面的争议,相信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必将成为促进DCD供肝肝移植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措施.

    作者:缪朦秋;马雪萍;毛菲;左祥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腹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针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对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就诊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腹针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禁止服用止痛药,均接受常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腹针组进行腹针治疗,rTMS组给予HF-rTMS治疗,联合组给予腹针联合10 Hz的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患侧M1区.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腹针组、rTMS组,腹针组VAS评分低于rT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MA评分高于腹针组、rTMS组,rTMS组FMA评分高于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联合HF-rTMS可显著改善肩关节疼痛与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苏彩霞;姚睿;巩尊科;王世雁;王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中医药软科学研究与发展现状

    本文主要从中医药软科学研究的起源、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析.中医药软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探索中不断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范畴和体系认识不清、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创新不足及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当前中医药发展的契机,认真研究和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要看到,这些问题也将是中医药软科学研究今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作者:王松;朱佳卿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或者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儿.研究组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局部注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影像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或盐酸氨溴索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体温恢复、肺部啰音消失、影像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或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疗效好,安全性高,但局部注入乙酰半胱氨酸较盐酸氨溴索的更能缩短病程,使患儿尽快康复,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晓燕;丁武君;杨戎威;朱玲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女性打鼾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筛查模型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索女性打鼾人群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筛查模型.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收集223例行睡眠呼吸监测的打鼾女性,进行女性OSAHS的危险因素及打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系数对各指标进行赋分,建立筛查模型,计算筛查模型的积分,绘制ROC曲线,评价筛查效果.结果 223例打鼾女性中有110例OSAHS患者和113例非OSAHS患者,体重指数(BMI)、月经状态、改良Mallampati分级(MMP)、打鼾年限及打鼾程度进入回归方程模型,P<0.05.赋分情况:BMI≥24.55 kg/m2(3分),绝经(3分),MMP≥Ⅲ级(2分),打鼾年限≥10.25年(4分),重度打鼾(2分),该筛查模型积分范围为0~14分;ROC曲线下面积A为0.795,95%可信区间为(0.737,0.85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查模型积分=7分时,约登指数大为0.452,因此将7分作为佳切分值.本筛查模型以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为诊断标准时,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74.3%、72.6%和71.8%.结论 通过对女性打鼾人群的OSAHS危险因素与打鼾情况的研究分析,建立了女性打鼾人群OSAHS筛查模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卜梦滢;黄蓉;肖毅;罗金梅;余丽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高原与零海拔区域复发性流产的血栓前状态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零海拔及高原两个不同区域血栓前状态(PTS)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中的权重,为RSA尤其高原地区RSA西医抗凝及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RSA(≤10周)妇女60例及住院终止妊娠的正常(≤10周)妇女108例,分别设为零海拔RSA组和零海拔正常组.选取同期于新疆塔什库尔于县人民医院住院的RSA(≤10周)妇女40例及住院终止妊娠的正常(≤10周)妇女52例,分别设为高原RSA组和高原正常组.分别对各组病例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的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零海拔正常组比较,零海拔RSA组PT显著降低,Fbg、HCT显著增高(P<0.01),APTT、TT有所下降(P<0.05),PLT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正常组与零海拔正常组比较,PT、TT、APTT均显著降低(P<0.01),Fbg、HCT显著增高(P<0.01),PLT有所下降(P<0.05);高原RSA组与高原正常组比较,PT显著降低(P<0.01),Fbg显著增高(P<0.01),PLT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有所下降(P<0.05),HCT有所增高(P<0.05);高原RSA组与零海拔RSA组比较,PT、TT、APTT均显著降低(P<0.01),Fbg、HCT均显著增高(P<0.01),PLT稍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高原或零海拔RSA(≤10周)妇女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以高原RSA为甚,高原RSA妇女再次妊娠应加强抗凝治疗,从而改善高原地区妇女生育状态.

    作者:江卫红;买夏提·买买托乎提;莫莉;阿依娜孜热·阿卜杜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细菌中谷胱甘肽的研究进展

    谷胱甘肽(GSH)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中,是其中含量丰富的含巯基小分子肽.部分细菌可在体内直接合成GSH,也有部分细菌可从外界获得GSH.GSH在细菌体内参与代谢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并通过酶促反应维持体内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在细菌面对生长过程中来自环境和自身代谢所造成的高氧、高渗透压、药物、金属离子等各种变化时,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发挥抵抗作用.本文将就GSH在细菌中的合成、代谢平衡及主要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成龙;刘向红;吴也可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鲜药双柏膏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目的 观察自制鲜药双柏膏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清远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传统双柏膏组、鲜药双柏膏组,各30例.对照组不予外敷药治疗,传统双柏膏组外敷传统双柏膏,鲜药双柏膏组外敷鲜药双柏膏敷.观察三组疼痛、压痛、瘀斑评分及肿胀程度,评价疗效.结果 传统双柏膏组与鲜药双柏膏组在改善疼痛、压痛、瘀斑评分、肿胀程度以及临床疗效上较对照组均有优势,且鲜药双柏膏优于传统双柏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临床疗效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鲜药双柏膏外敷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软组织损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祥顺;胡德志;蓝国建;沈祖泓;李笔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T2DM合并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化白蛋白(GA)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T2DM合并血管病变(A组)65例,T2DM无血管病变(B组)63例,选择同期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3组的HbA1c与GA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的HbA1c值、GA值均高于C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A组的HbA1c值、GA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A组与C组的HbA1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适cutoff值为6.55 mmol/L时,敏感度为95.38%,特异度为91.56%.B组与C组HbA1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适cutoff值为6.50 mmol/l时,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91.80%o.A组与C组的G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适cutoff值为15.65mmol/时,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96.72%.B组与C组的G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适cutoff值为15.70 mmol/L时,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6.89%.结论 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GA、HbA1c水平相较于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但T2DM与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GA和HbA1c水平并无明显区别,因此这两项指标对于T2DM合并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并无显著作用.

    作者:张美;王欢;徐勇;李艳;陈莉;彭启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HMGB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预处理对细菌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AS)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基因水平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与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型(α7nAChR)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生1~2 d的SD大鼠,分离、培养大脑皮质AS.将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DEX预处理组、α银环蛇毒素(α-BGT,为α7nAChR拮抗剂)组和α-BGT预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AS特异性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MGB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第三代AS纯度达95%以上.活化的AS HMGB1 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LPS组比较,DEX预处理组HMGB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DEX预处理组比较,α-BGT预处理有显著逆转DEX预处理的作用(P< 0.01),但是α-BGT单独作用于AS则对HMGB1基因表达并无影响(P>0.05).结论 DEX预处理下调HMGB1表达,阻断α7nAChR后DEX预处理作用消失,提示DEX预处理的抗炎作用与其激活α7nAChR相关..

    作者:陈筱诗;肖莹莹;周娇;曾文强;杨进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间充质干细胞协同BMP-2蛋白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BMP-2联合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造血干细胞(HSC)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培养MSC至第三代,磁珠分选仪分选HSC,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MSC与HSC.将获得的MSC与HSC利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100 ng/m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干预,即实验分四组:HSC组、HSC+BMP2组、HSC+MSC组、HSC+MSC+BMP2组.培养3d后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HSC计数、RNA浓度的不同,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SC的Ki67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SC的计数、总RNA含量、Ki67的表达在HSC+BMP2组高于HSC组、HSC+MSC组高于HSC组、HSC+MSC+BMP2组高于HSC+MSC组(P<0.05).结论 MSC协同BMP-2蛋白可促进HSC的增殖.

    作者:李书坛;黄纯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职业砷、镉作业工人发砷和尿镉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衡阳市某厂职业性接触砷(As)、镉(Cd)工人发砷、尿镉超标情况.方法 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对衡阳市某有色金属厂接触镉、砷工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工人发砷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镉含量.结果 2462人次发砷样品中超标率为36.31%(894/2462),157人次的尿液样本中尿镉超标率为83.44%(131/157).不同年龄段工人发砷及尿镉超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砷、尿镉超标率高于女性,工龄越长超标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冶炼岗位工人发砷超标率高于管理岗位工人(P<0.01).结论 该厂作业工人发砷和尿镉超标严重,应尽快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作者:廖娟;李寻亚;易珊;王烨;袁小燕;张朝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及健康管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及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由专门人员登记并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对所有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和合理用药指导,随访1年,观察患者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状况、空腹血糖、血压、体重及自我管理改变状况.结果 干预后药物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选择、重复给药及超适应证用药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用药依从、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和加强锻炼者占比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的参与有利于T2DM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门超;周玉刚;马国库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从肺脾辨治罕见汉族经典型卡波西肉瘤验案一则

    介绍1例经病理确诊的罕见汉族经典型卡波西肉瘤,患者表现为四肢及胸腹散在分布红色及紫红色皮下或稍隆起结节,以四肢远端为主,无疼痛、瘙痒、脱屑,未见明显系统损害,否认东欧或少数民族血统,否认器官移植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否认性病冶游史,抗HIV抗体(-),曾间断于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无明显缓解.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予以补肺健脾、活血解毒散结为治则的中药汤剂口服,经治疗后部分结节缩小消退,目前病情平稳.

    作者:许炜茹;张青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创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内分泌治疗在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微创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联合内分泌治疗对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临床效果、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行PKRP联合内分泌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残余尿量(RUV)、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RUV 、PSA明显低于治疗前,Q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每日排尿次数、憋尿困难、尿不尽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睡眠、疼痛、疲乏、食欲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RP联合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改善高龄晚期前列腺癌并尿潴留患者的尿道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宏;张瑜;易发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颈椎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行颈椎手术老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DEX组手术开始时静滴右美托咪定,C组则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10、20、40 d对两组患者进行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比较术中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麻醉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AP、心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DEX组瑞芬太尼、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维库溴铵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术后3d和5d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EX组中术后3和5、10、20及40 d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X组术后3d和5d的MMSE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为8%,C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老年颈椎患者应用右美咪定可有效降低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瑞芬太尼、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

    作者:韦余琴;王红;陈群生;王公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对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种植的疗效

    目的 探究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对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种植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5例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种植,对照组采用Bio-Oss骨粉种植,对比两组牙种植成功情况,分别于种植后l、3、6个月测量两组患者种植体唇侧骨厚度、新生骨厚度以及密度的变化情况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10d,两组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种植成功.种植后6个月,两组患者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低于种植后1个月(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1、3、6个月,观察组新生骨平均厚度及平均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种植后6个月的值均高于同组内种植后1个月(P<0.05).结论 CGF纤维蛋白液体联合Bio-Oss骨粉对上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种植疗效较好,能促进新生骨组织生长,提高成骨质量.

    作者:王毅;万哲;刘杨;胡杨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OXLDL、TGF-β2、APN、瘦素及ApoC Ⅲ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转化生长因子(TGF)-β2、载脂蛋白CⅢ(ApoCⅢ)、瘦素及脂联素(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6年9月~2017年6月河北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200例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于孕16~18周产检时对其血清进行采集,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清OXLDL、TGF-β2、ApoCⅢ、瘦素及APN的水平;于孕24~28周时采取常规OGTT筛查,其中筛查结果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诊断为GDM的孕妇为观察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孕妇OXLDL、TGF-β2、ApoCⅢ、瘦素及APN的水平,比较两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观察组孕妇分为血糖控制欠佳组(55例)和血糖控制良好组(44例).比较两组外周血OXLDL、TGF-β2、ApoCⅢ、瘦素及APN水平.对观察组孕妇外周血中OXLDL、TGF-β2、ApoCⅢ、瘦素及APN与空腹血糖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OXLDL、TGF-β2、ApoCⅢ、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终止妊娠、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外周血OXLDL、TGF-β2、ApoC Ⅲ、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APN水平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外周血中OXLDL、TGF-β2、ApoCⅢ、瘦素均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315、0.7412、0.6155、0.5411,均P<0.05),外周血中APN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13,P<0.05).结论 GDM患者外周血OXLDL、TGF-β2、ApoC Ⅲ、瘦素及APN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成丽岚;成叶利;马爱江;魏兆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及易感因素,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明确诊断的110例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显示本病冬春季节多发,好发于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62倍,3~9岁儿童为发病高峰期,前驱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为本病常见发病诱因,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多见,以胃肠道症状首发误诊率较高;性别(r>0,P< 0.05)、白细胞计数(r>0,P<0.05)、血沉(r<0,P<0.05)、D-二聚体含量(r>0,P<0.05)、抗“O”水平(r>0,P< 0.05)、IgA含量(r>0,P<0.05)、C反应蛋白表达量(r>0,P<0.05)等常见发病诱因与主要临床症状的出现存在一定关联.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3-9岁为发病高峰,以胃肠道症状首发病例容易误诊,需要引起注意.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多指标综合考量有助于评估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的相关性,减少损伤性检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和预防性治疗.

    作者:张晓鸣;朱海涛;吕进泉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