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外痔323例临床体会

赵谦知;陈太福;吴本春

关键词:血栓性外痔, 剥离, 桃仁红花汤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血栓性外痔剥离术和术后桃仁红花汤煎汤薰洗治疗血栓性外痔323例.结果:319例在术后2~3 d拆线后Ⅰ期愈合;4例缝合口感染,经拆线引流后换药至治愈:3例患者拆线后大便于结,致使创口裂开而Ⅱ期愈合.Ⅰ期愈合占98.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29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救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结果: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预后一般较好,通过急诊科处理后可痊愈.结论:饮酒引起的机体改变是多系统、全身性的,临床表现多样,救护过程中要给予常规处理,同时注意个体差异方面的处理.

    作者:吴合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68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改变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与胆囊声像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胆囊声像图改变并进行对比.结果:随着原发病的好转和肝功能的恢复,胆囊病变声像亦逐步转为正常.结论:常见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胆囊异常声像与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转归相关,不需按细菌性胆囊炎治疗.

    作者:刘艳玮;赵莉;谭枫;庞湃;赵延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性瘫痪的MRI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儿童脑性瘫痪(C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CP患者的MRI临床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中MRI显示颅内异常15例(88%),其中轻中度脑萎缩5例,包括弥漫型3例,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有2例脑萎缩病变与其他脑部病变并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3例,其中,1例合并弥漫性脑萎缩,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先天畸形3例,包括灰质异位1例、脑裂畸形1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5例,其中2例合并脑萎缩,2例与其他的脑实质病灶并存,1例单独出现;脑软化灶2例,其中1例合并白质髓鞘发育延迟,1例合并轻度脑萎缩;基底节异常信号3例,其中1例合并脑萎缩;皮层梗死病灶2例,其中1例合并局限性皮层萎缩:2例患儿MRI未见明确异常.结论:MRI高度的空间及组织分辨率,能了解脑组织精细的解剖结构,为寻找CP的病因,显示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CP的解剖模型提供足够依据.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藤素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藤素片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两年来住院和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组采用黄藤素片,对照组采用复方新诺明.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结论:黄藤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

    作者:吴春艳;张艳;史伟;龙彦;魏文会;范玉仙;樊峰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全身热化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全身热化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11月~2008年8月对67例全身热化疗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结果:全部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后遗症发生.结论:全身热化疗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密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可保证全身热化疗安全、顺利实施.

    作者:张翠平;赵洪颖;张海燕;李再华;陈丽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种方法检测尿隐血和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目的:为临床检测尿红细胞提供简便、准确、客观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尿干化学法、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以及镜检法三种方法对500例尿样同时进行检测.结果:三者结果不完全相符.结论: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法值得临床推广;干化学法适合作为筛选方法;镜检法可作为仪器法和干化学法的有力补充.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乙肝患者血清中HBeAg与乙肝病毒DNA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e抗原(HBe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5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和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eAg和HBV-DNA.结果:305例标本中,HBeAg阳性率为71.48%,而HBV-DNA阳性率为58.69%.HBeAg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66.05%;而HBeAg阴性标本中,HBV-DNA阳性率为40.2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7.11,P<0.01).不同浓度组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5.67,P<0.01).结论:HBV-DNA比HBeAg能更准确反映出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乙肝治疗.

    作者:李梦华;石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呼吸机无创通气模式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护理

    急性有机磷中毒(ASOPP)是急诊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5~2007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2例,在抗有机磷治疗的同时,经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气道通气,效果满意.

    作者:任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ESBLs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探讨显色培养基对患者标本中携带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快速筛选作用.方法:将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用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和ESBLs显色培养基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筛选对比实验.结果:在110例粪便标本中,43例在显色培养基显色,表示有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1例不显色,其余66例未生长.与酶抑制剂增强试验符合率为95.3%,敏感性为97.7%.结论:显色培养基能快速检测筛选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控制院内感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爱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部发布2008年十大卫生新闻

    2009年1月12日上午,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会上宣布:2008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揭晓.毛群安说,为稳步推进卫生新闻宣传工作,卫生部2008年继续开展了年度卫生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终评出了以下十大新闻--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利凡诺宫腔内注入并钳刮术40例临床体会

    我站一年来,对孕11~14周人工流产前使用利凡诺宫腔内注入,经14~18 h后行钳刮术,先后施行40例,宫颈扩张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均获得显著效果.以前对孕11~14周行人工流产者,术前多采用宫颈管插管,经12 h后行钳刮术,术中需要再次扩张宫颈,出血多,痛苦大.

    作者:田春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及时发现、处理,以免误诊.方法:对1989年7月~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60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休息、吸氧治愈8例(13%);胸腔穿刺抽气治愈9例(15%);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36例(60%);手术治愈3例(5%);4例因广泛皮下气肿、纵隔气肿、严重感染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且病情凶险,常会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可危及生命,需尽早诊断和治疗.

    作者:查淑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1997年2月~2006年9月,收治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28例,施行切开减压、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早期切开彻底减压引流,骨折固定,并联合用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梁光荣;朱吉武;李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温阳活血汤外敷治疗Ⅰ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压疮是对卧床患者威胁较大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1].因此,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于2006年5月起,采用自制中药温阳活血汤剂治疗脑卒中患者Ⅰ期压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敏;迟金云;张小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甲状旁腺损伤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的防治要点及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281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生甲状旁腺损伤导致的低钙抽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完善医技检查、了解甲状旁腺功能状态、熟习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及其毗邻关系、掌握甲状旁腺的血供特点,是避免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关键.术后面部及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的观察、血钙及血磷水平的监测是及时发现甲状旁腺损伤的重要手段.结论:通过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严密观察及正确护理,可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甲状旁腺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引起的低钙抽搐经积极、正确的处理,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寇振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宫颈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2例宫颈癌的治疗结果.结果:宫颈原位癌14例,其中,6例行宫颈锥切,8例行腹式子宫全切.宫颈鳞癌7例,其中,2例行腹式广泛性子宫全切,5例行腹式广泛性子宫全切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2例未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至今,死亡1例.结论:早期发现宫颈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云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等几个方面对紫珠属植物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阐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王健;贾凌云;何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乳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乳腺切除术患者,其中乳腺肿物患者18例,乳腺小叶增生12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和Ⅱ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Ⅰ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 ng/ml、丙泊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Ⅱ组丙泊酚2 mg/kg、氯氨酮1.0 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 mg/kg、氯胺酮2 mg/kg.术中根据体动及MBP、HR、SpO2及RR变化调整丙泊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BP、HR、SpO2及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诱导后Ⅰ组MBP、HR、RR显著降低,Ⅱ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Ⅰ组较Ⅱ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Ⅰ组苏醒躁动,精神障碍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李素梅;王玉宏;徐大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引起尿崩症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尿崩症(TCDI)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23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23例中暂时性尿崩21例,永久性尿崩2例.结论:通过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准确全面了解病情,及时监测尿量、尿比重和血、尿电解质等,为早期诊断和治疗TCDI,处理原发颅脑损伤提供依据,能明显改善TCDI的预后.

    作者:邵秀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型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临床治疗120例,均采用锁骨S型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辅以细钢丝内捆扎固定18例,植同种异体骨45例.结果:随访1~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合并有肩锁关节脱位者均已复位,内固定物无松动、变形、断裂,无术后再发骨折移位,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术后12~30 d,肩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结论:锁骨S型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