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点;崔元日;纪元;罗亚静;江林鸿
通过近年来中药缓控释骨架型片、多层片、包衣片、渗透泵片、口腔片、胃内漂浮片的研究,探讨中药缓控释片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作者:王琼珺;王二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明太原市中心地区夏秋季常见气传致敏花粉的种类、含量、花粉飘散规律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花粉症的关系,指导该疾病的防治工作.方法:用曝片法调查该地区夏秋季空气中花粉的种类和含量,对比4层、7层、17层楼高度的花粉种类和含量.结果:共收集该地区夏秋季空气中飘散花粉9 189粒,4层楼顶与7层楼顶空气中花粉种类和含量相差不大,17层楼顶空气中花粉种类和含量减少.结论:太原市夏秋季气传致敏花粉以蒿属(6 191粒)及葎草属(1660粒)为主,花粉的飘散高峰期与花粉症患者的发病季节相一致,居住高层住宅可能会减轻花粉过敏症状.
作者:成娜莎;张克军;王宁;刘太琴;王长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SHP-1和EGFR在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SHP-1在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EGFR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论:SHP-1的表达降低及EGFR的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张永庆;李美玲;崔进贝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0例胃部分切除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手术前后实施护理,即术前的心理护理、抗疼痛指导,术后实施呼吸训练、饮食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2组在术后止痛剂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准确、及时的护理能促进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针刺穴位加电磁治疗仪照射,再配合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病程短3 d,长14 d.痊愈8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结论: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采用针刺结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骨痛消刺散的制备,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骨关节疼痛病症患者389例(其中,颈椎病125例,腰椎骨质增生58例,腰椎间盘脱出23例,膝关节炎153例,肩周炎30例)进行观察,15 d为一疗程,随访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0.23%,总有效率为98.46%.结论:骨痛消刺散治疗骨关节疼痛病症,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止痛的作用.
作者:张桂艳;韩铁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岁发生率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唐秀能;梁秀群;王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通过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方法:将药物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上机时给与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常温的36.0~36.5℃.血流量在150 ml/min以下.治疗组:采取上机前10~15 min给予肝素首剂,透析液温度采用37.0℃,血流量在150~180 ml/min.观察两组在透析过程中灌流器凝血堵塞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有20%的患者在净化过程中发生灌流器凝血,需更换灌流器.而治疗组在净化过程中无一例发生灌流器凝血.对照组在下机后灌流器明显堵塞者大于50%,治疗组只占20%.结论:即适当调整血液净化中的肝素、温度、血流量可有效防治灌流器凝血堵塞.
作者:国春玲;戚拥军;崔秀娴;张春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对33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行介入治疗加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7.9%,平均生存期15个月,中位生存期19个月.本疗法有效率高,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轻微,是一种治疗局限期SCLC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祁波;郭玉仁;吴跃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美国XDBC18色谱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水-醋酸(20:80: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龙胆苦苷在20~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可用于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明;孙菲;隋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edis加SA600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通过观察肝大小、形态、包膜、边界,肝区回声光点是否增密增高及分布均匀与否、后轮廓显示情况、管道结构的变化等,诊断37例脂肪肝患者.结果:本组37例脂肪肝患者中弥漫性脂肪肝29例(78.4%),局限性脂肪肝8例(21.6%).其中,≥40岁22例,占59.5%;<40岁15例,占40.5%.37例患者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三酰甘油升高26例(70.3%),卵磷脂升高3例(8.1%),胆固醇5例(13.5%),正常3例(8.1%).结论:B超作为脂肪肝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经济、迅速、准确、无创等优点.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含量的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可以对脂肪肝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于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其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人院的高血压腩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在治疗后第15天利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0天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及再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5天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30天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早期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利于加快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建立测定夫西地酸眼用乳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溶液-乙腈-甲醇(16:64:2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40℃.结果:夫西地酸在20~12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为1.5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夫西地酸眼用乳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念芬;王延东;陈茂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决明降脂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4.6 min×200 mm,5 μm),流动相为1%磷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4 nm.结果:维生索C的线性范同为0.089~0.801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0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成国;秦书芝;于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上腹部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F组采用芬太尼1 mg+恩丹西酮8 mg;T组采用曲马多1000 mg+恩丹两酮8 mg;F+T组采用芬太尼0.5 mg+曲马多500 mg+思丹西酮8 mg.比较三组术后4、8、12、24、36 h 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瘙痒等的发生率,36 h用药总量,静脉自控镇痛(PCA)有效按压次数.结果:术后4、8、12、24、36 hVAS评分三组问无统计学差异;36 h用药总量,PCA有效按压次数均相似;嗜睡、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三组间也无统计学差异,但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和T组明显高于F+T组.F+T组曲马多及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F组和T组.结论:曲马多及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术后静脉镇痛是一种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少而又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陈业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00例患者的紧急抢救措施和快速有效的护理.结果:抢救成功95例,死亡5例,抢救成功率为95%.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及时彻底洗胃、合理恰当应用阿托品、防止反跳现象,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继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探讨该病的外科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8月~2008年8月收治的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均于实施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解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好方法.
作者:刘焕金;张长贺;石宝文;李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就近年来我校推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做一总结,以期与同道共享.
作者:严晓慧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尿毒症合并心衰患者透析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水平,NO与ET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设56例正常查体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合并心衰时多伴有心脏多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患者TNF-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NO、ET与NO均呈负相关.透析后在干体重状态时TNF-α、ET浓度下降,心脏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透析前TNF-α、ET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TNF-α、ET浓度的升高可使心室收缩不良并舒张受限.TNF-α、ET是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患者TNF-α、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侯慧珍;司廷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