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 Ⅲ)分析视乳头参数与近视性屈光度、年龄、性别的关系

曹黎明;谷树严;闫东君;周鸿雁

关键词:HRTⅢ, 近视, 屈光不正
摘要:目的:研究视乳头参数与近视性屈光度、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关系及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应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 Ⅲ的青光眼模块对89例单纯性近视患者进行视乳头检测,获得一系列视乳头参数.结果:①盘沿体积(rim volume,RV)、轮廓线高度变异(height variation contour.HVC)、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mean RNFL thickness,mRNFLT)、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RNFL cross section area,RCSA)与屈光度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77 8、0.321 7、0.346 6、0.366 3.②视乳头各参数与年龄无相关性.③轻度近视组中视乳头面积(disc area,DA)、盘沿面积(rim area,RA)、RV、RCSA,中度近视组中mRNFLT、RCSA,高度近视组中HVC分别与性别因素明显相关.结论:①近视性屈光度及性别因素影响HRT Ⅲ的视乳头参数检测值,年龄因素的影响须进一步研究分析.②参考平面的设定使近视眼的mRNFLT的检测值较实际值偏大,影响伴有近视眼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③需建立适用于不同近视性屈光度及性别的数据库,设定更适应视乳头形状变化的参考平面,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有效性.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近年来,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而这一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如何解决好医患关.成为当前医疗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心身状态的调节,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应认真地研究、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并着力解决.

    作者:尹峥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中药缓控释片剂的研究进展

    通过近年来中药缓控释骨架型片、多层片、包衣片、渗透泵片、口腔片、胃内漂浮片的研究,探讨中药缓控释片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作者:王琼珺;王二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现有生活方式的研究,实施从入院到住院宣教、出院指导、随访的全面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都保持健康.

    作者:孙荣花;刘瑞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血清TNF-α、NO与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尿毒症合并心衰患者透析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水平,NO与ET水平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心功能.设56例正常查体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合并心衰时多伴有心脏多瓣膜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减小,患者TNF-α和E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与ET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NF-α与NO、ET与NO均呈负相关.透析后在干体重状态时TNF-α、ET浓度下降,心脏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透析前TNF-α、ET浓度与LVEF值呈负相关,TNF-α、ET浓度的升高可使心室收缩不良并舒张受限.TNF-α、ET是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检测患者TNF-α、NO与ET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作者:侯慧珍;司廷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APST)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APST患者6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AP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为主.本组非手术治疗57例,治疗2周后一般情况趋于稳定,体温逐渐下降,腹痛及腹部压痛明显减轻,腹膜炎体征趋于局限甚至消失,各项生化指标趋于好转或正常;平均住院(20.20±3.25)d,全部治愈出院.手术治疗3例,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临床治愈,1例患者术后6 h死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结论:APST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梁小波;张亮;陈水雄;刘永焕;吴小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4%和96.2%,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5%和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梅红;刘应渡;程冬兰;邓慕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诱导用于小儿有呼吸气管插管的比较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在小儿麻醉慢诱导保留呼吸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4~11岁ASA Ⅰ级的患儿,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F组)和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组(F组),两组均给予术前用药及局部表面麻醉,两组药物注射速度均大于60 s,注药后90 s由固定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两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RF组和F组插管满意率分别为80%和50%,RF组比F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保留患儿呼吸的条件下进行气管插管,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羟丁酸钠均能提供较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周灿华;徐鹏;孟庆友;刘聪霞;智宗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HPLC法测定决明降脂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决明降脂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柱(4.6 min×200 mm,5 μm),流动相为1%磷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4 nm.结果:维生索C的线性范同为0.089~0.801μg(r=1.000 0),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0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成国;秦书芝;于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真武茯苓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真武茯苓汤联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SLE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口服真武茯苓汤加减的中药煎剂,同时维持患者就诊时的激素用量,1个月内逐渐停用激素: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强的松和硫唑嘌呤.所有患者观察疗程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真武茯苓汤是治疗SLE的有效方剂,与激素合用能加快激素减量速度,减轻激素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四种牙科陶瓷材料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牙科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标准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测试不同材料和浸提时间的浸提液对L929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从而对全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初筛.结果:各组A490nm值均与阴性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材料毒性级别除培养48 h后金属烤瓷粉浸提液组的细胞毒性为1级外,其他各浸提液组均为0级.结论:四种材料体外细胞毒性实验阴性,初步认为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张晓伟;罗晓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作者:王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橘核丸治疗少、弱精子症及男性不育病因探析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的可能病因及构成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选择.方法:总结52例不育患者的一般资料.在精液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选择精浆生化检测、血清性激素检测、生殖道感染的检测与睾丸活检等检查.结果:附性腺慢性感染28例,占53.84%;继发性不育症36例,占69.23%.其中,附性腺感染率和继发性不育症感染率较往年增加.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的发病率也较数年前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分析和治疗男性不育提供了参考.

    作者:程可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太原市1299例牙齿楔状缺损病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本市健康体检者楔状缺损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楔状缺损发生的状况及相关原因,为进一步防治楔状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在23~79岁的1299例体检者按年龄分组进行楔状缺损调查.结果:楔状缺损总患病率为34.95%,其中,23~39岁患病率为1.5.58%,40~49岁患病率为31.56%,50~59岁患病率为41.24%,60~69岁患病率为41.49%,70~79岁患病率为42.11%,各年龄组患病率总体上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上升,且横刷牙者,患病率高.患者左侧牙楔状缺损发病率与右侧相比有差别.结论:楔状缺损与年龄,刷牙方法有明显关系.

    作者:王莎莎;任吉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肛肠科医原性疾病病因分析

    综述肛肠科医原性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临床理论指导.

    作者:黄勇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治疗和护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BiPAPsynchrony型呼吸机,经纽氏面罩正压通气,口鼻面罩保证不漏气,通过单向活瓣与呼吸机相连,根据患者病情,设置参数,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通气后24h、通气结束时的血气分析结果.同时观察治疗前后的一般生命体征的变化.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BiPAP呼吸机治疗7~10 d后pH值改善,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心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呼吸机用于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能迅速有效改善症状,同时配合有效护理,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溶剂对挥发油包合工艺中包合率测定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的洗脱和提取溶剂对中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率测定的影响,建立准确的包合率测定方法.方法:以石菖蒲油包合物为模型,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进行包合物表面未包合游离药的洗涤,以及包合物中已包合药物的提取,筛选出合适的溶剂组合用于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封率测定.结果:不同极性的溶剂对石菖蒲油包合物的洗涤、提取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洗涤时药物损失由小到大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5%乙醇,包合物中药物提取效率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结论:选择极性小的石油醚为洗脱溶剂、极性大的乙醇为提取溶剂,可以准确地测定挥发油包合物的包合率.

    作者:黄裕;杜枫;黄海;杜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持续性枕后(横)位2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对248例持续性枕后(横)位(观察组)和同期248例枕前位(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情况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横)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婉婷;杨妹;洪秀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68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瑞素,持续7d,胃肠外营养组(PN组)从外周静脉输入卡文,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其他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比较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肝功能情况,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早于PN组.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前清蛋白PN组较EN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于改善胃肠道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效果相当,短期内缓解负蛋平衡EN组略优,EN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越性.

    作者:何明刚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33例分析

    本文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0月对33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行介入治疗加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完全缓解率50.0%,总有效率87.9%,平均生存期15个月,中位生存期19个月.本疗法有效率高,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轻微,是一种治疗局限期SCLC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祁波;郭玉仁;吴跃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 脑心康注射液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脑心康注射液是否会对小鼠产生急件毒性反应.方法:记录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的大浓度和大体积,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14 d.结果:小鼠行动正常,未出现躁动、发声:未发生举尾、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等神经系统反应;无眼球突出、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等:眼、鼻、口腔无异常分泌物;饮水及食欲正常;体重变化正常;无死亡.结论:24 h内给予脑心康注射液0.841 8 g(生药量)/20 g(小鼠体重)对小鼠无明显毒性,该用药量是临床用药剂量的84~140倍.

    作者:张颖;程彦文;戚德发;陈玉泉;曲福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