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旭初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性疾病.自中国香港1997年发现第一例患者以来,世界各地都相继有病例报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作者:陈华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口服甲硝唑、氧氟沙星,配合中药外敷加红外线照射下腹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4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6例用西药甲硝唑、氧氟沙星治疗,对照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1.19%,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分别为9.09%、77.2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作者:崔英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老年人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选取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60岁以上103例住院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原发疾病、心律失常类型、特点、护理干预对策阐述如下.
作者:阎忠琴;薄淑娟;刘翠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在妇产科临床上,但药物流产必须严格掌握服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B超检查是诊断早孕和判断药物流产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对460例预行药物流产的孕妇进行了服药前后的B超检查,减少了异位妊娠的误诊和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妇女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赵红艳;李洁;申昌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门诊工作是医院的窗口,能体现一个医院的精神面貌、医德医风,也是体现医院技术能力的平台.在护理工作中,门诊上的健康教育、卫生知识的宣教、心理护理都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侯文莲;杨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MDR1、GST-π的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中MDR1(P-gp)、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4.5%和34.6%,而阴性患者对化疗的有效率则为77.8%和71.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组.③在预后方面,MDR1(P-pp)、GST-π表达阳性的患者比阴性的患者差.结论①MDR1(P-gp)、GST-竹阳性表达的患者化疗疗效差.②复发患者的肿瘤组织中MDR1(P-gp)、GST-π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治组,提示卵巢癌对化疗药物特别是铂类药物可能有获得性耐药,与肿瘤组织在接受化疗后出现基因激活有关.③MDR1(P-gp)、GST-π的阳阴性表达与化疗预后相关.
作者:徐丹;王绍娟;梁劲荃;吴国新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癌性疼痛是一种主观症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因此正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治疗的第一步.由于癌痛个体差异相当大,且与癌的性质、癌的大小、癌变的程度、全身状态及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因此,在对癌痛评估时,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相信病人,取得可靠的依据.
作者:方玉银;张玉华;周霄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为全体员工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当医院文化真正达到医院内部的真正融合时,能使医院产生强劲持续的内动力.因此,注重医院文化建设,造就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增强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土生土长的道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吸引着众多中国民众.本文就其中的导引、按摩作一介绍,从中可以看出它们与现代保健的密切关系.
作者:潘玥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纳洛酮[1],首剂2.0mg,静脉推注,再以4.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郭秋兰;汤海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牙本质过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组用Nd:YAG激光治疗,另1组用氟化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激光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氟化钠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显示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使用Long Evans大鼠建立亚硒酸钠诱导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0天龄的Long Evans大鼠5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动物睁眼后(P14~16)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Shearer的白内障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结果生理盐水组晶体无混浊;亚硒酸钠10μmol/kg体重组晶体混浊情况分别为Ⅲ级20%、Ⅱ级50%、Ⅰ级20%、0级为30%;亚硒酸钠20μmol/kg体重组晶体混浊情况分别为Ⅳ20%、Ⅲ级30%、Ⅱ级20%、Ⅰ级15%、0级15%;亚硒酸钠30μmol/kg体重组晶体混浊情况分别为Ⅴ级10%、Ⅳ20%、Ⅲ级20%、Ⅱ级25%、Ⅰ级15%、0级10%;亚硒酸钠40μmol/kg体重组动物在注射1~3天后均死亡.结论成功建立了LongEvans大鼠亚硒酸钠诱导白内障的动物模型,其中30μmol/kg体重的剂量的诱导效果好,为亚硒酸钠诱导的白内障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沂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中免疫性抗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HTR)的原因及血型血清学、血液各项指标改变情况.方法在输血前进行常规定型及抗体筛选,患者发生DHTR后进行各项血液学、生化指标和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患者红细胞表面缺乏E、c抗原,输血前不完全抗体筛选阴性,输血后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中检出抗-E、抗-c,血液学、生化指标的变化证实发生DTHR.结论对有输血史及妊娠史的患者输血时,应常规进行不完全抗体筛选试验,还必须采用能检测出不完全抗体的酶、抗人球蛋白或更灵敏的方法配血,防止DHTR的发生.
作者:强新晨;肖华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凯西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凯西莱0.2g静点,对照组给予强力宁100ml静点.两组均连用4周.结果观察组痊愈64%,好转30%,无效6%,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7%,好转53%,无效20%,总有效率80%.观察组血脂均正常,对照组有10例血脂异常.结论凯西莱对洒精性肝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曹英杰;王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常遇到棘手的问题是困难气管插管,尤其是术前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时,轻则可造成咽喉损伤、声带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重则导致插管失败、严重缺氧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在过去的3年内对20例全麻后直接喉镜插管失败的困难气管插管病人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均获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降糖胶囊与西药美吡达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2组均作治疗前生存质量评价;西药组口服美吡达及活血降糖胶囊空白模拟片;中西药结合组口服活血降糖胶囊及美吡达.2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血糖血脂值,作治疗后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中西结合组FBG、OGTT、TC、TG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后FGB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结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接近正常水平.中西结合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药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活血降糖胶囊与美吡达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值,并提高生存质量,疗效较单一西药治疗好.
作者:黄霖;刘华;杨辉;叶振宇;潘朝明;罗崇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片和洛伐他汀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148例,给予辛伐他汀片和洛伐他汀胶囊,观察用药后血脂变化.结果经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有血清TC、TG、LDL-C显著下降及血清HDL-C升高作用;经t检验,治疗前后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血清TG、LDL-C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血清TC降低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较好,降血脂作用明显强于洛伐他汀胶囊.
作者:郝红;姜秀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临床特征呈多样性且无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极高[1].在美国,每年死于PE的患者约占死亡人数的10%~15%,已成为临床死亡原因的第3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塞[2].在我国对肺栓塞的认识急需提高.本文分析了2000年~2005年我院心内科诊治的27例P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张述萍;王营;王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患儿行MRU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MRU诊断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的准确率为100%,而IVU、CT、B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是66.7%、60%和53.3%.结论MRU对小儿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根生;李玉侠;宋翠萍;张会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进行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方法普外科和普胸外科病人12例,平均(67±4)岁.心梗发生至手术间隔时间72~175d.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病人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中心电图监测无缺血性ST-T改变.术后病人镇痛效果良好.随访至出院,无1例出现急性心衰和心肌梗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应放宽时间限制.急性心梗康复期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的危险不仅与心梗发生的时间间隔相关,还取决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病人对体力活动的耐受程度及外科手术性质.充分的术前准备对稳定围手术期心脏功能十分重要.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作者:唐季生;曹秀丽;向美丽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