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章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将停经≤50天自愿要求药物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每日早晚空腹口服三苯氧胺20mg,连服4天,第5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80例,每日早晚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mg,连服2天,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3.75%,有效率为97.5%,效果确切.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95%,与观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流产中及流产后出血量少,出血天数缩短,月经恢复快.结论:三苯氧胺配伍口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效果确切,且流产中及流产后出血量少,出血天数缩短,月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志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方法:36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4.4%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2,有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 DNA滴度水平无关.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争取肝组织学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肝脏损伤情况,对指导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陈彬;林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对儿科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6450张,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占被调查处方的57.4%.抗菌药静脉输液占抗菌药的59.8%,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用占静脉输液的43.7%.结论:本院抗菌药的用药、静脉输液用抗菌药及抗菌药与抗病毒联用比例偏高,口服抗菌药使用较为合理,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于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寻甸县城区已婚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提出干预措施,更好完善妇幼保健工作.方法:2008年8月1日~30日对寻甸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县城所在地农村女8950人,进行妇女病普查.结果:应检查妇女12580人,实查8950人,检出妇女疾病者7893人,患病率88.19%,其中下生殖道感染6760人,占妇女病患病率85.65%.结论:必须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农村妇女人人具有自我保健意识及防病能力,政府加大投入.
作者:王金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资料与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1月收集127例涂阳病人,223例涂阴病人,来源于项目期间结防所病人登记本、管理卡、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网报、病案、督导回访资料、反馈信息等相关资料.
作者:陈韬;曹会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15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结果:发生脂肪液化12例.结论: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腹壁切开时少用电刀、全层缝合线不要过密、不留死腔、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为原则,能够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邵海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双J管植入术在治疗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2009年于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双J管植入术治疗38例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孕妇.术前诊断为输尿管结石者20例,其余18例在术中发现输尿管结石为8例.结果:38例肾绞痛症状均缓解,1例发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好转,无早产,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妊娠合并顽固性肾绞痛多数由输尿管结石所致,输尿管镜技术+双J管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尹传民;焦东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比医疗更为直接和连续,护理人员的行为可直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理环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平等、爱心、体贴和周到服务可促进病人身心康复,和良好的护理行为可改善与人的心里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坏死性龈炎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方法:调查本病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刷牙史、外餐史,并与国内六地区吸烟、饮酒行为比较.结果:本病患者总吸烟率66.39%,中度吸烟(10~20支/日)率38.52%,重度吸烟(>20支/日)率13.93%.总饮酒率63.87%,饮酒者中高度饮酒率75%.发病前82.03%的患者有外餐史.刷牙率93.80%,刷牙时间>3钟者占15.31%,横刷率75.51%,坚刷率62.70%.结论:吸烟、饮酒尤其是中度以上者与坏死性龈炎发生有关,刷牙的方式方法仍需加强指导.
作者:马文斌;李彩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根据一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中出现的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淑英;韩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随着医学发现临床上对垂体瘤不断认识,采用新技术神经导航系统对18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病例,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干预,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轻了手术的痛苦,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钟雅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通过对1例智残患者的护理,学习总结了相关智残知识及特点,针对其特点对智残患者给予合适的护理:以诱导性护理提高患者兴趣;劝导性护理让患者情绪稳定;鼓励性护理让患者信任护士;强制性护理为了患者的康复;一般护理让患者全方位都得到重视,从而达到安全护理的目的.
作者:张静;普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男、女尿路感染病原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接种标本获得纯培养后以传统生化方法鉴定,同时对G-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432份送检标本中,男性标本282份,共培养出细菌168株,分离率为59.5%,占前3位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女性标本为150例,共培养出细菌85株,分离率为56.6%,占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白色念珠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ESBLs几率较高,分别为33.2%、39.5%、31.2%:葡萄球菌中MRSA为33.8%.结论:细菌耐药性是以后临床面临的难题,应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穆廷杰;杨芬兰;金海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改良后的头皮针采集婴幼儿血标本以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将5号半头皮针在无菌条件下取除多余硅胶管长度保留其5~8cm,接5ml注射器经头皮静脉穿刺给224例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结果:血标本采集率和家属满意率均显著提高.结论:此法进行婴幼儿血标本采集,方法简单易学,采血时间短,成功率及家属满意率均提高.
作者:赵晓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为产妇提供连续的支持与帮助,促进母婴保健.方法:指导组产妇(50例)接受产褥期母婴保健家庭访视服务,与以往常规服务的常规组产妇(50例)做对比分析.如果在反映产妇生理与新生儿健康诸项目中,两组比较,指导组优予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母乳别致养成功率,遇到新生儿健康问题及应对能力诸项目上,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家庭访视服务能较好地满足产褥期母婴保健的需求,有效地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李红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辨每位患者的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糖尿病知识教育,科学合理的食谱,因人而宜的运动.结果: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兰凌;高云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对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惠者静脉缓慢注射胺碘酮150mg,随后以0.5~1.0mg/分维持静脉滴注.观察心室率的控制、心房颤的转复,以及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心室率明显下降,其中19例患者(79.2%)在24小时内转为窦性心律,房颤转复率2小时为45.8%.24小时为79.2%,48小时为87.5%.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对AMI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明显.
作者:郭颖;林丽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防治老年人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疗效.方法:心脑血管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奥美拉唑,B组应用奥美拉唑、康复新液.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消化性溃疡及出血,B组较A组胃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用康复新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有较好的防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作者:刘小祥;陈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和简易换血一体化装置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0例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P<0.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装置一体化,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见.
作者:俞小燕;蔡清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例产妇进行了产前和产时的护理观察.结果:无产妇死亡,除新生儿死亡1例外余产妇均母子平安出院.结论:加强产前检查,提供良好的产前护理和加强入院后的护理及加强产妇产程的监护、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