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三种麻醉方法的临床经济学评价

朱小兵;刘志龙;韩昀;张喜洋

关键词:锁骨骨折, 麻醉, 评价, 临床经济学
摘要:目的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三种麻醉方法作出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 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计算出三种麻醉方法的成本和效果,作出成本效果比较.结果 单病例成本而言,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成本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平均成本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平均低.结论 从临床经济学角度来看,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首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首选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作者:胡钦擎;张晓佳;李宏青;纪钦泉;邓敏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与药物治疗内痔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内痔的优势.方法 选择二~四度内痔脱出的患者共计446例,分为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组146例,药物治疗组300例,药物治疗选用口服消脱止和外用复方角菜脂栓7天.结果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组术后1个月出血及脱出症状明显改善.二度78例占97.8%(78/80),三度41例,占100.0%(41/41).结论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对痔病的出血及脱出疗效显著,止血效果迅速.

    作者:申庆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DSA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7例分析

    目的 评价DSA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7例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均行DSA下经皮肾造瘘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置管一次成功,术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肌酐、尿素氮降至基本正常,无置管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一例患者死于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DSA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简单易行、副作用小、效果确切,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好方法.

    作者:张晓勇;杨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外周血中炎症细胞因子及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30)和高压氧组(n=30).分别于治疗后4h、12h、1d、3d及5d时间点,利用BBB评分法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测定各时间点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6、IL-8及IL-10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高压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较假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高压氧组BB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高压氧组外周血中上述炎性细胞因子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降低fP<0.01).结论 高压氧可抑制外周血中炎性细胞活性,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损伤恢复,具有保护受损脊髓组织的作用.

    作者:胥正泉;孙永明;王海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西北地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5~2009年对西北各省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共700例.内容包括:①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②居住地海拔高度及气候温度;③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有效回收问卷617份,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9.21+1.93.QOL评分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r=0.801,P<0.01)和心理压力评分增高而增高(r=0.573,P<0.01).QOL影响的严重程度有按海拔高度(r=0.526,P<0.01)和寒冷程度(r=0.501,P<0.01)逐渐上升趋势.QOL分值与P分值(r=0.682,P<0.05)及N分值(r=0.770,P<0.05)正相关,QOL分值与E分值负相关(r=-0.701,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症状严重程度、高心理压力、寒冷气候、高海拔环境及个性相关.

    作者:蓝天;王养民;陈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岩豇豆脂肪酸对高脂血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岩豇豆脂肪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胆同醇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给小鼠灌食高脂乳剂,并设空白对照、模型对照、洛伐他汀阳性对照、地奥心血康剂量组和岩豇豆脂肪酸治疗组.分别测定血脂生化指标,检测药物对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在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灌食与腹腔注射岩豇豆脂肪酸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及TC/HDL-C和LDL-C/HDL-C,亦能显著升高HDL-C;高剂量治疗组病理检查可见主动脉AS症状明显减轻;且岩豇豆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 岩豇豆脂肪酸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胆固醇微胶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彭罡;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我们对某省级三级甲等专科医院15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文;黄天文;李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2000~2008年无锡市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妇女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她们的健康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妇女保健旨在保障妇女的生殖健康,内涵有妇幼卫生宣教和妇女病的普查普治,这是一项社会性群体医疗保健工作.国家规定每1~2年进行一次妇女病的普查普治,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马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善愈补片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

    随着人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疝外科领域的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逐渐完善和发展.我院于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应用善愈补片经腹膜前间隙修补腹股沟疝3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士斌;俞汉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盆腔、腹腔多发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1例盆腔、腹腔多发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病例,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征,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界限不清,弥漫片状分布,部分排列呈漩涡状,细胞核圆或椭圆形,轻度异型,少量多核瘤细胞,部分淋巴细胞围绕血管.瘤细胞CD21和CD35阳性,Vim阳性,CKpan、EMA、Desmin、SMA、CD117、CD34、S-100、CD68、Calretinin、HMB45均阴性.结论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

    作者:张荣侠;肖扬;周萍;朱正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无创性动态血压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无创性动态血压(ABPM)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问世仅十余年,却是一项极有发展前景的诊疗技术,它的价值被临床肯定并予高度重视.为探讨其在临床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现收集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各50例,进行夜间血压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蔡菁;韩桂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脊柱结核的MRI影像特征分析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典型病变其X线诊断特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但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等原因,出现许多不典型结核,单纯依靠X线和CT很难与脊柱其他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甚至脊柱压缩性骨折作鉴别诊断.

    作者:俞淳睿;沈军;秦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加重期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口服孟鲁司特结合标准治疗与标准治疗对急性加重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23例6~14岁中度急性加重的哮喘患者(治疗组11例,安慰剂组12例),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second,FEV1)预计值40%~70%,两组分别给予5mg孟鲁司特与安慰剂后再给予正规抗哮喘治疗,给药前和给药后3h检测FEV1.结果 用药后治疗组FEV1增加16.8%±11.4%,安慰剂组FEV1增加19.9%±12.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95%CI:-12.22%~5.95%).结论 孟鲁司特不能明显改善急性加重儿童哮喘3h后的FEV1.

    作者:庞军;陈文燕;贾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治疗30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根据膝关节功能判断疗效:优2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具有创伤小、清创彻底、恢复快的优点,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文魁;杜尧;陈铁柱;谭财福;李晓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调脂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的 探讨调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介绍调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结果 调脂类药物在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调脂类药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刘云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空心拉力螺钉结合钢丝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体会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骼损伤的1%.传统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效果虽然满意,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我院于2004年1月~2008年3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钢丝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骨折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恒;彭海洲;赵太茂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7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锁骨骨折不同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79例.结果 79例随访0.5~4年,钢板断裂1例,余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锁骨干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有优点,术者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是关键.

    作者:陈江;石铸;马江川;金鑫鑫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三种麻醉方法的临床经济学评价

    目的 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三种麻醉方法作出临床经济学评价.方法 随机将144例患者分为3组,Ⅰ组臂丛加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Ⅱ组臂丛神经阻滞,Ⅲ组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计算出三种麻醉方法的成本和效果,作出成本效果比较.结果 单病例成本而言,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成本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平均成本低,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平均低.结论 从临床经济学角度来看,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外2/3时首选单纯臂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位于锁骨内1/3时首选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

    作者:朱小兵;刘志龙;韩昀;张喜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综合治疗眼部碱烧伤的临床观察

    眼部碱烧伤是常见的眼外伤之一,轻者影响视力,重者常可引起角结膜坏死,结膜囊狭窄,角膜白斑,睑球粘连,泪器破坏,眼球穿孔,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单靠某一种单一治疗可能疗效不理想.我院眼科自2006年起对20例碱烧伤急性期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结合羊膜移植,自体血清结膜下注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越;潘耘;于爱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人工关节材料的研究进展

    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和老龄化的加剧,各种骨与关节疾病,特别是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骨与关节外科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骨与关节外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作者:陈铁柱;李晓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