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

卢舒君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学鉴定, 样品采集, 检验
摘要:目的 对本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观察其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可疑来源以及食品情况、病原学鉴定结果 .结果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其中呕吐27例,占43.5%,腹泻62例,占100.0%,发热18例,占29.0%,腹痛36例,占58.1%.潜伏期短1 h,长15 h,平均潜伏期(7.41±2.13)h.进行病原学鉴定发现,多的病原菌类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占43.5%.结论 依据样品的合理采集以及检验方法,对病原学进行正确鉴定,可显著提升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几率.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30/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22/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其预后,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伦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白癜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新进展

    白癜风是皮肤科常见因皮肤黑素细胞功能消失而引起的后天性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其中以青年妇女居多,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片,主要分为节段性和非节段性.目前白癜风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专家提出遗传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等,虽学说众多,但至今无任一学说能解释该疾病的发生.由于白癜风治疗困难且病情反复,至今尚无良好的治疗手段,常用如药物治疗、植皮手术、脱色疗法及物理疗法等,均达不到治愈的目的 ,已经成为皮肤病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因此,深入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从而找到解决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宋树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5.21±5.30)d,短于对照组的(26.75±7.1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为(75.24±9.42)分,高于对照组的(52.31±10.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屈光不正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目的 观察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40例连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检查项目有视力、验光、眼轴、眼底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近视中,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眼轴越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近视与非近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越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越低,严重程度越轻.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近视度数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近视度数高的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崔德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1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3% 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再出血3例,再出血发生率为5.4%;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2例,再出血发生率为21.4%;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奥曲肽进行治疗,有效率高,未增加不良反应,再出血发生率低,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研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 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的过程中,联合使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其治疗效果显著,但不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谨慎使用.

    作者:洪泽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方法 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阳性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诊断率.结果 CT检查椎间盘积气诊断率为93.1%(27/29)、钙化诊断率为83.9%(26/31),均高于MRI检查的34.5%(10/29)、38.7%(1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变性诊断率为53.6%(15/28)、脊髓变形诊断率为36.0%(9/25)、硬膜囊受压诊断率为45.8%(11/24),明显低于MRI检查的89.3%(25/28)、92.0%(23/25)、100.0%(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神经根受压诊断率66.7%(18/27)与MRI检查的70.4%(1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3.1%(54/58),高于CT检查的77.6%(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各有优势,将两种方法合理有效结合,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更为科学.

    作者:于恒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乙拉西坦联合拉莫三嗪治疗老年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联合拉莫三嗪(LTG)在老年性癫痫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年龄≥65岁的老年性癫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LEV联合LTG治疗,对照组采用LTG单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83% 优于对照组的86.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V联合LTG用于老年性癫痫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认知水平无明显影响,同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凌云;侯静;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新型娩头器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中使用新型娩头器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娩头技术,研究组采用新型娩头器,比较两组胎头娩出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及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胎头娩出时间为(11.22±5.72)s,手术期间出血量为(228.19±40.11)ml,Apgar评分为(9.52±0.55)分;对照组胎头娩出时间为(18.10±5.97)s,手术期间出血量为(300.15±76.75)ml,Apgar评分为(8.77±0.67)分.研究组胎头娩出时间、手术期间出血量和Apgar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期间应用新型娩头器能够显著缩短胎头娩出时间,降低手术期间出血量,提高Apgar评分,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 84例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辅酶Q10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19%(32/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5/4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9/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铁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前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前的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输血患者,根据选取时间不同分为对比组及常规组,各50例.对比组在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常规组在输血前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对比组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常规组的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中共发现5例患者有不规则抗体呈阳性,其中男2例,女3例,且3例女性患者均为妊娠期妇女.抗-M 3例,非特异性抗体1例,抗-D 1例.结论 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辉;叶二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瓜蒌皮提取物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瓜蒌皮提取物(EPT)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法建立大鼠血栓模型,观察EPT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比浊法测定EPT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凝固法评价EPT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结果 EPT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栓重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T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6.5±3.1)%、(43.7±2.4)%、(40.2±3.2)%,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5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T高剂量组大鼠PT、APTT、TT长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T低、中剂量组PT、APTT和TT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T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杨征;郭晓华;宋淼;陈强;宋宇亭;邱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牛乳不耐受致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析及对策

    目的 研究婴幼儿因牛乳不耐受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2例无明显诱因导致的间断性消化道出血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相应对策.结果 对2例患儿进行分析后显示为多种食物不耐受,其中牛奶为高度不耐受.病例1患儿显示:牛奶不耐受(+++),其余食物不耐受(+);病例2患儿显示:牛奶不耐受(+++),其余食物不耐受(+).结论 牛奶不耐受是导致患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建议患儿在出院后注意起居环境及饮食习惯的改善.

    作者:满岸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肿瘤发病情况及防治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临床特征、肿瘤发生率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 71例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肿瘤发病率,并探讨防治措施.结果 经检测,71例患者中贫血16例,占22.5%;肝功能异常24例,占33.8%.急性中毒轻度7例,中度4例;慢性中毒轻度50例,中度8例,重度2例.随访发现肺癌4例,膀胱癌4例,肝癌2例,胃癌3例,肾癌1例,肿瘤总发生率为19.7%.结论 对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短期大量接触者纠正缺氧为实施救治的要点,亚甲蓝属关键救治药物;长期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有一定诱导肿瘤发生的几率,特别是肺、肝、胃、膀胱四部位肿瘤,需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于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经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缓解,心力衰竭好转,但左室肥大无好转,5例快速心房颤动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2例心室率降至<100次/min;房性或室性早搏4例经治疗后3例消失,1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快-慢综合征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结论 临床上如发现患者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心房颤动而未找到其病因时,应行有关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明确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作者:黎应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损伤控制技术运用于治疗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骨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骨创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创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0.5±3.1)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7.0±2.2)d,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创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技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于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光磊;孔令山;赵文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后续护理情况.方法 68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均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引发的并发症,4例其他原因引起的并发症经过良好诊治恢复出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68例患者均无管道脱落的情况.术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和精神心理均有一定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能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黄海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对本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特点,为更好地制定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观察其细菌性食物中毒症状、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可疑来源以及食品情况、病原学鉴定结果 .结果62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人群,其中呕吐27例,占43.5%,腹泻62例,占100.0%,发热18例,占29.0%,腹痛36例,占58.1%.潜伏期短1 h,长15 h,平均潜伏期(7.41±2.13)h.进行病原学鉴定发现,多的病原菌类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占43.5%.结论 依据样品的合理采集以及检验方法,对病原学进行正确鉴定,可显著提升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几率.

    作者:卢舒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高龄(年龄70岁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锁孔手术效果,以达到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及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康复.方法 3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40 ml,脑干环池未出现明显受压患者,在控制血压稳定的基础下,排除手术禁忌证.限期内行钻孔外引流术,辅助注射尿激酶溶解综合治疗.结果 30例患者中治疗显效3例(10.00%),有效22例(73.33%);好转4例(13.33%),无效1例(3.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 微创锁孔手术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能有效引流血肿,创伤小,效果肯定,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能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

    作者:邱平华;黄正华;谢乐辉;李汉城;杨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8例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有很大的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史桂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