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郭二伟

关键词:普外科, 急腹症, 腹腔镜,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腹腔镜在治疗普外科急腹症中所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80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评价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献血者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标本的确认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献血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灰区标本采用中和试验确认情况.方法 260例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标本(0.7<S/CO<1),分为A组97例(0.7<S/CO<0.79)、B组90例(0.80<S/CO<0.89)、C组73例(0.90<S/CO<0.99),采用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标本进行确认.结果 A、B、C组阳性率分别为3.09%、5.56%和13.70%,A组阳性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试剂灰区确认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采用中和试验确认可减少HBsAg的漏检及提高血液安全,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杜玮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Holter)对捕捉ST段下降一般比常规心电图更具有优越性,将ST段下降的关键部位、下降的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伴发的其他心电图所产生异常展现的更清楚、更完整.

    作者:赵颖;吴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草酸铂对晚期胃癌的治疗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2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多西他赛联合草酸铂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替吉奥胶囊联合草酸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受益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蔡抒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30例)与对照组(32例).联用组采用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两组疗效,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治疗7、14 d后对兴奋、冲动、情感活跃的症状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联用组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培酮联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躁动症状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杨富菊;刘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信息系统的有效性.方法 184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研究组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护理中使用重症监护信息系统.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严格按照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开展护理资源配置,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马振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找出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1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结果 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相关因素:获得知识的渠道有限,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认识模糊;不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发应时过于紧张而自行中断治疗;社会支持不足、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年龄因素4项原因占70.6%,是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他因素占19.40%.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是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耿晓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

    目的 分析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 .方法 1000例孕妇,采用产前教育、产检、怀孕期间的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孕妇班的开展等方法 促进自然分娩,并对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2013年7~12月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几率明显低于2012年1~6月,2013年1~6月孕妇选择会阴侧切的几率低于2013年7~12月,2013年1~6月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率低于2013年7~12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产检、生产时的规范指导、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以及无痛技术的发展等方法 ,有效的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改善了孕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伟霞;廖莹;张嘉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ICU医院感染状况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状况,探析预防ICU医院感染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 调查分析ICU收治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6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1例,感染率为31.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多共99例,占61.9%,其次是泌尿道36例,占22.5%,伤口感染15例,占9.4%;病理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0.0%,革兰阳性菌占28.1%,真菌占13.8%.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主要与侵入性操作相关,监测并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从而使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美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80例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合并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缪健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小儿脑瘫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利用经络穴位理论,同时在特定穴位注入营养神经药物,可提高手法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艳艳;王景涛;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常规化艾滋病检测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艾滋病常规化检测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15265份样本的检测结果 为研究内容,对患者自愿接受检查的认可程度、常规性检查制度、检测结果 以及跟踪治疗结果 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15265份样本中,发现艾滋病患者共211例,占1.38%;其中有过不洁性行为患者有62例,占29.38%,有过毒品注射经历的患者有118例,占55.92%,不明原因患者31例,占14.69%.艾滋病检测成阳性者有163例,占1.07%;其中有过不洁性行为的患者97例,占59.51%,有过毒品注射经历的患者有47例,占28.83%,不明原因的患者有19例,占11.66%.结论 在各个省、市、县、乡中重点医院内设立艾滋病常规性检测制度是可行的,能够提升对该地区患者艾滋病人员的控制,使人们对艾滋病有一个科学客观地认知,并且对艾滋病患者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郑松岩;曹凤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电灼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4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灼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电灼治疗后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待创面愈合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仅给予电灼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0.93%和5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中均感局部麻醉时较疼痛,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电灼联合咪喹莫特乳膏、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许衍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手术医师满意度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观察组心率加快、收缩压明显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丽霞;张运金;蓝寿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G-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H2(G-RH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析G-RH2对A549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检测G-RH2对A549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0~60μmol的G-RH2作用A549细胞72 h后,实验组G1期细胞比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期细胞比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递减,G2期细胞无明显变化.Bax、Bid及Cyto-C表达量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Bcl-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P-ERK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G-RH2可以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G-RH2抗肿瘤药物值得临床开发和应用.

    作者:张悦萌;张大力;安昌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HBeAg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研究

    目的 对恩替卡韦与鳖甲软肝片联合应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56例失代偿期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肝硬化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与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期HBeAg阳性肝硬化,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朱雪;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下肢动脉硬化肢体闭塞症介入术后中药涂擦护理体会

    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变化, 人们的饮食结构有所调整, 且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 这些因素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有所提高, 该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好发于有吸烟史、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坏死和感染, 乃至截肢, 严重者危及生命.本院周围血管病科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肢体闭塞症48例, 采取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及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涂擦, 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红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体检人群心电图ST-T异常联合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联合ST-T异常在颈动脉硬化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19例体检科健康体检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颈动脉硬化组(58例)和非硬化对照组(61例).所有入选者在颈动脉检测的同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量系统测量baPWV和心电图,以评价baPWV联合心电图对颈动脉硬化的筛选价值.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与非硬化对照组心电图ST-T异常发生率及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联合baPWV与心电图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baPWV与心电图ST-T异常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颈动脉硬化的检出率.

    作者:徐振萍;李素珊;庞莉;梁小燕;邱晓俊;刘忠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 130例骨外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心理问题进行对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可提高诊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患者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艳;岳艳芳;牛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ICC导管头端位置异常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导致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头端位置异常的相关因素,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分析50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发生位置异常的原因与对策.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异位4例,异位率8%.其中颈静脉2例,腋静脉回折部位1例,锁骨下静脉1例.结论 PICC导管头端的异位在临床中常有发生.采用正确与科学的方法 可避免其发生,并对其复位护理提供良好的帮助,从而极大的减少患者可能遭受的不必要损伤.

    作者:钱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超声影像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判断的可靠性,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60例甲状腺结节门诊患者,共123个病灶,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影像检查并按照TI-RADS分级标准对超声影像图进行分析,以此划分良恶性结节;术后对切除的病变结节做病理分析,诊断良恶性结节.结果 经超声影像检查分析良性结节85个、恶性结节38个;术后病理分析诊断良性78个、恶性45个,且超声影像反映出良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超声影像判断的结节性质信息较为可靠,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性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魏兰萍;李锦;王洋;陈静;范晓燕;任长庆;于鹏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