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君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209例接受胸部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按术前是否肥胖分为肥胖组(77例)和对照组(1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近期预后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肥胖组患者心肺脑并发症发生频次、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入住天数、住院总天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接受胸部手术治疗的NSCLC肥胖患者术后发生心肺脑并发症较多,各项肺功能指标较差,近期预后不好.
作者:宋署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方法 130例骨外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 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根据心理问题进行对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变化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及时开展心理护理,可提高诊疗效果,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患者抑郁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艳;岳艳芳;牛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讨论中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8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中药治霉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碘伏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治霉液治疗霉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爱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乌麻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独活寄生汤、外敷乌麻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芬必得、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乌麻膏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显辉;金远林;梁日楚;潘孝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门诊患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126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退热、呕吐消失及腹泻消失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门诊秋季腹泻患儿优质护理,能够增进护患沟通、改善患儿症状、 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牛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其肿瘤类型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在每次化疗前均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在首次化疗前于双侧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及中脘穴行穴位埋线防治.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为0度的为50.65%,显著多于对照组的1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为Ⅲ度的为10.39%,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且操作简单、 作用时间持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容焕兰;余伟冰;吴春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针对不同孕期的孕妇进行常见阴道炎病原菌分布情况的检查,并观察孕妇对药物的敏感性情况,记录临床诊断检查和药物作用过程信心,归纳总结临床治疗干预效果.方法 102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参与研究,观察组分为中早孕组和晚孕组,各51例.另选取经过健康检查确诊的健康孕龄孕妇32例作为常规组.观察三组孕妇的细菌性阴道炎(BV)及假丝酵母菌(VVC)检查结果 ,针对中早孕组、晚孕组孕妇的VVC情况进行药物的敏感性检验,并进行具体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常规组孕妇的BV检验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VVC检查结果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早孕组和晚孕组BV、V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早孕组和晚孕组的孕妇在使用制霉菌素、克霉唑及酮康唑药物的过程中都显示出很好的敏感性.结论 针对孕妇孕期出现的阴道炎症进行分泌物的培养,并进行药敏检验对于孕妇健康能够起到良好的帮助,这项工作也是必须坚定执行和发展的.
作者:周雪梅;张昌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早期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方案),各50例.对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比较治疗中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切口长度、各项指标和治疗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切口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饮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疗效可靠,术中出血量小、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泉海;李金平;温志强;郭琳;史宪杰;张志涛;鲍英涛;杨荣;赵志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根据内镜所见,对其胃癌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5-PAS及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标本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的存在.胃体癌癌旁黏膜Hp感染率高于贲门癌(P<0.05).Hp在各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和弥漫型胃癌黏膜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活动性和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是胃癌发生中的重要始动因子.
作者:郭宝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LOT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峰菊;王晓雪;刘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分析腹腔镜在治疗普外科急腹症中所发挥的临床作用.方法 80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临床评价指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二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好转1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好转11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0.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红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谭波老师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30余载,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临证经验丰富,遣方用药,独具特色,擅长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尤精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诊治.作者有幸跟师学习,随师出诊,获益良多.近期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尤以基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为特色.今择录谭波老师治疗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以飧同道.
作者:韩英;孙成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急救配合方法 .方法 16例青年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均采取及时治疗,提供良好的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急性期内得到有效的诊治,主动配合治疗,视力提高到0.08~0.60.结论 对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及配合工作是使患者恢复视力的关键.
作者:王志霞;许利利;许小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恩替卡韦与鳖甲软肝片联合应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56例失代偿期HBeAg阳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肝硬化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与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期HBeAg阳性肝硬化,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朱雪;李凤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小儿脑瘫患儿,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利用经络穴位理论,同时在特定穴位注入营养神经药物,可提高手法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艳艳;王景涛;杨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献血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灰区标本采用中和试验确认情况.方法 260例ELISA法检测HBsAg灰区标本(0.7<S/CO<1),分为A组97例(0.7<S/CO<0.79)、B组90例(0.80<S/CO<0.89)、C组73例(0.90<S/CO<0.99),采用中和试验对HBsAg灰区标本进行确认.结果 A、B、C组阳性率分别为3.09%、5.56%和13.70%,A组阳性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试剂灰区确认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采用中和试验确认可减少HBsAg的漏检及提高血液安全,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杜玮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膈下逐瘀汤联合拉米夫定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膈下逐瘀汤和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独服用拉米夫定对化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标志物阴转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标志物阴转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降低纤维化,临床应用方面价值很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庆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带锁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带锁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锁内固定与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均可以用于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沈自力;官建;吕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行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18.60%、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49%、20.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