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顺;李海;郭希伟;董国民
目的:评价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无痛人流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60例。两组:麻醉诱导前2 min先给芬太尼1μg/kg,1%丙泊酚静脉推注至患者角膜反射消失,Ⅰ组患者停止注药且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Ⅱ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 mg/kg手术开始,术中体动追加1%丙泊酚。结果Ⅱ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液流变学较Ⅰ组稳定。体动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时间、离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依托咪酯伍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李甲莲;莫宝昆;宋文平;吴世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在急腹症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2例急腹症患者,通过测定膀胱压力测定腹内压,并依据腹内压测定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腹内压为Ⅳ级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愿意进行手术减压治疗分为减压组(17例)和非减压组(16例)。测定患者腹内压测定前后的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差异,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腹内压差异。结果腹内压监测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SpO2以及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VP、腹内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aO2/Fi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腹内压为Ⅳ级的患者,减压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减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内压监测对急腹症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依据腹内压监测结果进行对症治疗可提升急腹症患者预后质量。
作者:吴贵才;李仕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优于对照组70.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8%,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分析皮下脂肪不缝合在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0例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观察组给予分层撕开法开腹以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层开腹后缝合皮下脂肪,两组均后应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连续缝合。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9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脂肪液化、伤口感染、术后硬结、术后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不缝合应用于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手术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手术切口尽快愈合,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廉,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孝禹;杨开琼;龚正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单纯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合理饮食、限制饮酒并戒烟,对照组口服一清胶囊治疗,2粒/次,3次/d,观察组口服本院中成药制剂慢性咽炎合剂,3次/d,20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喉镜检查,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 P<0.05);观察组喉镜疗效为9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8, P<0.01)。观察组咽干不适、咽异物感、咳嗽症状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45、6.519、6.829, P<0.05)。结论慢性咽炎合剂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慢性咽炎患者不适症状及体征,提高临床疗效及喉镜疗效,无明显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锡丰;陈兆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48例CMV肝炎患儿以入院时未予治疗前血CMV-DNA拷贝数≤1×104为组Ⅰ(25例),>1×104为组Ⅱ(23例),同时选择同期行体检的35例健康婴儿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婴儿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48例CMV肝炎患儿中合并心肌损伤35例,占72.9%。心电图异常15例,分别为窦性心动过速11例, ST-T改变3例,房性早搏1例。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前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Ⅱ较组Ⅰ患儿AST、CK、CK-MB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AST、CK、CK-MB、LHD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正常组心肌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V肝炎患儿易发生心肌损伤,病毒负荷越大,心肌损伤越重;其心电图改变多为非特异性,可通过CK-MB等心肌酶检测早期发现。给予及时治疗,心肌损伤绝大部分可恢复正常。
作者:汤昔康;李汝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临床护理是否存在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观察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表现,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呼吸,并且采取测定中心静脉压等护理方法。结果21例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均被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神经外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几率,使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上升,缓和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00例前置胎盘产妇,根据是否为瘢痕子宫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为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产妇,对照组为单纯前置胎盘产妇,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以及子宫切除率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52.0%、胎盘植入40.0%、术中出血量(1627.3±285.6)ml以及手术时间(67.9±11.1)min相比于对照组12.0%、8.0%、(861.4±186.9)ml以及(29.7±4.4)min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率10.0%、休克10.0%、血管内凝血12.0%相比于对照组0、4.0%、2.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早产58.0%相比于对照组2.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窘迫、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母婴妊娠结局受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影响很大,临床极易并发产后出血、胎盘植入等并发症,产前应当采取重点关注,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切除处理。
作者:白幼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4种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抗结核药4种FDC引起DILI 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护肝治疗1周后,肝损伤加重,谷丙转氨酶(ALT)>10ULN,谷草转氨酶(AST)>2ULN, ALT/AST>5,因目前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抗结核药所致DILI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致肝损伤因素,依据综合肝损伤国际检查标准和药物性肝病检测指标、抗结核药所致DILI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诊断为肝细胞性重度药物肝损伤。结论 FDC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提高结防医生和患者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认识、严格规范诊疗、提高抗结核治疗治愈率。
作者:张娟;向群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宫颈锥切术(冷刀)与Leep刀宫颈锥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效果。方法5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每组28例,康复组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eep刀进行切除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更具优势,虽然在疗效上冷刀和Leep刀并没有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时间等项目上Leep刀更具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蔡春燕;谭凤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新生儿疼痛评分、平均出箱时间、新生儿身体发育基本状况3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加鸟巢式护理能缩短新生儿出箱时间,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改善新生儿出生后的基本身体发育。
作者:裴小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术前术中护理措施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成功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50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TUVP)患者,对其实施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中人文护理、严密病情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前达到佳心理状态,手术顺利,术后2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康复顺利,术后患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改善。结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护理可以使患者以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对TUVP的成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治疗中针灸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90例实施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加上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晓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气管主支气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AW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MPVR)、肺透明化重建(VR)和仿真内窥镜(CTVE)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行后处理重建,分别得到MPVR、VR和CTVE图像,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8例,11例分布在气管,4例分布在左主支气管,5例分布在右主支气管;管腔内窄基底结节6例,管腔内宽基底结节14例;生长不规则11例,成环状生长3例,偏心生长6例;6例向管腔内突出未向外浸润,4例轻度向外浸润,10例向外浸润并与相邻结构粘连;平滑肌肉瘤密度均匀,中度强化,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恶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能够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权生;刘华;杨鹏;吴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骨折及早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负重时间短,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法。
作者:付振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以及两者联合。连续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C组降压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A组82.86%和B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依那普利,且安全性高,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和借鉴。
作者:陈芳;李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关节镜下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equesne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提升患者膝关节康复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袁瑞利;罗少英;吕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开窗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肝囊肿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创伤小、恢复快,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肝功能,治疗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肝囊肿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将首次显现慢性支气管炎征象的29例划分为A组,首次表现支气管扩张征象的19例划分为B组,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肺功能特征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A组吸烟率、咯血率、咳大量黄脓痰率、固定部位湿啰音出现率(82.76%VS 47.37%,6.90%VS 57.89%,10.34%VS 57.89%,10.34%VS 52.63%)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未显现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肺大泡、双上肺、肺气肿周围,后者多见杵状指,支气管扩张部位多见于双下肺、左舌叶。结论临床上可同时存在支气管扩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辅以高分辨率CT和辅助肺功能检查可保证诊断率。
作者:李敏莉;毛蓓;袁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