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孔谋;李成林;梁上男
目的:研究用慢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特性的影响。方法慢病毒载体经293FT细胞包装后转染小鼠ESC,荧光显微镜下挑选和观察所得阳性克隆,检测ESC特异性标志物Oct-4、SSEA-1的表达,通过拟胚体(EB)诱导体外分化, RT-PCR检测三胚层的分化。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所得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呈克隆样鸟巢状生长,免疫组化可见GFP-ESC表达ESC特异性标志Oct-4、SSEA-1,能形成EB, RT-PCR检测到甲胎蛋白(AFP)、巢蛋白(Nest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不影响小鼠ESC的自我更新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
作者:张爱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宫腔镜术后开展延续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的168例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均接受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月经恢复正常者58例(69.0%),疾病认知良好者69例(82.1%),对护理满意者82例(97.6%),无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粘连合并不孕症患者开展宫腔镜手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可良好促进预后恢复,改善疾病认知程度,抑制并发症并提升临床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模型,以番茄红素灌胃治疗,并建立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整体外观、组织形态变化以及各组小鼠肝脏匀浆中谷草转氨酶( AST )、谷丙转氨酶( ALT )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的治疗作用。结果番茄红素对小鼠营养状态、应激能力等有所提升,可以降低肝组织AST、ALT活力,并减少肝脏脂肪变性。结论番茄红素对慢性酒精中毒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蔡丽梅;李嘉慧;肖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肛门镜下注射聚桂醇对出血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出血性内痔患者2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聚桂醇注射)126例,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122例;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止血有效率均达到100.0%,但术后肛门内胀痛、肛缘水肿、尿潴留、术后2~6个月便血复发及肛门内硬结伴排便困难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出血性内痔优于消痔灵注射,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起寿;刘成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中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方法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3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3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头颅B超及应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软件对新生儿的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丘脑基底节以及脑室旁白质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各个部位的脑组织B超回声强度量值分别为:丘脑基底节为(88.97±6.41),枕叶白质为(84.11±5.00),额叶白质为(70.86±5.02),脑室旁白质为(96.52±5.13);对照组为:丘脑基底节为(85.57±6.15),枕叶白质为(78.43±3.12),额叶白质为(67.05±4.01),脑室旁白质为(89.84±4.3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通过B超对新生儿脑组织各个部位所得图像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分析误差。
作者:陈翠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直肠15例,结肠5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免疫组化CD117(+)95%(19/20), CD34(+)80%(16/20)。随访率8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结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结直肠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应行局部完全切除。
作者:李福顺;李海;郭希伟;董国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热疗联合胸腔灌注药物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胸腔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随访期内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存活率明显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联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确切安全,同时远期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秋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38例均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法进行HLA-B27检测,计算各项诊断性能指标,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3.1%、91.3%、0.824。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0.05),而且吻合度较好(к=0.885>0.7)。另外有7例(3.5%)AS患者X线检查正常而HLA-B27阳性。结论流式细胞术HLA-B27检测对AS的诊断价值较高,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作者:张静;何其瑞;金玉林;周小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颅脑外伤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的患者共31例,均采取康复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患者语言障碍评分和肢倦乏力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康复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偏瘫、失语的患者中能促进肢体及语言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满翠;孙宏帅;伊淑玲;刘玉华;葛立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基层医院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中医中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半年复发率为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1.8%,半年复发率为15.1%,观察组临床效果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可提高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基层医院易开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利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恐惧评分(2.2±0.6)分、疼痛评分(2.1±0.2)分、情绪不安评分(1.6±0.5)分,均低于对照组恐惧评分(3.4±0.5)分、疼痛评分(3.3±0.7)分、情绪不安评分(2.9±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胃肠外科管道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开胸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影响。方法76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对照组采取标准疼痛护理管理,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结果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剧烈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疼痛规范护理管理可以加强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效果,对患者康复速度有着较大的影响。
作者:杨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认知电位P300与智力残疾之间的关系。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收集6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精神发育迟滞组),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智力残疾程度评定,并进行认知电位P300检测,与4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精神发育迟滞组P300潜伏期(584.58±149.72)ms较对照组(332.65±37.78)ms显著延长(P<0.01), P300波幅降低(P<0.01)。②经Pearson相关分析,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总分与P300潜伏期正向相关(r=0.405, P<0.05)。结论 P300可作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认知功能受损以及判断其社会适应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
作者:谢志兵;蔡华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患者情感障碍问题。方法对36例胸部手术后出现各种不同程度情感障碍患者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干预及治疗,纠正患者的心理问题。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32例使用上述方法效果良好,4例患者治疗有效后2~3 d内症状复发,但较首次出现症状明显要轻,经心理安抚治疗后均痊愈。结论胸部手术后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的一般手术,合理的干预治疗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情况出现。
作者:李学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5.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骨折及早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患者负重时间短,是目前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方法。
作者:付振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功能性腹泻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给予复方地芬诺酯片联合乳酶生片和四神丸治疗,30例患者均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大多数腹泻属于功能性腹泻,通过临床观察,证实了复方地芬诺酯片联合乳酶生和四神丸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李玉香;张淑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顺产与剖宫产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72例)和剖宫产组(30例),比较两组产妇骨盆肌力评分。结果阴道顺产组中肌力≤3分者51例,占70.8%;肌力≥4分者21例,占29.2%;平均肌力评分为(3.4±1.3)分;剖宫产组产妇肌力≤3分者13例,占43.3%;肌力≥4分者17例,占56.7%;平均肌力评分为(4.2±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及剖宫产均会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产生影响,但阴道顺产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因而,分娩后应及早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从而有效的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
作者:温延丽;张振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为社区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一定指导。方法72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压和空腹血糖变化,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护理前明显提高,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尹秀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