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黄旭军

关键词:胎膜早破, 干预,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3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妊娠胎膜早破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将其分为三组, A组146例,时间间隔为<12 h;B组95例,时间间隔为12~24 h;C组65例,时间间隔为>24 h。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结果显示, C组产妇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且C组产妇的产后住院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0.05)。C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住院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对于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产妇应给予适时的干预治疗,缩短破膜至分娩的时间,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血管危象抢救的护理配合

    总结了5例行口腔癌术后修复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的观察和护理,认为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尽快手术探查是血管危象抢救的佳时间,熟练的手术配合和做好术中护理是抢救重建修复皮瓣的血液循环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翠月;林淑辉;陈跃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196例和对照组196例,观察组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用药护理四个方面)。对照组为同期未进行系统产前检查,在入院时才明确诊断的GDM产妇。对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糖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张凤梅;赵莹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复发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理论依据。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通过门诊随访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满1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单纯随机抽取45例满足复发标准的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时期未复发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服药情况、家庭支持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服药情况、病程、应激因素、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药依从性差、病程长、有应激因素、经济条件差及缺乏家庭支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复发。

    作者:覃颖;冯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激素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59%,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其症状和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及组织中富含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EG的重要指标,激素及中医药治疗EG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林耀;蔡任军;郭伟仪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

    目的:探讨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关怀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56例晚期癌症患者,对其实施临终生命关怀,分析其效果。结果56例晚期癌症患者通过生命关怀提高了生活质量,离开人世心理情绪保持较高稳定性。结论癌症晚期生命关怀由人性关怀予以有效护理,患者得到充分理解及尊重,体现了患者自身生命尊严。

    作者:高文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的80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各40例。这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采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有创序贯通气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后,有着不同的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撤机失败情况上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显著的减少住院的时间,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也比较的低,相对而言无创序贯通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些。

    作者:安亚东;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治疗冠心病对凝血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口服,观察组加服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T、APTT、FIB水平、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制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作者:尹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百草枯中毒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催吐、洗胃、导泻,清洁灌肠,大量补液,利尿,维生素C、E,保护脏器功能及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发生肺纤维化、MODS的人数少,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降低肺纤维化及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下降,是临床上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赵燕;程文伟;郝玉贵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临床检验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目的:探究影响临床血型鉴定结果的主要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可行方案。方法对于门诊和住院患者初步血型鉴定使用试管凝集法,临床输血进行交叉配血前加做正反定型,正定型使用玻片法,反定型使用试管凝集法。结果的签发必须由检测医师及上级审核医师签字同意才可发出。结果通过此方法对54522例进行ABO血型检测,未见由于鉴定错误的投诉,保障了临床输血用血安全。结论此方案简捷便利,控制质量结果佳,是一种优良的方案。

    作者:颜廷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肝胆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肝胆手术后患者应用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肝胆手术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患者在手术后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治疗镇痛, 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地佐辛2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泵做静脉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胆手术后的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治疗均有效果,B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手术后给予患者静脉镇痛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疼痛应急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应用商环包皮环切手术28例分析

    包皮过长和包茎是男性常见外科疾病,因传统术式损伤大、较繁琐、易出血、易感染等缺点,绝大多数基层卫生队(所)不愿开展此项手术。2011年3月~2012年4月,作者采用商环术式环切包皮过长和包茎28例,效果满意。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中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米力农注射液致低血压休克2例

    2例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发生低血压休克,经及时救治休克得到纠正。考虑因米力农注射液引起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药理作用、给药方案以及与其他药物协同降压作用有关。建议临床使用米力农时应密切监测血压,采用小剂量静脉微量泵输注给药,进一步控制药物输注时的速度、浓度并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

    作者:苏广珠;贺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探讨江门市城区内非江门市户籍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及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000病例,按照产前检查时围生期保健手册的记录的产检次数分组,比较产检次数的不同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表明,产检次数的增加会减少孕产妇及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并且会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结论规范产前检查,对减少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减少出生缺陷、降低死胎、死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升红;覃钰纯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病毒感染致儿童病毒诱导性喘息的分析

    喘息为各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症状,是婴幼儿期呼吸道疾病常见临床症状。喘息性疾病占儿童急慢性疾病发病率的5%~10%[1]。

    作者:丁雪梅;周艳;陈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无保护会阴分娩的临床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产妇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会阴裂伤情况,降低会阴切开率,减少产科创伤,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方法将本院2013年8~12月间正常分娩的的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讲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宫口开全胎头着冠后,助产士指导产妇屏气和哈气,疼痛时屏气,不疼痛时哈气,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对照组在宫口开全、胎拨露后,传统托肛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会阴分娩,观察两组“自然分娩”会阴裂伤情况。结果产妇会阴裂伤例数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方法简单、实用,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降低了产妇会阴侧切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目的: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尤其是确保人文关怀在功能制护理基础上的完美体现。方法责任护士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对每个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整体护理。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除了获得很好的功能护理外,还获得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新的护理模式,不仅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极大地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在医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医学是一门经验与理论并重的学科,临床医学相关教学人员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思维贯穿于临床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始终,要不断提供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机会,将临床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临床医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注意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避免填鸭式教育,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独立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王湘军;陈颖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对育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了解育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心理问题,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咨询就诊的30例育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问题、孕前基本常识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宣教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生育健康宝宝成功率为86.67%。结论孕龄期乙肝病毒携带妇女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加强护理宣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孕前准备等)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提高健康生育成功率。

    作者:赵翠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匹多莫德联合长期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联合长期氧疗(LTOT)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效果。方法27例有长期吸氧指征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匹多莫德800 mg,1次/d,共60 d;每日家庭氧疗,共1年。治疗前后行身高、体质量、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检测;填写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计算BODE指数。结果治疗1年后患者BODE指数、MMRC分级均明显下降(P<0.01);FEV1占预计值%、6MWD明显增加(P<0.05);开始治疗后1年内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1);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联合LTOT治疗COPD稳定期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发作次数。

    作者:唐拂晓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瘢痕妊娠人流术后大出血行介入栓塞化疗1例护理体会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与护理,探讨其早期诊断和佳护理方法。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降低子宫切除率。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早孕患者,早期应行彩色B超检查,排除切口瘢痕处妊娠,防止盲目清宫引起大出血。

    作者:付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