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罗志;胡丹;薛皓铭;朵林;王蓓
目的 研究广西艾滋病病毒1型流行株的亚型及env基因C2V3区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2009-2012年共收集138份广西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R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env基因C2V3区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用MEGA、HyPhy等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138份样本中,CRF01 _AE亚型72例;CRF08_BC亚型40例;B亚型13例;CRF07_BC亚型8例;C亚型2例.各亚型基因离散率分别为:CRF01 _AE(0.052±0.053);CRF08_BC (0.044±0.048);CRF07_BC (0.030±0.041);B亚型(0.024±0.044).各亚型之间基因离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0,P=0.291).CRF01_AE的负向选择压力比CRF08_BC大(t=10.060,P<0.001).共发现7种V3环顶端四肽,其中CRF01_AE有6种,CRF08_BC亚型有2种,两者均以GPGQ为主;B(B')亚型有2种,以GPGR为主,CRF07_BC仅出现了1种.在CRF01_AE亚型和B亚型中分别发现了新的V3环顶端四肽GPGM和GTGR.各亚型辅助受体均主要为CCR5.结论 CRF01_AE亚型在广西HIV-1流行株中占优势,其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CRF01_AE亚型和B亚型V3环序列出现了新的变异特征.广西HIV-1流行株主要为巨噬细胞嗜性的非合胞体诱导型.
作者:王敏连;梁冰玉;叶力;潘沛江;陈荣凤;赵芳凝;蒋俊俊;黄颉刚;王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艾滋病作为一种特殊的性传播疾病,其在全国各地的蔓延不仅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还阻碍了社会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流行病学的发展,流行病学方法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渗透到艾滋病研究的各个领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不仅可以用来确定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主要问题,阐明其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还可以进行疫情估计,开展预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等.本文主要就流行病学方法在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戴色莺;沈张伟;范引光;程晓莉;叶冬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两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综合防治知识知晓及态度、行为现状,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干预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选择合肥市两所高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 673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4.0%,男生知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199,P<0.001);不同年级、专业、地区的学生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有过性行为的比例为7.7%;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4.9%;在固定性伴及临时性伴中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62.2%和54.4%,近1年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均低于40.0%.结论 大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尚好,但有个别知识点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有不安全的性行为,且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注重系统化教育,把态度行为的改变作为重点.
作者:冷静;李筱青;叶红;郑迎军;李舜;蔡标;许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武汉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for HIV brief version,WHOQOL-HIV BREF)对武汉市330例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生存质量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均有P <0.05),生存质量总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P=0.124);而在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t=7.93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两周HIV相关症状数、所在区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CD4+T细胞计数是生存质量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武汉市未治疗HIV/AIDS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总体生存质量低于一般人群,应重点关注这类人群的生存质量.
作者:谢年华;江洪波;许骏;王夏;聂绍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关键人从政策环境改善、机构和人员能力的变化、对目标人群产生的效果这三个方面对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进行初步评价,为后续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评价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4个县(市、区)的92名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近五年,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政策环境改善,但是只有75名(81.52%)关键人认为当地建立很完善或比较完善的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合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从关键人角度来看,虽然四个县(市、区)均已经建立了长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但有11名(11.96%)关键人认为没有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对目标人群产生的效果较好.结论 各区县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但是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应该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宣传,促进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
作者:刘瑞红;巩翠华;郝连正;杨兴光;黄鹏翔;初爱娟;陶小润;胡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的脱失情况,探讨与其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贵阳市、白云区、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门诊作为调查地点,收集调查期间符合条件的所有受治病人的一般情况、药物滥用情况、美沙酮维持治疗情况等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美沙酮治疗病人资料568份,单因素分析显示,门诊地点(x2=10.192,P=0.006)、共用针具史(x2 =33.162,P<0.001)、近1个月和吸毒朋友交往次数(x2=22.606,P<0.001)、与家人关系(x2=7.317,P=0.026)、自我感觉目前剂量(x2=6.526,P=0.038)、自我感觉美沙酮治疗效果(x2=18.270,P<0.001)、治疗期间是否因偷吸被抓(x2 =45.104,P<0.001)对美沙酮治疗病人脱失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病人脱失率高.应注重门诊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不同病人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给予病人后期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以提高病人的保持率.
作者:范家诚;黄斌;马青;孙宏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2010-2013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的老年(≥50岁)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0-2013年柳州市所有接受ART的老年HIV/AIDS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生存分析.结果 494名研究对象中,HIV确诊年龄中位数为64岁(56~85岁),主要特征以男性、农民、已婚有配偶、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异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接受ART的老年HIV/AIDS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在第1~4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9%、97%、95%、9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确诊年龄大、从确诊到开始治疗时间间隔较长是研究对象死亡的危险因素,入组治疗时CD4细胞较高是研究对象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柳州市老年HIV/AIDS总体ART效果较好,但仍需基于老年人群的流行特征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及扩大检测力度,尤其是农村男性.
作者:覃彦香;黎明强;冯献湘;叶力;梁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由于全球艾滋病的流行,目前迫切需要长期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少其传播.艾滋病暴露前预防用药作为一种新型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及传播的方式,可为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个体提供保护,存在很大潜力去改变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临床试验表明此方式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效果与人群依从性有着密切关联.本文通过对艾滋病暴露前预防试验的依从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的关系进行综述,总结依从性的不同模式及影响因素,强调依从性研究的重要性.
作者:蔡爱杰;戴江红;田恬;姜袁;李媛媛;黄爱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暗娼艾滋病、梅毒、丙肝感染状况及新发感染情况.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提供的方案和调查问卷,于2013年4~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开展首次调查(包含问卷调查、血清学和尿液检测),6个月后开展随访调查(内容同首次调查).结果 首次调查400名暗娼,6个月后随访率为70.75%(283人);400名暗娼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50%,单项国家政策知晓率为31.75% ~ 56.75%;近1个月、6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3.75%和60.75%,首次调查和6个月后随访调查现场尿检冰毒阳性率分别为2.00%和2.47%;首次调查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0.50%;未检出HIV阳性;6个月后,梅毒新发感染3人,发病密度为2.41 /100人年,HIV、HCV无新发感染.结论 暗娟队列研究随访难度较大,暗娼对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国家政策知晓情况较差,存在多种高危行为,其HIV、HCV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梅毒感染的危险性较高.
作者:罗雅凌;廖清华;成慧;胡国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循环抗原(circulating antigen,CAg)血清阳性率,分析广西地区新确诊的HIV阳性患者弓形虫感染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广西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新确诊的全部HIV阳性患者,剔除之前曾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及相关机会性感染预防药物治疗的患者.收集个案信息并抽取静脉血,检测弓形虫IgM、IgG、CAg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探讨HIV阳性患者弓形虫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弓形虫IgM阳性率为0.00%(0/234),IgG阳性率为26.07% (61/234),CAg阳性率为26.92%(63/234).双阳性率(IgG及CAg均阳性)为6.84% (16/234).新确诊的HIV阳性患者弓形虫IgG阳性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居住地有关.结论 建议对所有新确诊的HIV阳性患者检测弓形虫IgG,针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 cell/mm3的患者和来自农村患者采取重点预防措施.
作者:江河;周崇兴;黎峰;张鸿满;刘登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辽宁省2012-2014年艾滋病高危人群哨点监测结果,为艾滋病重点人群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2-2014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辽宁省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have sex with men,MSM)、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就诊者四类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监测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MSM、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6.6%、94.7%、82.7%和85.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检出率分别达到6.3%、0.0%、0.1%和0.9%,从2007-2014年男男性行为人群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暗娼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92.5%;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达到32.9%;性病就诊者近三个月发生商业性行为比例为22.3%.结论 辽宁省MSM人群HIV阳性检出率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该人群是艾滋病防控工作重点.
作者:孙笠翔;周丹;姜凤霞;周金玲;吴明;杨桂玲;王莉;姚文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出现性行为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南宁市2014年MSM哨点监测资料,在“安全套使用”及“减少性伴”认知正确者中,根据其近6个月的性行为特征,分为知行分离组及知行一致组进行比较.结果 “安全套使用”认知正确者中,46.48%出现知行分离.“减少性伴”认知正确者中,73.14%出现知行分离.多因素回归显示,0.5号性角色、近1周肛交次数≥2次、近1年内接受自愿咨询检测是“安全套使用”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MSM年龄及首次男男性行为年龄是“减少性伴”知行分离的影响因素.此外,两种知行分离均是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建议在MSM群体中开展心理干预,提升自我性欲控制力;加强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减少低龄男男性行为;建立针对0.5号性角色及大龄MSM的心理及行为干预措施.
作者:卢耀状;农全兴;农丽萍;陈世海;梁长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告知家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方法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3年3~6月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部的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406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351人将自己的感染情况告知了家人,告知率为8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异性恋(OR=7.553,95% CI:3.110~18.341),感染时间(OR=1.025,95%CI:1.007~1.043),已婚(OR=2.886,95% CI:1.089~7.646),和家人一起住(OR=3.130,95% CI:1.333~7.350),社会支持(OR=3.135,95% CI:1.436~6.845)是HIV感染者家人告知的保护因素;而同时患其他传染病(OR =0.224,95% CI:0.098 ~0.513)的感染者更倾向于不告知家人.感染者常见的告知对象是配偶/固定性伴(57.6%),兄弟姐妹(50.2%),父母(39.7%).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家人告知率较高,在今后有关艾滋病家人告知的干预中,应加强对感染者的性取向,感染时间,婚姻状况,与家人的居住状况,社会支持,共感染等情况的关注.
作者:陈婷婷;郭子韩;朱亚静;孙义朋;蔡卫平;郭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人群中流行的HIV-1亚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无锡市HIV/AIDS人群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扩增和测序env部分基因片段,根据env部分基因序列进行病毒亚型分析.结果 有250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成功扩增并测序203例患者的env基因,共发现6种基因亚型,不同亚型及所占比例分别为流行重组型(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 01 _AE(58.6%,119/203)、CRF07_BC(20.7%,42/203)、CRF15 _01B(9.4%,19/203)、CRF08 _BC(8.4%,17/203)、B(2.0%,4/203)、C(1.0%,2/203),其中CRF01_AE在HIV-1/AIDS患者和男男同性性传播的感染人群中所占比例均高,不同传播途径的病毒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不同传播途径间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结论 目前无锡市流行的HIV-1基因型多样,CRF01_AE不仅是HIV/AIDS人群的优势流行毒株,更是男男同性性传播感染者的绝对优势毒株,不同传播途径间的交叉感染现象提示要加强对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的管理,密切监测HIV-1基因型及其变异趋势,以更有效地指导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成浩;袁瑞;谢彦昕;季亚勇;须凡帆;王蓓;张轩;许祝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描述和分析军队体检人群恶性肿瘤患病率与发病率,为促进军队人群的疾病预防和医疗干预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2009-2013年进行年度常规查体的军队人群的体检结果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 5年间男性恶性肿瘤患病率前6位稳定为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结肠癌、肾癌、直肠癌;5年间女性恶性肿瘤患病率前4位稳定为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以及结肠癌;男性恶性肿瘤5年年平均发病率前5位为肺癌(72.33/10万)、前列腺癌(56.98/10万)、结直肠癌(35.12/10万)、胃癌(32.10/10万)和肝癌(20.70/10万);女性恶性肿瘤5年年平均发病率前5位为乳腺癌(76.08/10万)、甲状腺癌(31.12/10万)、肺癌(29.40/10万)、结直肠癌(29.40/10万)和肾癌(12.10/10万).结论 军队体检人群中对男性健康威胁大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和前列腺癌,对女性健康威胁大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且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一般人群水平.
作者:王义艳;王建华;杨姗姗;曾静;吴蕾;刘淼;张迪;汤如;林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美沙酮门诊丙肝阳性吸毒人员丙肝感染前高危行为及接受相关治疗情况,为后续服务及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某美沙酮门诊作为调查点,偶遇抽样,问卷调查,回顾收集人口学资料、丙肝感染前高危行为、既往是否接受过丙肝治疗及结果等资料,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共调查82人,50.0%丙肝阳性者感染前存在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行为,85.4%存在共用吸毒容器现象,41.5%与性伴之间发生性行为时从来不使用安全套.丙肝阳性中76.8%因为治疗费用高、副作用大或是治疗时间太长等原因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丙肝治疗.结论 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感染丙肝前普遍存在相关高危行为,大部分人未接受过治疗服务,需要加强丙肝宣传及治疗等综合服务.
作者:刘文骏;罗志;杨佳;杨丽华;薛浩铭;陈化冰;朵林;李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含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初治HIV感染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TDF治疗组和非TDF治疗组、依非韦伦(efavirenz,EFV)治疗组(即采用TDF+ lamivudine (3TC)+EFV方案治疗)和克力芝(lopinavir/ritonavir,LPV/RTV)治疗组(即采用TDF+ 3TC+ LPV/RTV方案治疗)在CD4细胞计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rate of creatinine clearance,CrCl)上的差异.结果 TDF治疗组和非TDF治疗组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开始明显升高的时间分别为12周和48周.TDF治疗组患者在第24、48、60、72、84、96周时,CrCl比其基线时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而非TD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rCl未出现明显降低,无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EFV治疗组和LPV/RTV治疗组患者均从第12周起,CD4细胞计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EFV治疗组患者和LPV/RTV治疗组患者的CrCl开始比其基线时降低的时间分别是72周和12周.结论 在患者各项危险因素可控的情况下,推荐TDF+ 3TC+ EFV为初治HI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段兴钧;章银娣;杨宏;谢金沛;曹东冬;排云珍;白洁;王国见;高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现状,并探讨社会阶层背景的几个指标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问题的影响,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安徽省3所高等院校3 335名在校大学生,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利用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和抑郁、焦虑测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8.70%,焦虑检出率为5.49%.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不满意专业(OR=2.14,95% CI:1.61~2.84,P<0.001)、不喜欢所在学校(OR=3.34,95% CI:2.17~5.18,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高(OR=1.92,95% CI:1.24~2.98,P=0.004)、母亲职业属于社会上层(OR=2.02,95% CI:1.20~3.39,P=0.008)是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非单亲家庭(OR=0.63,95% CI:0.41~0.97,P=0.037)是其保护因素;不喜欢所在学校(OR=2.86,95% CI:1.67 ~4.76,P<0.001)是大学生抑郁的危险因素,非单亲家庭(OR=0.55,95% CI:0.33 ~0.91,P=0.02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大学生中存在明显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杨秀兰;贾伟华;夏果;王俊;余皖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缅甸与越南籍跨境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特征,对比分析两组人群高危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3年4月~5月期间,在云南省瑞丽与河口两地边境口岸地区,采用目的抽样和雪球抽样方式纳入目标人群,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访谈、HIV检测以及毒品尿检.结果 缅甸籍调查对象HIV阳性检出率和毒品尿检阳性检出率都高于越南籍调查对象(均有P <0.05);在平均每周商业性伴数和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上则低于越南籍对象(均有P<0.05).缅甸籍女性性工作者高危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到毒品滥用的影响;而语言障碍和经济压力则是越南籍调查对象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缅甸籍和越南籍跨境女性性工作者高危性行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应针对两组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
作者:朱靖;罗志;胡丹;薛皓铭;朵林;王蓓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吸毒人群HCV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吸毒人群进行行为学调查及血清学检测,通过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CV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西安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本省户籍(OR=0.185,95% CI:0.051~0.664)、静脉注射吸毒(OR=0.030,95% CI:0.016~0.057)及共用注射器(OR=0.261,95% CI:0.073 ~0.930).HCV感染率为50.8%,感染者以本省户籍(53.8%)为主,其中注射吸毒者HCV感染率为88.3%,共用针具者HCV感染率为95.3%.结论 HC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是吸毒人群HCV传播的主要途径,应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建立健全HCV感染者管理体系,阻止HCV在吸毒人群中进一步蔓延.
作者:王瑞;王学良;李恒新;卫晓丽;黄晓丹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