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

袁瑾

关键词:老年, 高血压,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方法 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和HAMD)评估5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用赛乐特及苯二氮卓类治疗.在治疗后2、4、6周进行评分.结果 54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38.8、31.4)%,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5.7、88.2)%,治疗后2周时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以4、6周为显著.结论 焦虑抑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率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好,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补钾致皮下组织坏死1例教训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离子,为人体血浆中钾浓度的25倍,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重要成分.钾离子与细胞外的氢离子交换,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氯化钾用于各种原因的低血钾症,现将1例静脉补钾致皮下组织坏死报告如下.

    作者:毕琼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对咽异感症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视和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0例咽异感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具有广泛的健康问题,应针对病因治疗.

    作者:赵绪珍;王春梅;孟祥凤;滕云;王思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硬膜下血肿为主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以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主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 以及死亡原因.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以额颞叶脑挫裂伤、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主的住院患者,血肿量在20 ml左右,除外伴有其他部位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病例,根据治疗方法 分组,并对其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组死亡28例,锥颅组死亡10例,保守组死亡13例.结论 额颞叶急性硬膜下血肿较其他部位脑内血肿更具危险性,血肿量20 ml左右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刘颖;黄家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509名高校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分析

    女职工是高校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她们既要像男同胞那样奋战在教学或后勤一线,回到家里又要担负起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往往易导致她们身心疲惫,引发各种妇科病,现就我校2005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忠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2种方法封管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用浓肝素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中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A组21例采用浓肝素封管法,B组21例采用稀释肝素封管法,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封管次数,导管感染率.结果 2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封管次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处渗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浓肝素封管法具有导管留置时间长,堵管率低,可明显减少封管次数,降低导管感染率,安全、实用,可替代稀释肝素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彭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要点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占颅脑外伤的1%,颅内血肿的10%,好发于老年人,症状出现较晚,临床表现不典型,外伤轻微或病人遗忘外伤史,甚至无外伤史,早期诊断困难,易忽视病人病情而延误治疗时机.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要达到早期诊治,与护理工作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现收集诊治的硬膜下血肿43例临床观察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毕琼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1例乙肝患者抑郁心态分析

    抑郁是指有碍于健康的负性情绪,乙肝患者由于在家庭、社会人群中有被歧视现象,尤其对有抑郁心态患者来说较正常人更少地参与社会活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就2006年31例住院诊治有抑郁心态的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有效地实施健康指导,加强自我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新;魏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如何提高心电图操作质量

    心电图对心脏心血管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诊断可靠,方法简单,无痛觉和不适感,已广泛应用.1份心电图描记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电图的诊断.根据观察,在心电图的描记、分析、诊断过程中,操作者和患者的心理因素对心电图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如何提高心电图操作质量谈点体会.

    作者:唐宁宁;路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意识的提高,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及医院发展.

    作者:崔忠俊;庞爱华;黄丽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居民伤害死亡资料分析

    为了解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荣成市2003年至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孙新江;岳爱萍;秦秀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依据学生求知心理规律开展病理教学的实践体会

    医学教育的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和客观依据医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针对地将心理学有关基本知识渗透到所授课程的教学中去,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名医学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这门本领如何练就?笔者愿就此谈谈如下粗浅体会,与同行们商榷交流: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非高血压病人手术前血压异常的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国内外各种相关研究发现,焦虑、忧郁的不良情绪与高血压等血压的异常波动有密切关系,1980年,Buell就通过研究发现,焦虑性情绪反应和心理矛盾的压抑,即抑制性敌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心理原因,张天申等通过对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并与65例体格健康的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在SCL-90总分、阳性项目分、躯体化、焦虑、恐怖以及SAS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6PF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在恃强性、忧虑性、紧张性以及次级人格因子适应与焦虑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稳定性、兴奋性、心理健康分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秦明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2005年1月至12月采用剂型分类、功效分类的方法 ,进行统计排序,分析中成药销售情况.结果 反映不同剂型、不同功效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论 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作者:付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稳定性重建

    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经治疗后仍有再脱位倾向,造成关节不稳,关节吻合欠佳,发生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此,恢复肘关节稳定性,在治疗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中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至2005年间,收治137例合并-不合并骨折肘关节脱位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马小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运动系统》中骨学部分的教学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胳肌3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它系统的密切配合下,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骨构成人体的支架,每块骨均为1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血管、神经供应.在教学中,如何讲授骨学部分的知识呢?

    作者:周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估计生物剂量体系研究

    为了解不同剂量的放射线对血细胞的致畸作用和实验室正常值,采用不吸烟的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用以估计受照剂量的生物体系.采用0~3 GY之间的剂量范围进行外照射,经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染色体畸变分析后与相关剂量的对应关系进行比较.

    作者:李丹;慕宁浩;刘仙;郎中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增液承气汤灌肠在急性中风病中的应用

    急性中风病,发病急,变化快,病势重,死亡率高.其在存活者中多遗有瘫痪、失语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悲痛和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中风病的死亡率、减轻致残程度,其在急性中风病中的治疗尤为重要.所以,近几年来对急性中风病的治疗,在西药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增液承气汤加减灌肠治疗,对降低血压、消除头痛、呃逆、通便、增进饮食、改善胃肠症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兹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峰;孙素红;边同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术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及讨论

    工作中压力是常见的反应之一,为解除或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情绪,于2006年5月开始对护理人员实施了心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袁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物性肝病

    由于药物或/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称为药物性肝病,是常见的肝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据统计,药物性肝病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占同期住院肝病的2.1%,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人的2%~5%,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约占10%,老年患者可达20%.

    作者:刘厚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