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部皮损与患者心理反应相关性的研究

张新青;肖青林

关键词:面部皮损, 患者心理, 心理反应, 面部皮肤病, 特殊部位, 社会生活, 容貌, 精神生活, 调查研究, 显示, 同仁, 损害, 人体, 程度
摘要:容貌美对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部皮损不同程度地损害着人的容貌美,对患者心理有着显著影响.调查研究了592例面部皮肤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情况,显示出该部位皮损在人体健美和人们心理上的极其重要性,以便引起同仁对这一特殊部位皮损的特别重视.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中成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2005年1月至12月采用剂型分类、功效分类的方法 ,进行统计排序,分析中成药销售情况.结果 反映不同剂型、不同功效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结论 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优势.

    作者:付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咽异感症患者的心理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咽异感症与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对咽异感症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视和为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30例咽异感症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咽异感症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具有广泛的健康问题,应针对病因治疗.

    作者:赵绪珍;王春梅;孟祥凤;滕云;王思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术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及讨论

    工作中压力是常见的反应之一,为解除或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情绪,于2006年5月开始对护理人员实施了心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袁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130例病因特点分析

    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急性肠梗阻发病率明显上升.近10年间其梗阻的病因亦发生明显变化.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手术治疗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肠梗阻130例,就其梗阻的病因特点及相关问题予以分析.

    作者:宋强;张凤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运动系统》中骨学部分的教学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胳肌3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它系统的密切配合下,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骨构成人体的支架,每块骨均为1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血管、神经供应.在教学中,如何讲授骨学部分的知识呢?

    作者:周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现状与感染因素分析

    蛔虫病是我省农村常见的寄生虫病,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989年湖北省首次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京山县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率为42.13%(642/1 524),据此推算京山县约有25万蛔虫感染者.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为了解当前京山县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现状和感染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2003年开展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现将蛔虫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发珍;余品红;张华勋;汪远学;陈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50例暴发甲肝的治疗体会

    2003年6月收治1小学因学生饮用污染水源而暴发甲肝50例.采用严格的消化道隔离,常规的治疗手段,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展,患者在短期内恢复健康,现将有关治疗经验作如下报告.

    作者:胡世川;盛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把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为一体,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文、图、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尽快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必将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调查我校几年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总结了一些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优点及不足.

    作者:王红伟;徐华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2种方法封管的比较

    目的 探讨用浓肝素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中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以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1例,A组21例采用浓肝素封管法,B组21例采用稀释肝素封管法,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封管次数,导管感染率.结果 2组间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封管次数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处渗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浓肝素封管法具有导管留置时间长,堵管率低,可明显减少封管次数,降低导管感染率,安全、实用,可替代稀释肝素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龙珍;董一民;彭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弗氏完全佐剂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弗氏完全佐剂(CFA)是一种常用免疫佐剂,其提高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已被公认,而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鲜有报道.作者测定了一些注射佐剂后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指标,同时测定体液免疫指标对CFA剂量作一监测,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寿胎丸加味治疗自然流产84例临床观察

    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严重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反复发生的自然流产是临床极为棘手的问题,经过多年临床观察,采用寿胎丸加味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瑞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对颈椎损伤患者护理体会

    颈椎损伤是常见的急、危、重疾病,特别是颈椎骨折伴有关节脱臼及脊髓损伤,随时有生命危险和高位截瘫的可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闵吉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1例乙肝患者抑郁心态分析

    抑郁是指有碍于健康的负性情绪,乙肝患者由于在家庭、社会人群中有被歧视现象,尤其对有抑郁心态患者来说较正常人更少地参与社会活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就2006年31例住院诊治有抑郁心态的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有效地实施健康指导,加强自我认识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新;魏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5 000例病人外科门诊换药的体会

    外科换药,是外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约占基层医院外科门诊工作量的1/3~1/2,因此,对外科门诊换药的研究,对保护病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00年以来,外科门诊换药15 000余人次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宏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509名高校女职工妇科病普查分析

    女职工是高校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她们既要像男同胞那样奋战在教学或后勤一线,回到家里又要担负起照顾家庭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往往易导致她们身心疲惫,引发各种妇科病,现就我校2005年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忠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45例产后失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分析

    分娩时产后失血过多,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组织灌注少,缺血缺氧,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现将345例产后失血引起的76例失血性休克发生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李景丽;刘竹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关元穴位注射治疗阳痿29例

    阳痿是指男子在有性欲和性兴奋状态下,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而不久,以至不能完成正常性交的一种病症.采用关元穴位注射治疗该病29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种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药师与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用现代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医学、药学和管理学知识指导用药,在了解疾病和药物的基础上,从大卫生观角度出发,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经济三项要求,从而达到以小的卫生资源投入取得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作者:刘存富;严加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FTY720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目的 进一步研究FTY720的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效果和剂量及用药时间的关系.方法 给予FTY720 10 mg/(kg·d),于给药前、第1次给药后2、4、8、24、48 h采血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给予不同剂量的FTY720(0.3、1、3、10 mg/(kg·d))和生理盐水,给药后24 h,采血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结果 给药前、第1次给药后2、4、8、24、48 h外周血平均淋巴细胞数目分别为(9.575±1.1121)×109、(6.525±1.0175)×109、(3.512±1.0171)×109、(3.576±1.0046)×109、(3.513±1.0582)×109、(3.500±0.9606)×109/L;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的FTY720(0.3、1、3、10 mg/kg)组的外周血平均淋巴细胞数目分别为(9.475±1.1121)×109、(7.825±1.3092)×109、(6.250±1.0821)×109、(5.100±0.9501)×109、(3.325±0.9977)×109/L.结论 FTY720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减少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给予FTY720(10mg/(kg·d))能够明显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并于用药后2 h下降明显,用药后4 h下降到谷值,4 h以后维持于较低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和FTY720的剂量成直线关系,随FTY720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作者:李庆元;刘少青;迟玉友;管德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方法 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和HAMD)评估5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对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用赛乐特及苯二氮卓类治疗.在治疗后2、4、6周进行评分.结果 54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为(38.8、31.4)%,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5.7、88.2)%,治疗后2周时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并以4、6周为显著.结论 焦虑抑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率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效果好,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作者:袁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