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贾朝阳
通过分析患者院前辅助就医、院中流程优化、院后持续关怀的就诊全流程,总结出传统就医流程的必需环节,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终端技术,创新性地改变和优化就医关联环节服务模式,构建基于移动在线技术的全流程医疗服务平台体系,改善患者从院前、院中到院后的全程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作者:王淑;于广军;蒋蓓;魏明月;凌琦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着眼于胸痛中心急救网络的远程救治,以94个胸痛急救网络终端的建设为例,探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与基层中小医院技术全面帮扶,定点救治胸痛患者的创新模式。阐述了胸痛急救网络建设的深远意义、协作的模式以及产生的效益。
作者:吴勇;马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基于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建立了区域远程医疗急救物联网云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远程ICU”和“移动ICU”落地,使大医院专家不受时空限制,实时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现场提供技术支持;使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维持ICU水平的治疗,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实践中,不断拓展“远程ICU”和“移动ICU”的应用范围,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重大任务保障、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部队各级卫生所、卫生队、训练场、老干部保健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平战结合、军地两用的优势。
作者:田燕;向定成;秦伟毅;周民伟;谢志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手机APP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中数字化工具的可行性及改善门诊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依托智能手机建立医院手机APP信息平台,使患者利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预约挂号、候诊排队、导诊服务、手机支付、查取报告、看诊记录、专家介绍等功能,利用任何完整或零碎的时间获得健康信息,并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其改善门诊就诊流程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通过医院手机APP可以无需排队顺利完成预约挂号、候诊、导诊、结果查询等门诊流程,与传统排队等候方式相比明显缩短了患者门诊就诊时间,门诊就诊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节约护士人力成本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机APP在门诊的应用改善了患者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省时的数字化门诊医疗服务,提高了患者对医院门诊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作者:郝佳;苏慧;赵彬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导管室能否及时启动是影响D-to-B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广州军区总医院胸痛中心(CPC)成立前后共经历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导管室启动模式,分别包括传统导管室启动模式、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基础上的一键式启动导管室模式和胸痛中心微信群模式,三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缩短D-to-B时间,其中微信群模式更有利于缩短导管室激活时间。
作者:艳飞;龚志华;向定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的核心是要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发病现场的心电图等生命监测信息及时传输到具有决策能力的医生手上,以实现在短的时间内将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佳治疗的目的。基于上述理念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已初显成效,必将引领胸痛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向定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分析急性胸痛诊疗规范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提出了我国胸痛中心发展的理念及其对未来医疗模式的启发,为加快推进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和急救医疗模式的发展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作者:易绍东;周民伟;田燕;秦伟毅;向定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于胸痛、卒中急救领域,对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运营和医疗模式产生了革命性影响。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医疗模式创新,充分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倍增优质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多级医疗机构基于统一平台实时通信、区域协同救治,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下各自为战、信息不畅的尴尬局面,是未来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高强;向定成;秦伟毅;周民伟;田燕;时慧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利用新IT技术,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医院,也许是互联网+时代医疗行业让人期待的事情。面对当前日趋复杂的IT运维和个性化医疗应用,如何深度挖掘IT价值,为智能医院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正成为全行业的头等大事。
作者:华三通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介绍了套装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在中国医院的实施现状,并对其在未来医疗集团的应用推行进行初步探究。首先简述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求,指出HRP是未来医院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通过HRP在国内外医院部署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其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随着医疗集团成为未来一种新的医院发展模式,标准化套装HRP软件的多组织系统体系架构,可拓展性与高集成性的特点正是满足医疗集团需求的产品,其在医疗行业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尹东杰;张蓓;吴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实现“五师”服务临床的新模式,让医师、护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全面参与诊疗全过程。方法:一体化医护工作站以会诊申请的方式邀请药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参与诊疗活动,收到会诊申请后,药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通过信息系统开展“药学监护”、“营养筛查”和“心理评估”。结果:药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通过信息系统与医师、护师进行灵活的信息交互,全面参与到诊疗全过程。结论:信息系统的有效使用,促进了医院“五师”服务临床全新理念的落实,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进而提高患者信任度和忠诚度。
作者:王文翠;李志强;秦芳;詹永丰;李亚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痛中心,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质量上进行了新的实践和探索。该中心综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研发了急救电子病历系统,建立了时间管理系统,不但优化了流程,而且提升了医疗质量。
作者:肖强;周民伟;田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从军队医院内部审计需求出发,以军卫一号、军财工程、财经管理信息平台数据集成融合为基础,研究构建军队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军队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规范化运行。方法:运用JAVA语言,基于J2EE技术,采用B/S结构,基于军队医院财经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关键指标库,运用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报表体系,实现在线审计。结论:研究与创新信息化环境下具有科学全面数据分析的军队医院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和信息系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丽君;柳勇;李淑源;胡静彬;施建龙;安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胸痛中心是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而形成新的医学模式。介绍了胸痛中心的概念,基本理念,胸痛中心的组织构架及流程与管理模式。包括:胸痛中心的职责,诊治优势,教育功能,组织构架,人员配备,仪器设备要求,前期准备,救治规范流程,管理模式。并规范了胸痛中心的建设方法。
作者:周民伟;向定成;秦伟毅;向仕平;田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预约门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更加合理的门诊预约挂号对策。方法:通过医院HIS及预约网络系统获得全院预约挂号及总体挂号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预约挂号相关信息覆盖面窄、患者的挂号习惯问题、预约就诊者首选专家号等是造成预约挂号率低的客观因素。结论:有效的预约就诊宣传,保证充足的号源,加强医院与预约患者的信用管理等是提高预约就诊的有效手段。
作者:卢武红;尼木格日勒;霍永胜;彭巧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解决目前院前急救体系在移动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闭环管理方面的不足,运用VPDN和物联网技术搭建院前急救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把传统的院前急救系统拓展为拥有风险评估与预警、现场急救、数据整合与转诊等多个功能的PDCA闭环急救信息平台,从而用来指导医院急救,降低转运风险。
作者:李爱勤;胡外光;陈敏莲;卢秀兰;胡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将知识地图技术引入中医特色疗法相关领域,为中医药领域知识地图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文献中与中医特色疗法相关的知识,建立中医特色疗法数据库。结果:基于中医特色疗法数据库,构建中医特色疗法知识地图。结论:中医特色疗法知识地图,展现知识资源的分布状况,展示该领域的知识结构,揭示领域内部的相互关系,并为医患与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导航与知识服务。
作者:王蕊;于彤;符永驰;崔蒙;于琦;李彦文;李斌;李兵;孙海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救治的差异。方法:参照国际胸痛中心协会认证的要求,建立该院胸痛中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对胸痛中心成立前(n=51)和成立后(n=63)两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断时间、溶栓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用及院内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与胸痛中心成立前比较,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的基础疾病构成比和溶栓成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诊断时间缩短了42.2min(20.8%),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了5.3d(30.3%),人均住院费用减少了10556.31元(21.0%),院内病死率明显降低(41.9%)(P<0.01)。结论:采用国际化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有效缩短了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救治时间、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梵;秦伟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解决院内多科会诊相关业务信息化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法:通过对临床科室多科会诊相关业务的需求分析,规范相关业务流程,设计符合医院工作需要的多科会诊信息化流程。结果:多科会诊信息化流程的设计与应用,优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流程的闭环管理。结论:信息化管理模式从科室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较好的提升了全院多科会诊的动态管理,具有高效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元元;雷韦;马依然;王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介绍了一种新型通讯技术—PLC技术,并结合视频监控系统供电特征,提出了基于PLC技术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在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新门诊楼视频监控系统中完成了实际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为医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杨阳;刘涛;孙维洁;李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