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聪;王新华;王玉;韩雪梅
目的 了解苏州市利福平( rifampin,RFP)耐药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点,以期为苏州市RFP耐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快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分子标记靶点.方法 通过裂解MTB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分析苏州市结核病患者痰培养阳性并经药敏试验诊断为RFP耐药MTB的rpoB基因RFP耐药决定区(rifampin resistance-determining region,RRDR)和CⅡ区变异谱与变异率.将主要突变形式RRDR-531 (TCG→TTG)与传统药敏实验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此类型突变作为RFP耐药菌株分子标记靶点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2株RFP耐药MTB的rpoB基因总突变率为90.5% (38/42),在所检测到的突变中,以RRDR-531 (TCG→TTG)为主要形式(61.9%).以此类型的位点突变作为RFP耐药菌株诊断的分子标记,与传统药敏试验比较进行配对x2检验,结果表明,与敏感菌株相比,RRDR-531(TCG→TTG)突变在RFP耐药菌株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1,P<0.01).结论 rpoB基因RRDR-531(TCG→TTG)突变是苏州市MTB产生RFP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其作为RFP耐药MTB诊断的分子标记靶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平;沈兴华;王霞芳;唐佩军;虞忻;曹丽娟;王雪峰;吴妹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嘉定区抽取2个社区,随机分为细节管理组和日常对照组,共纳入7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细节管理组553例和日常对照组173例.对细节管理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疾病细节管理和干预,日常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管理.在基线期和末期分别以体格检查和问卷的形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细节管理组和日常对照组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较日常对照组分别下降了6.52 mmHg和3.5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干预后细节管理组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人数增加比例大于日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不但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还有助于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危险分层级别,应在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陶敏亚;周浩;张一英;王宏伟;李元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25 ~ 54岁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07年3月~2008年9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北京地区抽取10个区县53个社区/村的2 378名25 ~ 54岁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妇科体检和超声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地区25 ~ 54岁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为11.1%;25 ~34、35 ~ 39、40 ~54岁组已婚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率分别为2.9%、9.9%和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一级血亲具恶性肿瘤史与子宫肌瘤有关.结论 40~ 54岁已婚妇女是子宫肌瘤的高发人群,一级血亲具恶性肿瘤史为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
作者:武明辉;谢争;张为远;张淞文;王军华;蒋京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多种方法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综合分析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方法 利用Z分值法、秩和比法、密切值法、TOPSIS法、优劣距离法、加权线性综合指数法、乘法合成综合指数法、混合综合指数法及功效系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确定不同地区之间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质量.结果 多种评价法排序结果具有一致性.D地区综合评价值高,说明该地区的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要比其他地区好.结论 综合评价法可以应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评价,以便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亮;张明雅;林勋;颜苹苹;严延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9年山西省艾滋病疫情监测到的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男女比例2.8∶1,以太原市多,年龄分布以20~29岁组所占比例大,以注射毒品和异性性传播为主;AIDS病人男女比例1.5∶1,以运城市多,年龄以30~ 39岁居多,以异性性传播为主;HIV/AIDS发现途径中,自愿咨询检测仅占16.78%.结论 山西省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自愿咨询检测点利用率不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各地区(尤其是太原、运城)的监测力度,加强自愿咨询检测的宣传.
作者:曹元元;胡先明;曲成毅;张睿孚;乔晓春;孔丽丽;牛亮;白丽霞;卢祖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1b型F蛋白对HepG2细胞中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HCV 1b型的F基因,构建pEGFP-C3-F、pEGFP-C3-C真核表达载体,分别将pEGFP-C3-F、pEGFP-C3-C、pEGFP-C3(阴性对照)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h后抽细胞总蛋白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转染F基因的HepG2中Bcl-2表达水平略高于未转染的细胞,但Bax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的细胞.结论 HCV F蛋白具有调节原癌基因Bcl-2和抑癌基因Bax的特性,可能与肝癌的形成有关.
作者:韦娟;孔晶;邓小昭;储春丽;余晓杰;岳明;张云;徐孝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物学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为孕妇在围产期保健中采取更适合自己的分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116例正常孕妇的基本情况、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营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信息,利用单因素分析来筛选与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的116例孕妇中,采取自然分娩的有54例,占46.6%;采取剖宫产的有62例,占53.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孕前体重、产前体重、体质指数及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均有关(x2分别为:12.59,8.58,12.53,4.41;均有P<0.05),孕期有主被动吸烟史的孕妇行剖宫产率为60.6%,高于自然分娩率39.4%.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分娩方式与SCL-90中的强迫症状、抑郁、阳性项目数有关(P值分别为0.040,0.037,0.039).将以上与分娩方式相关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终筛选出孕前体重、孕前1年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为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提高对孕妇分娩方式影响因素的重视,加强产前监护,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指导孕妇采取佳分娩方式.
作者:杨佳;刘明慧;张亚玮;高燕;魏俊妮;张灵芝;王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黄热病、西尼罗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集合检测基因芯片,并建立一种适用于直接检测核酸含量较低临床血清标本的新型芯片靶基因扩增标记方法.方法 设计并筛选出上述病毒70mer寡核苷酸特异探针各20条,打印于同一基因芯片上;以phi29 DNA聚合酶结合带标签序列的随机引物进行临床标本中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再以Cy3荧光染料标记的标签序列引物进行PCR随机扩增标记,标记产物用多种病毒芯片进行杂交检测.结果 检测1~4型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病例临床血清标本,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特异、敏感;检测西尼罗热、黄热病、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病毒核酸的模拟血清标本,同样得到特异的阳性杂交信号,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多种病毒集合检测基因芯片及其靶基因扩增标记方法,可直接应用于血清标本中上述病毒核酸的检测.
作者:黄吉城;郑夔;王洪敏;夏文英;李小波;师永霞;幸芦琴;洪烨;郭波旋;钟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对柳州市1996-2010年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查无此人”病例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资料来源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柳州市1996-2010年度疫情信息库中的病例随访管理“查无此人”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柳州市1996-2010年报告的病例中有2 405例随访状态为“查无此人”,其中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2 217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例188例.报告的“查无此人”病例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80.6%),男性1 731例(72.0%);病例主要分布在2003 -2007年(66.4%);1996-2009年主要来源是广西其他地市(53.45%)和柳州市(41.83%);感染途径主要为注射毒品(38.03%)和异性性传播(19.10%),传播途径不详占40.33%;“查无此人”病例的工作单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民族、文化程度等信息缺失较多;自2010年柳州市全面开展实名制检测后,“查无此人”病例数明显下降,且各类常见缺失变量的缺失率均低于实名制检测实施前(均有P<0.001).结论 “查无此人”病例与个人信息缺失、艾滋病网络监测系统、人群特征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措施,减少“查无此人”病例的再次出现.
作者:刘金纪;蒋志宇;程伟;单桂苏;范引光;张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Bayes判别函数对腹泻病例的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预测,为基层医疗机构诊断腹泻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腹泻病病原学监测数据,构建Bayes判别函数,利用收集到的与腹泻病诊断有关的一些因素对腹泻病例的病原学诊断结果进行预测.结果 利用2010年1 ~12月甘肃省各哨点医院实验室检验的437例腹泻病例的相关数据,构建根据病人年龄、症状、体征预测腹泻病原体情况的Bayes判别函数,经检验,预测准确率为57.67%,简单kappa系数为0.20.结论 Bayes判别函数对腹泻原因预测的结果可以从统计学角度对腹泻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作者:陈永聪;王新华;王玉;韩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的2个社区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岁居民空腹静脉血标本进行血糖及血脂的检测.结果 共调查5 348人,男性2 152人,女性3 196人.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33.10%,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39.41%)高于女性(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83,P<0.001).≥35岁的男性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Z=-7.50,P<0.001),而女性在≥45岁显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Z=6.22,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体质指数(≥25.0 kg/m2)和甘油三酯(≥1.7mmol/L)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的患病在城市中较普遍,应及早预防,降低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风险.
作者:赵南;赵景波;赵玉娟;李佳娜;刘晓秋;傅世英;董礼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国外近5年出版的流行病学英文教材的建设现状,为国内流行病学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亚马逊( Amazon)网站检索近5年的英文流行病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类,通过相应的出版社网站查找一般流行病学教材的概述和目录,提取其相关基本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检索到2006-2011年国外英文流行病学教材共308本.一般流行病学教材47本,其中48.9% (23/47)是再版教材,再版的时间相隔平均6.3年.测量、方法学、偏倚和因果等3方面是国外一般流行病学教材中为常见的内容,按这3方面内容分章叙述的教材占57.4% (27/47).结论 国外英文流行病学教材涉及面较广,一般流行病学教材的再版注重时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更新.
作者:杨智荣;陶庆梅;曲艳吉;詹思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4-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麻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长宁区麻疹疫情监测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对2004-2010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上海市长宁区共报告麻疹病例230例,年均发病率为4.38/10万,其中2005年发病率高,为11.38/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4、5月份发病多,占总病例数的45.65%;外来人口较多的新泾镇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小4月龄,大75岁,幼托及散居儿童和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为高发人群.结论 建议加强对人口流动性大的街道(镇)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适时开展成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控制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作者:姜璎慈;庞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地区HIV/AIDS患者,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开展健康促进,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HIV/AIDS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74.02%和68.50%,且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通过稳定患者情绪、增强安全感及答疑解惑等心理干预手段,有效的缓解HIV/AIDS患者抑郁与焦虑情绪(干预后抑郁、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下降为55.28%和47.97%),且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工作者对HIV/AIDS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可改善HIV/AIDS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模式提供参考.
作者:金岳龙;陈燕;王金权;姚应水;豆正东;安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栓通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血栓通组48例(55耳)和对照组48例(56耳).血栓通组使用血栓通粉针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10 d为一个疗程.结果 血栓通组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62.5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耳聋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祝召付;孟中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9-2010年开封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确定防控工作的重点时间、地区和人群,进一步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开封市手足口病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开封市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 051例,构成比为19.49%,2010年共报告重症病例779例,构成比为14.96%.重症病例每年的高发时间为3~6月份,农村高于城镇,2岁以下年龄组、散居儿童多.EV71仍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结论 开封市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仍需要有针对性的落实防控措施.
作者:刘继艳;赵银枝;王亚丽;张卫文;赵永祺;张雯;曹原;王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09年曲靖市麒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菌( tuberculosis,TB)/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成本测算,为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全成本和单位成本信息.方法 根据曲靖市麒麟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策略和工作内容,借鉴医院成本核算四级分摊、操作时间分配系数等方法,测算出麒麟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总成本、成本的构成及单位成本等.结果 2009年麒麟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成本测算中成本总投入386 423元,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投入的成本(45.1%)、全球基金项目投入成本(33.7%)以及国家免费和患者自费投入成本(21.2%),同时对每一类工作内容单位成本进行了测算,如培训、会议及检测等.结论 通过对麒麟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成本构成的分析及成本测算,了解了全球基金项目经费的投入是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有力补充,也为麒麟区政府实施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准确全面的经济学综合分析证据.
作者:马丽萍;许琳;王嘉;李涛;何丽芳;李俊明;王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寄生虫病防制能力现况,以采取措施推动陕西省寄生虫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陕西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及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负责寄生虫病防制和检验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员(简称寄防人员).结果 共调查陕西省726名寄防人员,其中兼职人员占99.2%,平均年龄为(38.29±9.15)岁;各地市寄防人员业务能力总分及设备完整率与业务开展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疾控中心设备完整率(69.86%)高于医院(63.68%),业务开展率(10.26%)低于医院(32.11%)(均有P<0.05).结论 陕西省寄防人员年龄偏老龄化,知识更新较差,寄生虫病检测业务开展不足,仍需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作者:曹磊;张义;邓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这两种伊蚊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异同点,为预防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患者就诊资料的方法,搜集东莞市2010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和一起基孔肯雅热社区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起疫情共同点为:输入性疫情;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发生疫情的社区蚊媒密度高;采取以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疫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临床表现类似,以发热、疼痛为主.两起疫情的不同点:与登革热暴发疫情相比,基孔肯雅热暴发疫情强度更大、扩散范围更广、家庭聚集性更强,但疫情持续时间短;在临床表现方面,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痛、皮疹、肌肉痛的发生率高于登革热患者,而登革热患者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基孔肯雅热患者.结论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类似.但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传播能力更强;病人更常见关节痛、皮疹,而白细胞、血小板则多正常.
作者:熊劲光;黄振宇;陈平华;钟新光;张萌;袁汝钊;张巧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和免疫水平,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蜀山区8个街道及1个乡镇选取772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年龄、性别、职业等相关信息,采集血液标本提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抗体.结果 本次调查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39.25% (303/772);5个年龄组0~5岁,6~15岁,16 ~24岁,25~59岁,60岁及以上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1.11%、70.99%、49.04%、28.16%、13.89%;按特定人群比较,学生抗体阳性率(74.29%)高于散居或幼托儿童(31.25%)、教师(33.33%)、医护人员(33.86%)、离退人员(18.32%)以及其他人群(18.18%);按有无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史进行统计,接种组与未接种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6%、24.18%.蜀山区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人群的隐性感染率为24.64%;蜀山区城区与城乡结合部(井岗镇街道、南岗镇)的居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81%、58.16%,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1,P<0.001);本次选取的772人中,在2009年5月~2010年1月期间曾患流感样症状病例、普通感冒病例、健康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15%、33.00%、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P=0.050).结论 合肥市蜀山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是否曾有流感样症状、是否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史等方面均存在不同.
作者:蒋薇薇;田余红;潘发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