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四新;吴英
肥胖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有证据表明超重和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为了解江西省某高校教职工超重与肥胖症的流行现状,探讨影响高校教职工的慢性疾病的因素,课题组于2006年3~5月份对江西某高校的教职工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甘启芦;范义兵;熊志伟;张立军;杨明;章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对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制备、分析与检测和应用情况的进展进行了概述.
作者:姜雨;王献仁;董诗源;李雅慧;余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北京市朝阳区是流动人口集中的商务区,21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采纳和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推行全程监督化学疗法等综合措施,使朝阳区的肺结核病疫情明显好转.然而近10 a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每年大量来自高疫区人口的涌入给朝阳区带来了流动人口的肺结核病问题,给朝阳区的肺结核病防治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解本地区流动人口的肺结核病流行特征,笔者等对1996~2006年间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制定流动人口肺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平;李洪敏;杨智斌;王鹛;张爱洁;张弘;张士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贫困地区教师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方法 随机抽取6所学校的教师共计250名,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对于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回答正确率约70%以上,对传播途径回答完全正确的较低;对专业性较强的艾滋病知识如艾滋病的诊断标准正确回答率只有20.3%.(2)仅有50.2%的教师关心如何预防艾滋病,67.2%的教师担心或者非常担心自己会患上艾滋病.(3)对于自己感染上艾滋病91.3%的人表示愿意到正规医院就诊,仅有少数人会到其他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就诊.(4)87.2%的教师是看电视或者报纸杂志获取艾滋病的知识, 44.8%的教师所在的学校开展过健康教育,而55.2%的教师所在的学校没有开展过健康教育,17.8%的教师不同意老师讲解如何使用避孕套,有90.0%的教师认为在学校里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结论 对贫困地区教师及时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顾秀平;王永林;潘发明;廖芳芳;邹延峰;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肥胖人群日常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发现与肥胖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方法 选择肥胖与消瘦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调查者饮食规律、生活习惯,分析肥胖与消瘦人群在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结果 肥胖发生的主要年龄在25~35岁;肥胖者的吃饭速度比消瘦者快;肥胖者喜食动物性食品;生活存在压力有促使女性发生肥胖的倾向;肥胖者性格外向型较消瘦者多;晚睡早起类型的男性肥胖者比男性消瘦者多.结论 肥胖人群与消瘦人群相比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生活方式也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蔺威鸣;王国秀;袁超;赵瑞芳;林娜;王舒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彭阳县位于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回、汉族杂居,属半干旱温凉地区.经济文化均落后.为了解彭阳县农村居民蛔虫感染的现状,并与1989年该县在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按照地形地貌进行两特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将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扈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serum C-reaction protein,hs-CRP)与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有关 [1,2].而微量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已被广泛接受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一般认为MAU反映广泛内皮功能紊乱和/或血管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伴有MAU的2型糖尿病患者hs-CRP的变化,并与尿蛋白正常的患者及正常人比较,了解hs-CRP的变化情况.
作者:谢容;华文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为该人群的追踪随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5年11月~2006年8月试点门诊收治的164名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其人口学、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结果 男性占82.3%,女性占17.7%;HIV阳性率1.2%,HCV阳性率49.3%.33.3%的吸毒者曾经共用过注射器等吸毒器具.16.7%的人有多个性伙伴.结论 进入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的吸毒者存在高危HIV行为和高危性行为,建议加强门诊治疗同时对该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和相关的艾滋病知识教育.
作者:李杏莉;欧秋英;谭红专;孙振球;张恒;陈梦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登革病毒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DF和DHF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广东、海南和台湾省就发生多次DF暴发流行,并波及邻近省[1],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本次实验中,笔者采得两位登革热患者家积水中的孑孓,用NEST-PCR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测序分析.
作者:蒋力云;吴新伟;何丽娟;伍业健;刘远;鲁恩洁;狄飚;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流感嗜血杆菌(Hi)是目前国内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的病原菌之一,有24.7%~29.0%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由其感染所致,但国内对Hi的流行病学调查、耐药性研究及实验室检测工作都做得不多.本文从Hi的感染、人群的携带率和抗体水平、Hi的耐药性、实验室检测及其防治等方面对Hi加以阐述.
作者:温群文;李博;段永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家族疾病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期对PCOS家族疾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按PCOS诊断标准确立先证者核心家系73个,在先证者家乡选择正常人及其家系73个作为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调查量表,专人调查一、二级亲属的疾病史.结果 PCOS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分裂症及总的疾病发病数PCOS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结论 PCOS组的家系成员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病率增高外,精神分裂症及总的心身疾病患病率也增加,说明心理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应及早地预测和预防.
作者:王玉蓉;曹云霞;周平;潘发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据估计,道路交通伤害的经济损失在低收入国家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在中等收入国家为1.5%,在高收入国家为2%.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伤害的损失估计为5 180亿美元,其中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每年损失650亿美元.如果不采取适当措施,到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预计将成为全球疾病与伤害负担的第3位原因[1].
作者:喻彦;李延红;周顺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鱼藤酮长期暴露对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含量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鱼藤酮诱导的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机制.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鱼藤酮中毒0.335 mg/kg、0.670 mg/kg、1.005 mg/kg组,连续皮下注射鱼藤酮30 d、60 d和90 d,以生化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纹状体Cyt-C含量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小剂量鱼藤酮长期中毒可导致大鼠纹状体内NO和Cyt-C含量增加(P<0.05),且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小剂量鱼藤酮重复注射可导致纹状体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低剂量鱼藤酮重复注射可使动物脑组织NO、Cyt-C含量增高及Caspase-3蛋白表达增强,NO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参与了鱼藤酮中毒所致的多巴胺神经元死亡.
作者:李云鹏;王亚丽;董兆君;吴强;赵吉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合肥市农药中毒的发病情况和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因素,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年合肥市农药中毒监测系统报告的1 386例农药中毒病例和主动监测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年监测农药中毒病例1 386例,死亡76例,病死率5.48%;非生产性中毒病例多于生产性中毒,生产性中毒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病例年龄集中在15~55岁;杀虫剂中毒占74.7%,以有机磷农药为主;生产性农药中毒主要集中在第3季度,占89.6%,病例多发地为县域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施药者的文化程度、施药时段、工作时间、个人防护状况、农药毒性与中毒关系密切(P<0.05) ,生产实行适当的个人防护、选择早晚凉爽时间、工作时间短、使用低毒农药可以有效防止中毒发生.结论 预防农药中毒,应采取多部门协作的政府干预策略,提高中毒预警水平和防范能力.
作者:方四新;吴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筛选免疫学阳性蛋白的编码基因,为临床猪囊尾蚴患者的免疫学诊断提供特异的重组抗原.方法 用脑囊尾蚴病人血清免疫学筛选猪囊尾蚴cDNA文库,阳性克隆经PCR技术扩增噬菌体载体中插入的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质粒载体中,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血清免疫学筛选后,从猪囊尾蚴cDNA文库中挑取了4个阳性斑,PCR后4个片段大小约在200~1800 bp,3个大的片段测序结果经分析表明均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同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获得的3个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已知的猪囊尾蚴蛋白基因无同源性.结论 本试验中所发现的基因均是猪囊尾蚴新基因,为进一步基因克隆、表达和鉴定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丽;郑胜生;孙军民;广圣芳;汪学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 a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1990~2004年间的湖南省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分析长期趋势;采用多因素分析各长期趋势间的相关性.结果 新血吸虫病人检出率和病死率15 a间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主要在前3 a下降比较显著,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粪检阳性率、血检阳性率和耕牛患病率15 a间一直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总体上看呈比较平稳的状态,流行区人口数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00~2004年的上升幅度较大.结论 湖南省血吸虫病近15 a的防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大耕牛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
作者:龙泳;蔡凯平;肖丹;吴晓华;闫永平;李岳生;张治英;徐德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化工区位处该市西北郊,人口近20万,域内集数家大型石油化工、钢铁、电力企业,工业废气排放量较大.生活区分布于各化工企业周边,多数居民从事化工生产.为探讨该地区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工作损失年数的变化趋势,笔者对2000~2005年该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疾病控制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彭香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为了解深圳市人群死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环境变化与人口死亡之间的关联性,笔者收集了2000~2005年的人口资料和人口死亡资料,环境监测资料和气象监测资料等(另文发表),现将死因特征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红;余淑苑;王秀英;黄广文;刘宁;王宏伟;何小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502例PCOS患者及其家系进行调查,同时结合临床检查.应用SPSS 11.5软件、Falconer公式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研究从临床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的角度分别分析安徽省汉族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族史对疾病的影响.结果 ①PCO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月经稀发发生率67.4%,多毛52.6%,痤疮40.1%,肥胖28.3%.PCOS患者男性家庭成员早秃发病率8.12%.实验室检查雄激素(T)水平(2.41±1.29)nmol/L,高雄激素血症占46.5%;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占91.8%.②PCOS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患者月经稀发程度较无家族史者严重,闭经发生率更高(18.9%);激素水平上,T、黄体生成素(LH)值较无家族史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月经初潮年龄、体重指数(BMI)、E2和LH/FSH(卵泡生成素)比值的增高无差别.③将有PCOS家族史的男性早秃视为PCOS在男性家庭成员中的遗传表型,得出先证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的发病率分别为12.5%、9.8%,计算遗传度分别为37.3%和31.8%.结论 遗传因素在PCOS易患性变异上有一定作用,但环境因素可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频;徐玉萍;张晓慧;曹云霞;魏兆莲;周平;高贵花;唐志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功能预后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2005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缺血性卒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话、信访等方式随访,改良Rankin评分为结局指标,2006年1月完成随访工作.对影响功能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6例缺血性卒中病例中,不符合纳入标准169例,排除60例,资料不全者128例.随访时间长47个月,失访55例(11.2%),终纳入分析434例,其中预后良好者244例(56.2%),预后不良者190例(43.8%).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51;95% CI:2.10~5.85)、教育程度(OR=0.69;95% CI:0.57~0.83)、脑卒中史(OR=2.48;95% CI:1.44~4.27)、NIHSS评分(OR=2.62;95% CI:1.58~4.33)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明显相关.结论 高龄、教育程度低、有脑卒中史、NIHSS评分高是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学东;王波;刘雅;赵钢;吴中亮;刘之荣;吕亚丽;徐德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