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捍东;李旭
目的 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 ,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冈素,为避免巨大儿的发生和为临床提前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符合标准的624例产妇确立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体重≥4 000 g)和对照组(体重<4 000 g).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产妇、产妇空腹血糖大于6.16 mmol/L发生巨大儿的几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出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3种预测巨大儿的方法 进行了评价,发现宫高、腹围预测巨大儿的灵敏度高.结论 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产次、孕周、空腹血糖、新生儿性别与巨大儿发生有关.
作者:朱凤琴;余俊峰;王小艳;胡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结核分支杆菌的katG315突变特征,评价其作为诊断异烟肼(Isoniazide,INH)耐药结核杆菌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NA测序方法 .分析重庆市结核病人痰中分离的97株INH耐药、敏感结核杆菌菌株间的katG基因突变特征,与传统药敏实验进行诊断学试验评价katG315突变作为INH耐药株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49株INH耐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75.5%,而48株INH敏感结核杆菌中未见katG315突变;INH高度耐药菌株中katG315的突变率为88.5%,显著高于INH低度耐药株的60.9%(P<0.01);耐多药结核杆菌中katG315突变率为89.7%,显著高于单耐INH的结核杆菌的55.0%(P<0.05),耐2种药物及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中的katG315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单耐INH菌株(P<0.05);来自复治病例的耐INH菌株中的katG315突变率为95%,显著高于来自初治病例的INH耐药菌株的62.1%(P<0.05);katG315突变诊断INH耐药菌株的诊断学试验评价主要指标为:灵敏度=75.5%;特异度=100%;准确度=87.6%;Youde指数=75.5%.结论 katG315突变是重庆地区结核杆菌产生INH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且与耐药程度和耐药数量呈显著有关,其作为INH耐药菌株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辉;刘洁;陈林;靖宽和;沈静;詹建;李亚斐;许汝福;熊鸿燕;曹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狼疮肾炎(LN)患者和非LN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gG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探讨抗dsDNA抗体与LN病理间的关系,为LN的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的SLE患者,病例组又分为LN和非LN两组,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IgG型抗ds-DNA抗体及其亚型,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1.16,P<0.001),但是SLE非LN患者与LN患者相比,血清IgG型抗dsDN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021,P=0.885).血清IgGl(χ2=5.35,P=0.021)和IgG2(χ2=5.24,P=0.022)在非LN的SLE患者与LN患者两组中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血清IgG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55),两组19均未检测到血清IgG4亚型.血清总IgG抗dsDNA抗体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和慢性指标有关,在其亚型中,仅见IgG2亚型与狼疮肾炎活动性指标有关,而未见各亚型与慢性指标有关.结论 IgG1和IgG2升高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且IgG2与其活动性呈正相关,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抗dsDNA抗体与LN临床活动性指数相关,可以作为LN活动的指标.
作者:王茜;潘海峰;李文先;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编制劳教系统干警的工作压力源量表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评价其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新编工作压力源量表和SCL-90量表对武汉市劳教所226名干警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信度效度检验,劳教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由工作负荷、职业升迁、职业特殊性、角色冲突和人际关系5个维度的模型拟合数据较好,累计方差贡献率65.14%,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数为0.899,重测信度0.929,分半信度0.888.干警工作总体压力源标准化平均得分为4.05±0.542,在劳教职业特殊性维度,女干警显著性高于男干警.劳教干警SCL-90的各维度因子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国内常模,工作压力源总量表得分与SCL-90各维度因子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新编制的劳教干警工作压力源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劳教干警工作压力评估.劳教干警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存在较多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寻求各种途径缓解其工作压力,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严亚琼;何倩;齐俊锋;冯燕;王增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生物恐怖是使用致病性微生物或毒素等作为恐怖袭击武器,通过一定的途径散布致病性细菌、病毒,造成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人群失能和死亡,引发社会动荡.
作者:金大庆;何颖;廖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其癌谱变化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的过渡[1].
作者:刘国红;程锦泉;黄广文;刘宁;余淑苑;吴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自1886年首次报告了霍乱病的实验室感染以来,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就逐渐被各国所关注,但是这类问题也始终没有消失过,实验室生物安全长期以来一直是危害实验室人员安全,甚至可能危害环境和社会的重大问题,从安全隐患不断转变为严重的现实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作者:李朝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米蛋白对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水平的调控效果及年龄对调控效果的影响作用.方法 分别给雄性Wistar 7周龄幼鼠及20周龄大鼠投喂CP为20%及14%的大米蛋白、大豆蛋白、酪蛋白2 w后,检测各组幼鼠、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及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结果 各实验组间幼鼠及大鼠生长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酪蛋白组相比,大米蛋白组、大豆蛋白组幼鼠及大鼠的肝脏总脂质水平、肝脏总胆固醇含量、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相对于酪蛋白组,大米蛋白降低幼鼠及大鼠肝脏总脂质、肝脏总胆固醇、肝脏甘油三酯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米蛋白组与大豆蛋白组间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的膳食条件下,大米蛋白能够显著降低生长期幼鼠及成熟期大鼠肝脏脂类含量,显示与大豆蛋白一致的降低肝脏脂类水平的作用效果,并不受年龄的影响与制约.
作者:杨林;陈家厚;张兰威;渡辺令子;門脇基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在校本科大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自杀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3.0(WHO-CIDI-3.0)对在校本科生进行访谈.结果 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5.3%、0.5%和0.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来的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医学和理学专业、单亲家庭、成长过程中在家所受的体罚多、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系不好、父母亲曾有过自杀行为及有过自杀计划.结论 在校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关注特殊群体,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陈燕芬;寇长贵;张迪;谢冰;于雅琴;常琳;宋宏宇;左振鹏;黄悦勤;卢瑾;刘肇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私营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10家私营企业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85%以上,但是对非传播途径包括预防知识方面知晓率较低;年龄、性别、婚姻、民族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影响.结论 企业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还不透彻,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加强他们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作者:朱秋映;朱金辉;刘伟;陈怡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江苏省农村饮水状况,为改进制水工艺,提高饮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年1~10月,调查检测江苏省苏南、苏北、苏中地区的13个省辖市、53个县(市)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单位和分散式供水.结果 农村饮水综合评价合格率为41.34%,余氯、浑浊度、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氟化物合格率分别为49.64%、85.75%、79.69%、88.78%、92.63%,其余指标合格率均在95%以上.由南至北地表水占比重,苏南>苏中>苏北.水氟化物含量主要在浅表层地下水,淮河水系>长江水系.总大肠菌群、浑浊度长江水系>淮河水系.细菌总数两水系无显著差异.水锰含量主要在地表水、浅表层地下水,长江水系>淮河水系.镇江、盐城、淮安、徐州水砷高于其他地区.结论 江苏省农村饮用水总合格率低,部分地区水氟、砷含量高.
作者:韩方岸;胡云;陈连生;陆荣柱;将兆峰;杨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方法 系统研究了广西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分析报告信息基本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365起,发病18 174例,无死亡,波及人数877 361人,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5.21%和7.67%;12个月均有事件报告,3~5月是高发季节,12月为一个高峰.结论 2004~2007年广西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中、小学生,学校是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作者:雷芝樱;董柏青;陈娜萦;龚键;付志智;汤小赟;邓革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总体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人户个案调查乙肝感染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并采血检测HBV感染情况.调查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诊疗史(OR=1.498)、输血史(OR=1.434)和创伤性美容史(OR=2.132)是本次调查所得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4.69,P<0.001),工人感染率高,达到74.1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高中(中专)感染率(63.33%)为高(χ2=221.74,P<0.001).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χ2=318.93,P<0.001).结论 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 、实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枫;鲍勇;吴寰宇;任宏;陈云华;高淑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全面科学地分析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和评价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制定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的基础,同时也是评价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及伤害预防干预措施效果的主要依据.
作者:李申生;张成钢;崔红伟;王克利;沈歈忻;沈旅忠;田文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以卢湾区社区居民为基础,探讨不同人群营养状况与营养相关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样本的基本单位为住户,覆盖卢湾区4个街道的480户居民家庭、1 390人.结果 调查结果 显示,该区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及中老年居民的食物消费品种丰富,水果、畜肉类、奶及其制品较2002年上海市营养调查分别增加了16.59%、23.49%和19.35%;但蛋白质、脂肪摄人过剩,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高上限值30%;胆固醇摄入水平亦较高,全区平均为531.33 mg,超过了WHO建议低于300 mg的水平;粮谷类食物摄入呈下降趋势,蔬菜摄入不足,低于推荐值20%.监测人群中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40%,糖尿病患病率为7.21%,高血脂患病率为7.49%.吸烟率为23.76%,每周饮酒率为15.27%,18~44岁和45~59岁年龄段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仅有33.95%和34.08%.结论 卢湾区不同人群的食物消费品种丰富,均能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但仍严重存在膳食结构不平衡现象,营养相关性慢性病仍然是现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居民锻炼率不高,在上班族中尤为突出,应重点加强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刘淮玉;刘红;吴建华;徐俭;袁利民;陈晓珍;戴元明;冯丽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作者:张立松;唐根富;张春林;程威;陈霞;张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病原微生物.在标本的采集、检测、处理等过程中极易引起工作人员双手的污染.
作者:陈同庆;马筱玲;陶勇;江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既往单采浆人群中HIV/HCV共感染的流行特征;HCV合并感染对HIV感染者的影响;评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既往单采浆献血员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检测HIV抗体、HCV抗体.并用χ2检验比较病死率和生存率.结果 HIV/HCV共感染与单独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IV/HCV共感染与HIV单独感染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HCV共感染町能增加HIV感染者发病的危险.对HIV/HCV共感染者给予更多关注.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应对艾滋病患者积极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作者:曹瑞华;郑媛;程国金;魏熹;叶冬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中国女性子宫颈上皮内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相同研究方案,在中国3个地区(山西省阳城县、广东省深圳市和辽宁省沈阳市)进行15~59岁女性人群横断面调查,收集子宫颈上皮脱落细胞,并采用GP5十/6+PCR通用引物进行HPV分型.结果 2 374例受检者中HPV总感染率为16.1%,其中病理诊断异常者中HPV感染率为65.0%.HPV阳性者中,混合感染占29.0%.HPV16感染率高(3.7%),其次分别是HPV58、52和18型.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在城乡间没有差别,而低危型HPV总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年龄别分布城乡差别显著.结论 中国女性HPV感染率较高,除HPV16型外,HPV52和58型仍是中国特有的优势感染型别.城乡HPV感染防治策略应针对不同的城乡人群特点有所不同.
作者:李霓;代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症状,肢体疼痛,少数患者留下终生残疾.
作者:梁家素;吴德仁;廖美德;冯辉煌;沈智勇;冯应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