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林海真;侯维宁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分别口服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 ①高血压组患者血浆AT-Ⅱ、ALD,血清IGF-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3,0.018,0.032),LVH组高于无LVH组(P值为0.0083).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T-Ⅱ、ALD、IGF-1和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36,0.028,0.031),但赖诺普利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均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但赖诺普利逆转LVH的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贺利平;赵兴胜;吴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抗凝治疗在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外科防治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术后、急性肺栓塞、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抗凝等),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已成为临床的常用药物之一.
作者:李维华;马依彤;马翔;杨毅宁;黄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1:男性,47岁,以咳嗽、痰中带血一月入院.CT提示右下肺中央型巨大肿块,与周围分界不清,诊断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在全麻下右后外侧切口第六肋床进胸行右肺切除术.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熊健;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脂质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H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降低LDL-C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
作者:郭锦军;蔡久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于1967年Porstmanm等首次报道非开胸而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 (PDA).血小板减少是PDA封堵术少见并发症,目前国内仅有个案报道.2005-2007年,我院有3例患者使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PDA封堵器封堵后主要表现血小板减少,给予药物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
作者:于连慧;刘和平;孟繁超;王玉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病变狭窄≥50%人选为冠心病组(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为对照组(38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分别测定Hcy、ET和NO.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ET分别为(18.09±9.46)μmol/L,(108.04±21.1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N0为(98.26±25.2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0.01),三支病变者血浆 Hcy 和 E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NO显著低于单支病变者(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ET显著增高,NO显著降低,血管病变支数越多,Hcy 和 ET增高越显著,NO降低显著.
作者:张素荣;吕风华;尹宏磊;陈志刚;张永春;李红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较为复杂,因此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性别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用相同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提供依据.
作者:李臻;杨晓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支架术的应用使再狭窄率从30%~50%下降到10%~20%,但是PCI术后血管再狭窄(RS)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作者:张宜青;刘惠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
作者:陈小明;吴可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并且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研究IGF-1与冠状动脉狭窄及其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114例人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3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6例,冠状动脉照影无狭窄或狭窄小于25%者为对照组31例.用ELISA法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IGF-1水平,分析各组IGF-1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GF-1水平的关系.结果 ①UAP组、AMI组血清IGF-1浓度较对照组、SAP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02±9.65)μg/L,(16.56±6.64)μg/L和(34.89±7.09)μg/L,(31.06±8.64)μg/L,P<0.05],SAP组血清IGF-1浓度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06±8.64)μg/L和(34.89±7.09)μg/L,P>0.05],AMI组血清IGF-1浓度较UAP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56±6.64)μg/L和(19.02±9.65)μg/L,P>0.05];②血清IGF-1浓度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明显负相关(r=0.659,P<0.05).结论 血清IGF-1浓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陈剑峰;党瑜华;冯青俐;田利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县4~17岁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时发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使确诊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 对33 235名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超多普勒确定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病种分布,比较性别及各民族之间的患病差异.结果 检出先心病222例,总患病率为6.67%.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8.55,P<0.01).不同县别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河南县发病率高,为12.40‰,尖扎4.49‰,同仁6.39‰,泽库6.10‰(χ2=30.10,P<0.01),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D的类型前三位分别是房缺41.44%,动脉导管未闭30.63%,室间隔缺损22.07%.结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CHD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各民族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秋红;王晓勤;童有福;曲毅;祝存奎;祁生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性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在瘤腔内注射小剂量凝血酶(<100 U).结果 9例均取得成功,次日、1周、1个月后复查未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锐;马可忠;刘文卫;李彬;关思虞;任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心绞痛72例,男性35例,女性37例;对照组68例,男性33例,女性35例.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代)、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 心绞痛患者TC、TG、HDL和LD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相关.
作者:魏芝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 以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施行旁路转流术,共4种手术方式:①腹主一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②股一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③股深动脉成形术;④股深动脉一(月国)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共30条患肢.本组21例已随访5~60个月,平均22个月.疗效良好者16例;1例症状好转;3例保留足跟的截足者,仅保持户内活动,但生活可自理;1例术后6个月因严重感染行膝下截肢术.结论 当髂股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人道和流出道,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重要作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孙俊峰;梁跃飞;石娟;高兆明;程学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MI)、猝死的一组急性心脏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在其破裂基础上不同程度和特征的血栓形成.
作者:王成;谭小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AngⅡ、ALD和NE;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NE(2.17±0.08)n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 成人先心病的AngⅡ、ALD和NE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系.
作者:王新卫;伍伟锋;邓修建;李玉秀;俸勇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74例置人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功能I-Ⅱ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的患者,分为生理性起搏组(4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6例),术前测血浆脑利钠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术后随访3年,测定血浆脑利钠肽和左室射血分数.对两组术前、术后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有所增高,分别是(48.21±17.55)pg/ml和(55.07±17.62)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0.10),而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非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是(88.86±18.74)pg/ml和(46.92±19.15)pg/ml(t=7.981,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分别是(59.85±5.69)%和(54.25±3.12)%(t=3.473,P=0.002);术后生理性起搏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非生理性起搏组低,分别是(55.07±17.62)pg/ml和(88.86±18.74)pg/ml(t=7.568,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生理性起搏组高,分别是(54.25±3.12)%和(61.13±4.01)%(t=8.394,P<0.01).结论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相比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低,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较少.
作者:李春兰;蒲志宏;郭从芳;马晓庆;袁若雯;侯鹏;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在金属裸支架时代,由于冠状动脉长病变再狭窄率高、并发症高,不主张对长病变行介入治疗.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使得再狭窄率已从裸支架时代的30%~50%降至10%以下.
作者:何静;秦永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心肌梗死组80例,在入院后第3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IN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平均肺动脉压(mPAP),根据LVEF分A组(LVEF>0.50,36例)和B组(LNEF≤0.50,44例),抽血检测心肌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T(TnT)的峰值浓度,并在人院后72 h测血清CA125水平.对照组50例,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和异常心脏彩超改变.排除引起CKMB、TnT、CA125升高的其他因素.结果 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LVEF、E/A、mPAP、CA125、CKMB、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LVEF、E/A、mPAP、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25与LVEF、E/A呈负相关(r=-0.784,P<0.05和r=-0.621,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并与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李其勇;陈丽;姜荣建;舒燕;程标;孔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心内科医师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疾病.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与促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存,因此,在处理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静脉使用胺碘酮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现报告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51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李伟扬;王湛;姜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