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荣;刘西珍;郁惠莲
目的 了解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措施后白云区居民户食用碘盐的情况.方法 2004~2005年共抽取18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2个食用加碘盐用户,共抽取576户样品,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含量.结果 2005年与2004年的监测结果比较显示:非碘盐率由29.9%下降至15.6%(P<0.05);碘盐覆盖率由70.1%上升至84.4%(P<0.05);碘盐的合格率由91.6%上升至97.1%(P<0.05),均高于全国加碘盐碘含量抽查的合格率(76.0%);合格碘盐食用率由64.2%上升至81.9%(P<0.05).结论 提高碘盐合格率及食用率,确保居民食用合格加碘盐,才能科学地防治碘缺乏病.
作者:李荔;李小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成年人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对有关儿童权利的认知和一般卫生行为作出需求评估.方法 整群抽取561名18~49岁村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在546调查对象中,91.4%没有听说过儿童权利公约,少数人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7.0%),分别有66.8%的女性有自己独用的清洗外阴的盆和毛巾,有81.3%的男性有自己独用的剃须刀.绝大多数人(94.1%)听说过艾滋病,57.9%掌握了80%及以上知识,男性高于女性(χ2=6.06,P=0.014).18.5%的人不希望艾滋病感染者继续住在村里,27.1%认为艾滋病人不应该继续种菜和卖菜.12.6%的人做过HIV检测.16.7%的人在近一次性生活中使用了安全套,5.7%在近3次性生活中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结论 艾滋病流行地区的成年人不太了解儿童权利公约,不利于改善儿童生存和发展状况和降低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掌握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态度,但仍有待于提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进一步的艾滋病防制活动应根据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出针对性的内容,围绕艾滋病防制和降低艾滋病的影响这两大主题全面开展工作.
作者:计国平;丁心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世界各地化学毒物群体性急性中毒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此类危害具有时间上的突发性、毒物成分上的复杂性、损害程度的致命性和致残性、毒物波及范围的广泛性、预测上的困难性等特点[1].但同时也具有通过干预措施后的可控制性.
作者:张继荣;汪百鸣;倪修寿;徐影;褚勇;吴伟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灾害是全球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灾害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有关灾害的原因、规律、结果、以及减轻灾害负担的可能机制与措施的科学.灾害流行病学近年在有关灾害的定义、受灾人数与因灾死亡(发病)数的确定、灾害暴露的测量及灾害的快速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和亟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作者:谭红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造成巨大的疾病负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旨在评价可能的影响因素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贡献大小.
作者:曾玉宇;吴家兵;陈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0~6岁儿童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深圳6大区的12个社区为研究社区,调查了3 750名0~6岁儿童2001年的伤害状况,并对2001年全年内发生非致命性伤害的122名儿童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深圳社区0~6岁儿童非致命性伤害的年发生率为3.25%,男女比例为1.44:1.伤害类型前五位依次为意外跌落(60.66%)、烧烫伤(18.03%)、宠物咬伤(9.02%)、机械伤(4.92%)和交通事故(3.28%).伤害医疗费用支出人均984.25元.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有散居儿童、危险的物理环境得分多、家庭子女数多、父亲职业为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儿童外向型性格、家中药品位置与热源放置不当;其保护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高、家中地板防滑情况好、父亲职业为公务员、儿童接受过老师的安全教育等.结论 伤害严重影响着深圳儿童的健康,它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应针对儿童伤害的影响因素,及早开展伤害的干预控制.
作者:王虹;刘筱娴;刘一心;林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和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它们彼此促进,相互发展.为了解知识分子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及相互关系,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现对2004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医院体检的1 662名知识分子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刘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 RNA探针,用于筛选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核心区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HCV C区cDNA序列,将所得序列克隆入载体PinpointTM-T Vector和pGEM-7EF(+)Vector,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以HCV-pGEM-7EF(+)中的HCV核心区cDNA序列作为体外转录RNA的模板,经T7 RNA聚合酶转录得到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将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用于紫外交联实验,筛选HepG2细胞中可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质分子.结果 所得HCV核心区cDNA序列为503 bp.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探针初步筛选到两个与HCV RNA结合的蛋白.结论 地高辛标记的HCV核心区RNA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筛选与HCV RNA结合的细胞蛋白质分子.
作者:张景霞;苏海霞;赵小宁;闫永平;门可;李端;卢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艾滋病流行情况表明,商业性女性性工作者是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会通过这些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探讨适宜这类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是当前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商业性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危险行为特征和感染现状,以便为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笔者在湖北省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的项目点对女性性工作者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北方;许骏;姚中兆;陈仲丹;王夏;刘满清;唐力;周旺;周敦金;叶临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对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为今后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对国产25G、25K型空调旅客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物理因素进行检测,测得的数据采用SAS 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温度、相对湿度的合格率较低;噪声和照度符合卫生标准;25K型车的CO和细菌总数低于25G型车,而CO2高于25G型车,硬座车厢的CO和CO2高于其他车厢,CO和CO2随列车的运行有递增的趋势,细菌总数在同一车型的不同时点和不同车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应加强空调列车空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其能够达到良好运行状态,在冬季取暖时应开启空调设备的加湿功能;要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空调旅客列车的通风换气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余征龙;刘啸天;杜慧;张利;毛广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后,进行研究的一项新的遗传标记.本文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概念和特性,及其在生物医学、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人类遗传学方面的意义,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
作者:刘殿武;杜玉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膝骨性关节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膝骨性关节病的病因和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方法颇多.膝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疗法方法简便、效果明显、费用偏低,是多年人们关注且乐于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SOFAST关节注射用针剂和DIPROSPAN针剂是两种常用的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为了解两药的治疗特点,对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高新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北京郊区蜱暴露人群周围的基层医生对莱姆病的KABP,了解他们对莱姆病的认识,以及是否有意愿和能力为其服务的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并为开展基层医生莱姆病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莱姆病的相关知识、态度、信念与行为.结果 只有49.7%的人听说过莱姆病,其中83.1%的人不知道或不认为自己工作的地方存在莱姆病,10.5%的人能正确回答所有关于莱姆病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21.0%的人了解莱姆病典型临床表现,26.8%的人能够在不滥用的前提下为患者开出抗生素治疗;其中89.9%的人认为需要开展有关莱姆病的培训.讨论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莱姆病的认识十分有限,不能为其周围的蜱暴露人群提供有效的帮助,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作者:蔡玥;王全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深圳市96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RNA的检测.结果 共检出11份EV71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1.46%,其中8例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病(HFMD);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1.94%(8/67)和10.34%(3/29);18例为CoxA16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8.75%,其中17例临床表现为手足口病;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9.40%(13/67)和17.24%(5/29).结论 CoxA16和EV71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CoxA16在每年的5~8月份有一个发病高峰;CoxA16和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要加强对CoxA16和EV71的的鉴别诊断.
作者:杨洪;何雅青;周丽;毛丽莎;阳帆;刘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哮喘为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疾病,已引起各国的极大关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中的<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后称<指南>)为哮喘的防治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方案.但在不同的地区,因为条件及重视程度等不同,对哮喘的防治管理还存在着差异,呼吸专科医师与非专科医师对哮喘和处理认识也存在差异.本调查通过对近期来我院呼吸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既往两年发作治疗、预防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以大致地了解目前本市哮喘防治的现状.
作者:祝立新;王素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吸痰是临床常用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应用范围广和实用性强,多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全身麻醉后未清醒、因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会厌功能不全、不能将痰咳出以及将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入气管的患者等.但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临床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60例吸痰病人的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李志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05年3月广东省东莞市发生一起成人麻疹暴发,笔者收集了30例病例的急性期血清和100名健康人麻疹疫苗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的血清标本,进行了血清学检测分析,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琼;毛东波;袁焕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方向发展,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大量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第1、2位死因[1,2].随着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受到广泛关注.对主要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了解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对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建军;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国内外肿瘤学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以及疗效观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应答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越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者和未经手术者(伴随淋巴结转移者)血清中TNF-α和IL-6活性水平的测定,观察其变化,以此探讨其在临床上的意义.
作者:陈向红;孙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宣威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 对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通过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计划免疫规划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发病率从2 254.94/10万(1965年)降到0.09/10万(1988年),死亡率从5.24/10万(1957年)降至0(1987年),计划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比未接种麻疹疫苗时下降了97.56%,接种率与发病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1).1990~2004年麻疹病例中,74.08%无免疫史,未接种和未及时加强接种MV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前后相比,流行强度降低,削平了季节高峰.1978~2004年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阳性率为88.8%~100%.结论 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加强监测,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作者:宁伯福;刘兴富;黄河仓;周均泽;刘廷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