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用于医院药品管理的实践效果评价

李凤玉

关键词:高危药品, 警示标识管理, 药品管理, 实践效果
摘要:目的 将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使用于医院药品管理中,评价及分析实践效果.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尚未采取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之前100例采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用作参照组数据资料,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采取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之后100例采用高危药品治疗的患者用作实验组数据资料,统计及研究两组高危药品配置差错合计率、不良事件合计率、满意合计率.结果 实验组高危药品配置差错合计率、不良事件合计率均低于参照组、满意合计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开展高危药品警示标识管理体现良好实践效果,呈现应用价值和使用前景.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微信平台的CBL教学法在呼吸科临床教学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 应用微信结合CBL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在以后的临床见习中加强练习,终达到提高学生问诊、体格检查等各项能力的目的,将来能更好的胜任临床工作.方法 该次研究共选取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名.实验组学生采用微信结合C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床旁见习教学讲解.每组学生每次课程结束时进行笔试,时间约15 min,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并采集相关数据.同时,实验组学生填写问卷调查(关于新教学方法的接受度、认可度、效果评价等).两组各采集32例时实验终止.全部实验结束时对2组学生的笔试成绩逐题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比较研究微信结合C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研究在临床见习中应用微信结合CBL教学法,能否达到良好的培训目的.结果 采取微信结合CBL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临床分析能力、病例分析能力、临床技能以及患者的反馈评价均优于采取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信平台结合CBL教学法引入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师生通过微信交流,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微信技术的CBL教学方法在呼吸内科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与传统的实习教学方法对比,更能够突破实习中的时空限制,显著提高了学生临床的思维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教学反馈和师生互动,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作者:刘国华;石寒冰;邓李玲;牟海军;姜云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自我管理小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自我管理小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7年1—6月之间,该院在柏舍村挑选了3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15例.常规组患者仅做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观察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组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自我管理技能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高血压防治与自我管理技能掌握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来讲,推行自我管理小组至关重要,其低成本、高疗效的成果、可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韦坚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肿瘤鉴别诊断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肿瘤鉴别诊断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从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超声科影像学实习人员中选取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5名和对照组25名,分别给予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观察组给予标准化肾肿瘤鉴别诊断教学法,对两组实习人员教学后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教学后,观察组的基础理论为(93.57±4.46)分、操作水平为(95.27±3.85)分,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读片能力评分为(91.27±5.85)分、获取图像质量评分为(93.83±3.4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实习人员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对带教老师满意度分别为96.00%、92.00%、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肿瘤鉴别诊断制作成标准化教案对影像学实习人员进行教学,可以激发鉴别诊断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和诊断水平,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邢元秀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细节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规范性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细节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规范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手术室腹腔镜手术使用的368套腔镜器械作为该次调查对象.根据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4套,给予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而基于观察组细节护理管理,分别对比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医生器械管理办法的满意度以及器械差错率.结果 观察组器械完好率、器械清洗合格率、零部件遗失率、器械准备差错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器械管理质量总评分为(95.3±2.17)分,对照组为(58.3±3.71)分,相比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医生对器械管理办法的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为70.83%,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器械管理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完好率,提升手术室医生满意度和器械整体管理质量,规范手术室对器械的正取使用和保管.

    作者:刘春艳;李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目的 调查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能力,分析存在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该院临床各科室2016年N1护士5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霍苗设计的文化照护能力调查表,在该院2016年N1护士读书报告会上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50例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100.00%(50/50),文化照护意识评分42~85分,平均(64.56±7.25)分;文化照护知识29~64分,平均(47.09±6.62)分;文化照护技能65~94分,平均(84.17±8.23)分,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照护技能评分>文化照护意识>文化照护知识(P<0.05).文化照护意识标准分集中在60~69分(46.00%)、70~79分(32.00%);文化照护知识标准分集中在<60分(22.00%)、60~69分(56.00%);文化照护技能标准分集中在70~79分(46.00%)、≥80分(4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N1护士文化照护技能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照护意识,但文化照护知识水平较低,需要护理管理者加大重视程度,实施针对性培训方,从而提升医院N1护理人员的文化照护能力.

    作者:陈建林;季丽萍;贾爱群;顾钰;石国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为我国医疗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该文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环节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究了档案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士提供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

    作者:王志福;崔永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层级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应用层级管理模式,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32名,确定为管理前组、管理后组,层级管理前的时间确定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之间,层级管理后的时间确定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结果 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以后,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不同级别护理人员潜能均得到了激发,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孙彦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妇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妇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选择某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妇科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均等两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为非精细化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故各指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用于妇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能较好地降低护理不良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向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信息化时代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

    医院图书馆是一个集教学、研究、手机、传输、和使用知识为一体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提供文献信息中心的重要部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图书馆已经将信息化数字建设作为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医院图书馆必须加快信息更新的速度,通过采用高效的信息存储、传递来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促进图书馆的更加完善,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推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该文主要针对在信息化时代下,如何探索出医院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医院图书管理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李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预防跌倒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中PDCA循环模式的运用策略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该院进行肝病治疗的跌倒高危风险患者72例,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风险控制,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模式风险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风险控制后的护理投诉率、跌倒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为2.78%,跌倒事件发生率为5.56%、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为27.78%,跌倒事件发生率为36.11%,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病内科高危跌倒风险住院患者合理应用PDCA循环模式,保障患者护理质量与生命安全,是当前高跌倒风险患者临床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应予以积极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威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探析医疗设备维修面临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医疗设备属于一种特殊商品,维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良好的医疗设备维修成为保障其安全运转的关键之所在,更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运营的重要保障.该文从医疗设备维修视角出发,探寻其面临问题的类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医疗设备得到高质量的维修提供帮助.

    作者:李树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儿童游乐场肠道细菌及轮状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目的 了解儿童游乐场的微生物卫生状况.方法 于2016年9—10月随机抽取韶关市区的6家儿童游乐场,对现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玩具器具表面的肠道细菌及轮状病毒检测和鉴定.结果 大多数家长对病原微生物缺少防范,检测结果显示,细菌菌落总数、肠道菌群和轮状病毒合格率分别为87.0%,91.8%和98.8%.结论 儿童游乐场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卫生监督刻不容缓.

    作者:邓玉雪;林琳;李莹莹;卢慧真;冯金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对减少实习护生医疗差错、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对减少实习护生医疗差错、提升护理满意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100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50名实习护生作为实验对照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该院实习的50名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分析比较开展教育前后两组实习护生医疗差错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照组中出现12件护理不良事件,6件医疗纠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00%,观察组中则发生4件护理不良事件,3件医疗纠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可有效减少实习护生医疗差错事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地提升了实习护生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玉贤;李洪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病案是医务人员医疗活动过程中对诊疗情况的全面记录,它不仅反映了临床医师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而且也反映了医院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它浓缩了整个病案重要的内容,为医院、专科评价和付费方式改革提供了客观、准确、高质量数据.在该院病案首页质量检查中,发现首页填写缺陷较多.为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需加强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以进一步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确保医疗信息质量与医疗安全.

    作者:朱晓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3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3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患者数量分别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54例,给予对照组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而给予观察组护理人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各种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沟通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药物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护理管理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职业素养,提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任文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住院病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住院病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该院自2016年9月对住院病历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抽取实施前后3个月住院病历各500份,观察实施前后住院病历缺陷指数、合格率、住院病历评分值及病历等级.结果 实施后住院病历缺陷指数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住院病历合格率与实施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实施后住院病历评分值明显高于实施前,病历等级显著提高(P<0.05).结论 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住院病历差错,提高病历质量,为医院整体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

    作者:蓝碧波;黄明棣;沈少俊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心理情绪及预后影响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心理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8例肿瘤患者作为该次调查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林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专科组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专科组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手术室开展的6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手术资料作为该次调查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器械管理,而给予观察组实施专科组手术器械护理管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故障率等情况以及术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手术故障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者对护理管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应用专科组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使用寿命,降低器械磨损和破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何春艳;屠晓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盘点误差率中的应用

    目的 讨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盘点误差率中的应用.方法 在2016年1月进行盘点门诊西药房的数据,使用品管圈的活动方法,使用综合分析得出在盘点过程中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措施.结果 使用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西药房的盘点误差率小于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西药房使用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门诊西药房盘点的误差率,提高盘点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郝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DRGs绩效评价指标在专科医院评价中应用的问题探讨

    该研究以DRGs绩效评价指标为切入点,结合专科医院实际情况,分别从DRGs组数、病例组合指数(Case-mix Index,简称CMI)、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低风险组死亡率等指标来探讨DRGs绩效评价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作者:刘斌;金丽霞;刘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