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永刚;陈晓娟

关键词:手术方式, 胃十二指肠溃疡, 穿孔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1年后发现,观察组未发生复发,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纯穿孔修复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以起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和术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厚度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即1.8 mm与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共108例(108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并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54眼).观察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1.8 mm透明角膜切口,对照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选择3.0 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患者于术前1d,术后2、5、10 d比较Schirmer试验、主观干燥异物感(DES)、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d、5d、10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积分及角膜荧光染色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d,但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0 d的Schirmer's试验长度数值、DES评分、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得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d及观察组术后30 d,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短于术前1d及观察组术后3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30 d以上各观察指标均与术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厚度切口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置入术对患者术后泪膜与眼表稳定性影响较小,且较少引起干眼症表现,有助于术后视力尽早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方廷兵;严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与开腹宫外孕手术比较探讨

    目的:探讨并对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及随机数表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花费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1,P=0.011).结论: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有较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手术较安全、损伤性小、术后易恢复且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是宫外孕治疗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美鲜;杨玉秀;李凤巧;吴兰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劳务女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劳务女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高峰社区一工厂选取年龄18~49岁的女工10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50例.甲组两年内开展20次生殖健康教育.乙组不开展健康教育.课后发放无记名保健相关调查问卷.同时在2013年7月及2015年1月免费对甲乙两组女工应用B超及检验技术筛查各种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生情况.结果:甲组女工的生殖保健技能知晓度、早孕建卡比例均明显高于乙组,而婚前性行为、人流及更年期综合征比例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甲组女工试验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急性盆腔炎和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本组试验前及乙组试验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乙组试验前后妇女病发生率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劳务女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针对性地帮助女工科学掌握妇女病健康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及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妇女病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海丹;袁永明;刘灿华;曹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进展

    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尿功能障碍,通过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利于帮助建立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阐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留置尿管期间的膀胱训练、间隙导尿、手法功能训练、盆底肌肉锻炼和手法训练、物理疗法训练等.

    作者:林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CAFs影响胃癌细胞耐药及GRP-78表达相关性

    目的:利用微流控芯片平台探索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影响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及其与GRP78表达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以CAFs和GRP78为靶点来改善肿瘤耐药的新思路.方法:本实验自主设计了一个可用于药敏检测及蛋白半定量的三维联合共培养微流控芯片体系,通过灌注细胞悬液-凝胶混合物于三维培养池内来实现胃癌细胞系的三维培养.应用凋亡染色方法检测SGC7901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SGC7901细胞+NFs共培养组、SGC7901细胞+CAFs共培养组中SGC7901细胞对不同浓度的化疗药物顺铂的药物敏感情况.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SGC7901细胞GRP78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CAFs共培养组与单培养组相比,SGC790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较SGC7901细胞单独培养时低(P<0.05),SGC7901细胞+CAFs共培养组SGC7901细胞中GRP7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CAFs可以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顺铂耐药;CAFs可能通过上调人胃癌SGC7901细胞中GRP78的表达而导致耐药.

    作者:帅智峰;韩翠翠;张晓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护患联合护理管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患联合护理管理模式与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患联合护理管理与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情况、拔尿管后尿残余量及自主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5.7%(3/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1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915,P=0.0082).观察组患者尿残余量≤50 mL所占比例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5%,尿残余量>100 mL所占比例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50 mL<尿残余量≤100m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成功排尿时间(6.55±2.3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46±2.65)h,自主排尿率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重新置管排尿比例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联合护理管理模式与膀胱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能够显著恢复膀胱排尿功能,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且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自主排尿,效果较好且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群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氧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 (RBP4)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所有患者均行生活方式干预,给予降糖、调脂、降压、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3周.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治疗,连用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BP4、胱抑素C(Cys-C)、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FPG、2hPG、HbA1c)、血脂(TG、TC、LDL-C、FFA)、β细胞功能(HOMA-IR、HOMA-β)、血压、体重指数、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NIHSS评分等方面的变化,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BP4、Cys-C、Hcy、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FPG、2hPG、HbA1c、HOMA-IR、TG、TC、LDL-C、FFA均明显下降,HOMA-β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氧化剂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RBP4和血糖、血脂水平及NIHSS评分,并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赵亮;赵健康;王广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中的影响探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50例,分别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两组透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透析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低,高甲状旁腺激素、高磷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高(P<0.05),而两组低磷、低钙、高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膜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透析方式,合理饮食,以此实现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力;关洁仪;陈玉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绩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绩效考核的总方案,包括5个部分:(1)工作质量占10%;(2)工作量占75%;(3)科内贡献占5%;(4)个人职称占5%;(5)个人综合评价占5%,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细化内容,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和分配.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对绩效实施前、后工作质量和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总配液量(袋)增加,药品混科、分批次错误、液体贴错、加错药未出科、数量错误5个方面均明显下降,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度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绩效管理的实施,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合理分配的原则,为职工提供了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科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的发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好地为全院临床科室提供安全、及时、正确的输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高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MP-IgM,以MP-IgM滴度大于1:40为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在Bio-Rad450型酶标仪上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sIL-2R和IL-4的水平,对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42.50%(3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IgE和外周血EOS绝对值分别为(389.42±210.22) U/mL和(519.35±45.70)×106/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0.12±58.30) U/mL和(350.46±35.47)×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IL-2R及IL-4分别为(483.5±43.8) ng/L和(33.6±3.1)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6.8±18.9) ng/L和(8.9±0.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一定存在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时,医生应该要考虑到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以便尽快找到诊断依据,同时应该尽早尽快地诊断并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

    作者:郑敏斯;何德根;高梅;李晓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对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达标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就诊的5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于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优泌林R加22时皮下注射优泌林N),观察组采用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基础量加餐前大剂量),治疗2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C肽水平评估胰岛B细胞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空腹C肽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PG、2 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156.44±13.20)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4.96±19.0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2,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能够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并能使血糖平稳及更快达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秀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2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107例和观察组1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8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润霞;胡瑜;陈贵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低剂量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确诊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征求患者同意后首先对患者使用常规剂量MSCT诊断,于常规剂量MSCT诊断间隔48 h内使用低剂量MSCT诊断,观察不同剂量MSCT诊断的差异性.结果:使用两种方式诊断后发现,使用常规剂量检测多检测出1例小叶样实变病例,使用低剂量检测多检测出1例磨玻璃影病例,常规剂量检测与低剂量检测均能将其余指标检出,两种剂量对肺结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40例患者低剂量MSCT扫描中的CTGIW、DLP以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MSCT与低剂量MSCT扫描诊断均可全面显示出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症,但低剂量MSCT扫描诊断对患者辐射量较低,可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徐伟凌;孟家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肝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肝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1、AQP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AQP1、AQ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AQP1和AQP3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QP1和AQF3蛋白表达水平在2.5%葡萄糖加1.5×10-2 mg/mL肝素组呈现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示2.5%葡萄糖加1.5×10-2mg/mL肝素组细胞可见胞核及胞浆有空泡样改变.结论:大剂量肝素在高糖环境中可显著诱导AQP1、AQP3的表达,且能使胞浆及胞核出现明显的空泡样改变.

    作者:李鸽;肖伟;桂永丰;丁敬韬;任泽银;赵久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特色辅助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辅助干预复合全身麻醉对胃癌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麻醉科10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复合中医特色辅助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T1 25%、T1 75%、T1 90%、TOF70%、TOF90%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RI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7、4.293、15.382,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术后恶心呕吐与肺部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2,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中医特色辅助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孙建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颅脑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两阶段对比的方式,选取2012年1-12月在本院进行颅脑手术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2013年1-12月进行同类手术的1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36/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4,P=0.00).干预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治疗观察时间为(20.76±6.7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5.84±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0).结论:对颅脑手术患者实施本改良集束化护理方案较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缩短在监护室的治疗观察时间.

    作者:杨坚娥;肖瑜;潘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普通喉镜、可视喉镜和便携视频在外科手术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外科手术患者分别使用普通喉镜、可视喉镜、可视喉镜+便携视频进行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随机选取48例全麻病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将其分为普通喉镜组(G组)、可视喉镜组(V组)和可视喉镜+便携视频组(PV组),每组各16例,常规全麻诱导后、分别运用普通喉镜、可视喉镜、可视喉镜+便携视频气管插管,在三个时刻(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测量患者血压、心率,并计算MAP值,观察有无喉痉挛发生,术后1d回访患者,观察是否发生插管不良反应(牙齿损伤、黏膜出血、声音嘶哑、咽痛).结果:三组比较,PV组和V组的插管时间均较C组明显缩短,且插管后并发症均较G组也明显减少,且PV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刺激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的影响,PV组较V组和G组明显减低(P<0.05),V组较G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较普通喉镜,可视喉镜使用操作时,患者舒适平卧位,操作者在较普通喉镜下距患者更远的距离,即可在充分可视条件下顺利成功完成插管,明显减轻用力插管动作对患者咽喉部的刺激伤害,提升患者麻醉后体验满意度,减轻气管内插管系列操作对患者咽喉刺激造成的一过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作者:吴卓熙;杨保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kegal法训练盆底肌肉,试验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盆腔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后发现均出现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康复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盆腔肌力改善,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许瑾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在肺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9月于本院择期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EA组和单纯全麻(GA)组,每组各30例.分别记录每组患者全麻诱导前5min、切皮前3 min、切皮时、停全麻药时、停全麻药15min及苏醒拔管时的血压(BP)、心率(HR)及经皮氧饱和度(SpO2),并统计患者术中吸入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的剂量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镇痛方法:GEA组用PCEA泵,GA组术后肌注杜非合剂.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麻诱导前5 min、切皮前3 min、停用全麻药时的BP、HR及SpO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围术期的血压、心率平稳,患者安静舒适,呼吸均匀,经皮氧饱和度优,术后恢复期刀口无痛,未发生肺部并发症.GEA组的BP、HR及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G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GEA应用于胸科手术并配合PCEA泵的使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肺癌患者行肺叶或肺叶部分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庆学;尹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氯胺酮、曲马多、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胺酮、曲马多、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评价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骨科下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曲马多组、氯胺酮+曲马多组和舒芬太尼+曲马多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术后6、9、12、24、48 h的VAS评分值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舒芬太尼+曲马多组和单纯曲马多组的VAS评分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24h的Ramsay镇静评分逐渐下降,舒芬太尼+曲马多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曲马多组在MMSE、MQ评分中与其他两组差距均较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于患者实施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司徒颖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