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月霞;张翠英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入院后经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甲状腺腺瘤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3例,原发性甲亢1例。结果:术中冰冻切片诊断68例,阳性率为89.47%。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9例(90.79%),滤泡样癌7例(9.21%),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47例(61.83%),肿瘤浸润包膜13例(17.11%),其中浸出包膜外9例(11.84%)。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5例,声音嘶哑9例(7例为暂时性,2例为永久性),7例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全部病例获随访,局部复发者12例,颈部淋巴结复发者5例,远处转移者3例。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作者:潘平东;钟强文;常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悬浮床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老年烧伤患者创面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20例老年烧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例,两组均入院清创包扎后即入卧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30~33℃,对照组温度设置为34~37℃。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7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面干痂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浮床温度设定为34~37℃。治疗老年烧伤患者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提高老年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
作者:姚彩婷;陈思雄;董永盛;吴小李;张水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利用CT探讨腰骶椎移行变与发生腰椎间盘疝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腰骶椎移行变患者,移行椎的分型及CT表现、发生椎间盘疝的位置、突出类型、突出的形态及程度。结果:腰椎骶化较骶椎腰化常见,腰骶椎移行变引起腰椎间盘疝容易发生在L4~5间隙,多累及多个椎间盘,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严重。结论:腰骶椎移行变,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疝的发生,且发生病变的程度较重。
作者:廖歆;任忠怀;任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用于初产妇产褥期的效果,提高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率。方法:选择446例足月产后妇女,对照组用门诊复诊、出院指导和电话求助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延续护理法,即电话随访、QQ咨询、家庭访视等。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切口延期愈合、产褥感染、无乳或少乳、乳腺炎、产后便秘、产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在初产妇产褥期的应用能减少初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乳喂养率,促进初产妇及新生儿身体健康。
作者:郭天智;冯光连;邱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合患者32例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U6-PP(mm)、L6-MP(mm)、U1-PP(mm)、L1-MP(mm)、U1-SN(mm)、L1-MP(mm)、ODI角、OB(mm)。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统计学分析上下磨牙呈轻微压低,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开合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海燕;李惠山;刘红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和腹腔镜子宫剔除术(LM)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本院行经腹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形式分为TAM组和LM组,其中LM组67例,TAM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日期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一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病率依次为(113±13.7)min、(99±11.9)mL、(33.4±6.3)h、(5.3±0.8)d、8.9%;对照组分别为(83±7.2)min、(124±15)mL、(54±9.6)h、(7.2±0.6)d、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适应证较为广泛,不受肌瘤部位和大小限制;LM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手术技巧及操作步骤应该灵活掌握,扩大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
作者:郭萍;李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3个月~2岁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的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为临床预防儿童低骨密度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本院儿保科门诊查体的儿童,随机抽取已排除骨代谢疾病的3个月~2岁儿童230例,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胫骨中段骨密度,根据同性别、同年龄骨密度测得的Z值评分数分为正常,轻度骨强度不足,中度骨强度不足,重度骨强度不足。结果:济南地区3个月~2岁儿童骨强度Z值为(-0.0439±0.9324),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为16.08%。其中女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22.01%)高于男童(10.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98,P<0.05)。不同年龄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1岁组31.76%,1岁组9.87%,2岁组3.12%。3个月~1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9424, P<0.01)。1岁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和2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5955,P>0.05)。结论:济南3个月~3岁儿童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不同,其中<1岁组检出率高,女童高于男童,超声骨密度检测对指导儿童补钙及预防小儿佝偻病有指导意义。
作者:卢斌;伊添虹;谢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补肾防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作用。方法:将15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1吸bid。试验组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肾防喘方。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试验组总疗效率及主症、兼症、肺功能、急性加重次数、血流变、6分钟步行试验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防喘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平;陈涛;闫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B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R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BG、2 h PG和HbA1c均明显下降,FCP和2hCP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
作者:李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以及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盆腔脓肿的疗效,探讨盆腔脓肿的佳治疗手段。方法:对69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的患者31例,比较这两种方法治疗盆腔脓肿的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介入手术治疗时间,腹腔镜手术出血量明显多于介入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是治疗盆腔脓肿的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介入治疗盆腔脓肿创伤性明显小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等同于腹腔镜手术,并且复发率明显低于腹腔镜手术。
作者:孙丹;曹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本院近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上升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2年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无指征因素占首位,难产、窒息、臀位各占一定比例。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创造有利于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的社会环境,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指征,将剖宫产率列为产科质量考核的一项指标,这些措施的施行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顾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结肠癌根治术后肝动脉置管泵化疗预防结肠癌肝转移价值。方法:将33例按手术治疗后无肝、肺、脑等远隔器官转移的结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行肝动脉置管泵化疗,对照组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无肝转移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为(24.2±4.3)个月,对照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为(16.6±2.0)个月,治疗组平均无肝转移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41);以肝转移为研究的终点事件,绘制两组的生存曲线,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字2=25.085,P=0.000)。结论:相比常规经静脉化疗,结肠癌根治术后经肝动脉置管泵化疗能有效延缓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是预防结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宇彪;李碧锦;何二松;林昌荣;莫凯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目前成人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采血用具、穿刺方法等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护士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提供参考。
作者:那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联合电针内关太溪穴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50例按门诊及住院病历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比较OABSS、PPBC、QOL评分及记录相关排尿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ABSS、PPBC、QOL评分及排尿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溪穴能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急尿频尿失禁症状,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真;陈虹林;吴巍;罗勤;黄晓华;申涛;杨冰;杨琳;甘洪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新报告显示,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毒的一类新抗体,与此前发现的抗体不同,这类抗体对所有类型的登革热病毒都可发挥作用,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疫苗或治疗药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TPF诱导化疗时出现急性脑毒性反应时的护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7月3例鼻咽癌患者因综合治疗需要,放疗前给予TPF(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化疗结束当天出现脑毒性反应。2例化疗结束后第1天出现脑毒性反应。表现为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答非所问、胡言乱语、大小便失禁等。经过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给予床边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并给予降压及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心理疏导,胃肠道护理,骨髓抑制的护理等。3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急性脑毒性反应症状好转并顺利出院。结论:鼻咽癌TPF诱导化疗出现罕见急性脑毒性反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李桂容;冯惠霞;陈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调查,分析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及不同程度抑郁患者的治疗。方法:对10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年龄、性别、职业、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与抑郁程度相关的因素,同时应用抑郁自评表和汉密尔顿抑郁表对102例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其中轻度抑郁者58例,中重度抑郁者44例。将轻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中重度抑郁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2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治疗和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心理治疗。治疗后通过采用社会支持评定表、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评定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年龄越大、卒中次数越多、存在合并症会增高卒中后抑郁发生几率,家庭关系和睦有利于降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单纯心理治疗轻度抑郁患者疗效较好,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疗效无差异,相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家庭关系、卒中次数和合并症是影响卒中后抑郁程度的相关因素,对于轻度抑郁患者,单纯心理治疗就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中重度抑郁患者,心理治疗联合氟西汀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心理治疗。
作者:于海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某省3~12岁城乡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普查获得血液样本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数据,血清维生素A浓度低于200μg/dL为维生素A缺乏判定标准。对受试儿童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居住地城市化程度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受试1500例儿童中共114例检出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7.6%。男性和女性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儿童在年龄、家庭人口数量、收入情况、父母教育程度及居住地城市化程度方面维生素A缺乏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比例具有相关性(P<0.01),3~5岁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6~12岁,农村儿童维生素A缺乏比例显著高于城镇儿童。结论: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儿童维生素A缺乏具有相关性,儿童年龄和居住地城市化程度与维生素A缺乏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加强对低龄儿童和农村儿童的筛查,以有效防治维生素A缺乏。
作者:余淑军;白福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青龙汤(Xiaoqinglong Decoction, XQL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5月在本医院治疗的AECOPD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XQLD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大呼气流速(PEF),并监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两组FEV1、FVC、PEF、IL-4、IL-8和TNF-α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和PEF分别为(1.28±0.38)L、(2.11±0.60)L和(3.12±1.29)L,对照组分别为(1.18±0.28)L、(2.02±0.53)L和(2.83±1.02)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8和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44/48),对照组为72.9%(35/4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QLD联合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患者的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疗效显著,是COPD急性期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吴亦文;刘涛;刘四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盆底肌锻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产妇,筛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盆底肌力均小于Ⅲ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家庭康复器治疗,对照组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练,3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患者肌力强度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盆底肌力强度不同程度恢复,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锻练能提高盆底肌强度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电刺激生物反馈+家庭康复器治疗较单纯性盆底肌锻练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林碧英;刘玉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