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陈亚蓓;陶荣芳
Neuropilin-1(NRP-1)又称为神经纤毛蛋白,是一种非酪氨酸激酶跨膜多功能糖蛋白。其在多种肿瘤组织与免疫细胞上高表达,它作为一个多功能受体,通过独立或依靠其他配体分子的方式,在各种实体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及免疫学等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NRP-1及其配体在肿瘤发生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齐凯;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循环内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采用POM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1、2周后,观察组的各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PCI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雅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上尿路疾病的治疗微创化成为一种趋势,输尿管软镜术因其镜体纤细灵活,能主动弯曲,操控性强,可直接观察输尿管、肾盂及各个肾盏在内的整个上尿路集合系统,对上尿路疾病的诊疗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包括上尿路结石、不明原因的血尿、上尿路肿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膀胱癌术后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并结石等。
作者:江郁慧;杨国胜;钟瑞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7月来本院进行放疗的癌症患者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CT模拟定位放疗,常规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治愈率为95.60%,与常规组的74.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肿瘤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顺从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锦秀;李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患有COPD且经病原学确诊有肺部感染的老年住院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CT组(n=52)和经验治疗组(n=34)。PCT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并根据PCT水平应用抗生素治疗;经验治疗组根据临床经验和临床症状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有效率、功能状态评分、二重感染率、加重及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PCT组的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二重感染率均明显少于经验治疗组(P<0.05)。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功能状态评分、加重及死亡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可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抗生素的应用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二重感染率,避免抗生素使用过多而产生细菌耐药性。
作者:蔡宗洋;林昌盛;杨锐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7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潜伏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治疗,对照组孕妇在宫口开大高于3 cm时给予实施,潜伏组孕妇在宫口扩张1~2 cm时给予实施,在孕妇宫口开始扩张时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孕妇进行疼痛评估,统计分析所有孕妇产程时间、疼痛情况、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潜伏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60 min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产后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有助于实现产程无痛分娩,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同时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预后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利红;王文凯;陈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NRDS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3时点的pH,T2、T3时点的PaO2,T1、T2、T3时点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39,P<0.05或P<0.01);T2、T3时点的PaO2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8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并发症率分别为26.32%、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25,P<0.05或P<0.01)。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了肺泡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能力,进而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且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基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高存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上皮性交界性瘤和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HOST2 lncRNA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结果: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明显高于上皮性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OST2 lncRNA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表达量与上皮性交界性瘤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OST2 lncRNA在不同临床分期的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卵巢瘤中HOST2 lncRNA均有表达,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一个分子诊断标志物。
作者:刘静;彭萍;汪先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8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2个月后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39例,有效率为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例、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阴囊水肿2例,对照组出现阴囊水肿3例、血肿2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复查患者,研究组复发1例,占2.4%,对照组复发4例,占9.8%;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横纹微小切口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对患者治疗创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中远期复发率降低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张尚文;徐显林;徐锋;张启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对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一次MPTP (30 mg/kg),连续注射5 d,建立PD小鼠模型;Neu-240(0.1或3 mg/kg)腹腔注射开始于MPTP注射的第1天,1次/d,连续17 d。分别在MPTP注射后第14、15及17天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开放场测试、爬杆测试及悬挂测试。结果:在开放场测试与悬挂测试中,Neu-240能够分别显著性改善MPTP诱导的活动距离与运动评分水平的降低;在爬杆测试中,Neu-240对MPTP诱导的转向时间和总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仅表现为改善的趋势。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能部分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
作者:肖志勇;金鑫;Laudon Moshe;田绍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朝阳地区孕妇的TORCH感染情况,及随访TORCH-IgM抗体阳性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为提高孕妇保健工作提供实验数据。方法:对就诊的2365例孕妇采集血清,采用捕获法ELISA原理检测TORCH-IgM抗体,用ELISA间接法原理检测TORCH-IgG抗体。结果:2365例早孕妇进行TORCH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检测,筛查出5种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孕妇共25例,总阳性率为1.05%。从感染的情况看,CMV(0.34%)>HSV(0.25%)>RV(0.25%)>TOX(0.16%),CMV感染率高,其次为HSV、RV。CMV、HSVⅠ、RV特异性抗体IgG在妊娠状态下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分别为:89.85%、89.89%、81.48%。25例TORCH感染孕妇中不良妊娠结局14例,流产发生率高为47.26%(10/21),另外11例在孕期均抽取羊水细胞培养,诊断出3例异常核型。结论:对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M、IgG)孕前筛查可有效的减少异常患儿的出生,TORCH检测在孕期筛查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56层CT扫描在门静脉成像的佳时间点及分布区间,寻找门静脉成像的佳方法。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256层CT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5 s后行连续动态扫描,曝光时间间隔为3 s,观察门静脉成像全过程,选择佳时相分布区间。以此为参考,在该区间设定多个定时曝光时间点,再对5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灌注扫描,于注射造影剂后延迟25 s间隔扫描,间隔时间为5 s,曝光4次,时间点为25、30、35、40 s。从四组门脉期图像中选取佳时相进行门脉系统CTV图像重组。测量门静脉、肝脏CT值,并计算CT差值,评估门静脉成像质量。并分析门静脉佳时间点的分布与受试者心率、体重及身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5~40s 多时相点定时扫描,对包括95%的患者行门静脉佳时相成像,门脉佳时间点的分布与患者心率分布呈相关性(P<0.05),与患者身高、体重分布无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多时相点定时扫描,是门静脉成像的可靠方案。
作者:杨帆;田新立;肖正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28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128例患者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还有两者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等指标与病理分析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相比于单纯应用钼靶X线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诊断,两者联合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更高,且上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院研究表明,X线钼靶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乳腺癌检查的准确度,并且可以降低对患者的误诊、漏诊等,有较高的诊断应用价值,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赵学雷;刘永健;毛艳蕊;安学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大鼠选择性结扎镜像痛模型脊髓中的激活情况。方法:实验组选择性结扎(SNL)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对照组SNL非镜像痛模型大鼠20只,取第4~5腰椎段脊髓做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非手术侧(镜像痛)脊髓背角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平均荧光强度增高,与手术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非手术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镜像痛中,镜像侧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参与了镜像痛的形成和维持。
作者:王江栓;李变锋;任秀华;曹靖;臧卫东;田志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近2年某儿童医院主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儿科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本院细菌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耐药率,对耐药率明显变化的病原菌进行字2检验。结果:近2年儿童医院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以革兰染色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升高明显(P<0.05)。结论:近2年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的分布和耐药率有一定变化,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升高趋势,提示儿童医院院内感染菌非发酵菌及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应加强控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董懿珍;张伟;张胜安;任贵香;薛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生殖医学专业本科由于招生时间晚,各招生院校基本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学时很少或不开设实验课,影响了生殖医学人才的培养。文章从构建生殖医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课外教学;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对生殖医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进行了论述。
作者:李质馨;任旷;潘晓燕;田洪艳;徐冶;王弘珺;刘忠平;窦肇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发生发展,各种并发症随之而来,其中之一是糖尿病肾病。其是由机体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而DPP-4抑制剂能够降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降解,改善机体的高血糖状态,使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得到延缓。除此之外,DPP-4抑制剂对其他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底物起到作用,例如BNP,活化蛋白C,HCY等的表达,均起到对肾脏的保护。研究DPP-4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将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韩海磊;柳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家庭督导化疗管理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30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每组各150例,常规管理组采用常规管理,家庭督导化疗管理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家庭督导化疗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率及治愈率。结果:家庭督导化疗管理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9,P<0.05);家庭督导化疗管理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P<0.05)。结论:家庭督导化疗管理可明显提高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治愈率,从而减少耐药结核杆菌的产生,有效促进肺结核患者迅速康复。
作者:文凯;马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考察2013年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对该院2013年1-12月585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5例手术中,预防用抗菌药物92例,预防用药率为15.73%,其中10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者为54例,所占比例达50%。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及品种选择也存在明显问题:预防用药患者中术前未用药而术后才用者占82.61%,预防用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占比也很高,其中选用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分散片作为预防用药者高达76.0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主要存在部分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针过宽、药物品种选择和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医院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加大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培训力度,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的抗菌特性而减少其耐药菌的出现。
作者:朱勇;曾明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医院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在看病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服务的质量,因此由于呼唤沟通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摩擦逐渐的尖锐。所谓护患关系就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充分的交流而产生的影响这个过程。这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加是情感的沟通以及思想的交流。本文首先分析当今情势之下内科护理护患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在通过问题的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安琦;李桂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