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李伟;韩海艳;杨丽

关键词:乳腺癌, 高频彩色多普勒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Tb-ABR与chirp-ASSR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婴幼儿的Tb-ABR和chirp-ASSR反应阈的相关性和在听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听力正常婴幼儿8例和不正常婴幼儿8例进行Tb-ABR和chirp-ASSR反应阈值测试。分别记录0.5、1、2、4 kHz的反应阈,比较这两种不同测试方法所得反应阈的相关性及chirp-ASSR的优点。结果:短纯音ABR与chirp-ASSR反应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纯音ABR与chirp-ASSR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评估。

    作者:郭恩钦;顾晶;徐飞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检测DNA含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对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小标本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筛选2010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患者,以30例肺癌患者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比分析两组间DI、异倍体率、SPF、PI的差异,评价其对于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肺癌患者的DI值、异倍体率、SPF及PI均较肺部良性病变患者显著升高(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DNA含量分析、细胞学检查对于肺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0%、73.3%、43.3%,DNA含量分析、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而DNA含量分析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采用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检出阳性率,可达90.0%。结论: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内D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对于肺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钱文霞;陈丽秀;朱敏锋;王姝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不同方法应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肌注与宫体注射欣母沛两种方法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78例剖宫产产妇分别予以肌肉及宫体注射欣母沛,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临床疗效、不良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为79.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HAMD、HAMA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方法对于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相当,但肌肉注射欣母沛对于降低24 h内产妇出血效果更佳,且更利于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欧月秀;陆雯静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滴,疗程为10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用药前后行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AECOPD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瞿秋;徐键;李树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与研究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之前与治疗之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糖、TG、TC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DANN、SDNN、PNN50、rMSSD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较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韩竺君;李博一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兆欣;翟朝晖;李耀民;郭园园;李臣文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48例)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进入手术室初以及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初以及麻醉苏醒时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与术前1 d相比无明显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感,减轻了手术刺激带来的生命体征变化,从而使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胡翠竹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全程心理护理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焦虑、康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2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对照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2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焦虑和康复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焦虑程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评分(GCS)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全程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减轻焦虑情绪,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谷江淑;詹小珠;刘青云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护理延伸服务在儿科出院保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儿科出院保健中应用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正常出院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属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未予以护理延伸服务,而研究组患儿出院后则予以护理延伸服务,皆于出院后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情况与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出院后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家属健康宣教知识掌握优良率与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延伸服务应用在儿科出院保健中,可以帮助患儿家长出院后予以患儿更好的照料,同时能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宣教知识的掌握率,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贺芝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甲状腺肿瘤63例,其中甲状腺癌33例,甲状腺腺瘤30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观察并比较两种病灶的形态、大小、分布、血流形态、动脉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血流丰富程度。结果:本组病例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病灶结节在声像图及血流供应特征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葛新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氨基酸碘液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采取氨基酸碘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接诊的阴道炎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霉菌性阴道炎40例(霉菌组)、滴虫性阴道炎28例(滴虫组)、细菌性阴道炎30例(细菌组),三组患者皆应用氨基酸碘液治疗,总结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霉菌组总有效率95.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滴虫组分别为92.86%、10.71%,细菌组则分别为93.33%、10.00%,三组患者在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是霉菌性阴道炎,还是滴虫性阴道炎与细菌性阴道炎,应用氨基酸碘液治疗皆可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吴小华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腹腔镜及开腹行子宫肌瘤剜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5例,其中5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给予子宫肌瘤剜除术为开腹组,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两组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发热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年龄、原有腹部手术史、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腹部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轻等优点,是保留子宫并剜除子宫肌瘤的可行性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月芳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敬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常规使用抗生素、补充有效血容量、保持肠外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质子泵抑制剂等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3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腹痛及腹部深压痛消失时间(88.3±3.6)h和(170.6±39.1)h与治疗组(49.1±12.1)h、(102.1±38.3)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愈率81.82%(36/44),治愈时间(23.6±4.9)d,死亡率18.18%(8/44)。治疗组治愈率97.73%(43/44),治愈时间(16.3±5.5)d,死亡率2.27%(1/44)。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及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运用效果。方法:本院2009年4月-2013年5月住院的4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记录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术后随访6~8个月,观察记录全部患者有无内固定物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通过Harris疗效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进行顺利,术后影像学资料证实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手术时间平均(55.7±7.6)min,手术出血量平均为(53.8±9.3)mL,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情况出现,所有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7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易操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杨勇杰;杨乐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时机、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对于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应选择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选用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可以缓释药物的栓塞剂。结论:宫颈复发癌应给介入栓塞化疗先行的积极的综合治疗。

    作者:李玲玲;岳青芬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先兆早产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观察1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观察2组给予硝苯地平20 mg,对照组服用盐酸托利君。对比三组延长分娩时间、妊娠结局及副反应。结果:观察1组和2组显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对照组分娩推迟时间较观察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花费显著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防治先兆早产效果较好,安全性高,经济成本低,建议将其作为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菊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探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并探究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3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9例。在给予两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则接受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6%(P<0.05);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用药后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的平均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干扰素a-2b联合炎琥宁的方法能缩短患儿的手足口疱疹及退热时间,有效防止器官出现感染或衰竭,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兰玲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抚触的改良方法及临床应用护理研究新进展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主要探讨了新生儿抚触的相关手法及改良方法,同时也分析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的相关研究,通过对新生儿的抚触,可以使婴儿感到安全、舒适、情绪安定,减少焦虑和烦躁。

    作者:李海花 刊期: 2014年第32期

  •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43例病患中结节呈低回声,边界欠清晰,22例有沙砾样钙化,16例合并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1例结节周边或内部均探及彩色多普勒(CDFI)血流信号,符合率为81%(39/43),误诊率19%(4/43)。结论:乳腺癌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二维图像与CDFI结合有利于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李伟;韩海艳;杨丽 刊期: 2014年第3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