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洁;郭足森;陈丽莉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基础上的护理程序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各代谢指标、DSQL量表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2年时研究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DSQ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熊青;廖晓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牙龈炎是固定义齿修复中常见的病发症,而引起牙龈炎的原因很多。本文旨在为临床固定义齿修复提供借鉴及为固定义齿修复后引起的牙龈炎治疗有所帮助。方法:调查本院278例固定义齿修复后并发牙龈炎病例,按病因分组对照、治疗。结果:肩台与冠边缘密合性差易引起牙龈炎,其中又以龈下肩台过大牙龈增生明显,其次是固定桥基底部牙龈炎,出现牙龈炎后常需重做。结论:固定义齿修复后牙龈炎以冠与肩台不密合常见,部分保守治疗有效,多数需要义齿重做。
作者:焦雪峰;邓新宇;跃进;陈琳瑜;陈凯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DPO)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选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6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sRAGE水平。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清esRAGE水平低于非肺动脉高压及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及非动脉高压组患者血清esRA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esRAGE水平呈负相关(r=-0.361,P<0.05)。结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esRAGE水平可作为评估肺动脉病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作者:吕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讨论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收治治疗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康复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7.5%,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显效率为7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儿得到康复,降低残疾程度,其值得广泛的在临床中被推广使用。
作者:夏剑萍;汪立平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12~24岁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1例及纤维腺瘤患者121例,使用GE LOGIQ E9进行肿块扫查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对其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肿块长径>10 mm者,肿块内部囊性回声及2~3级血流信号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有意义。肿块长径<10 mm者,肿块内部2~3级血流信号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有意义。结论:超声可以作为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慧珠;栗河舟;班振英;董艳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通过观察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患者的造影征象、外周血生化、术后反应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5例经B超、CT或血管造影证实的随机分期的肝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术一次或多次治疗。结果:25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反应及并发症仅有少数几例发生轻微的不适症状,大多数未进行处理,于3~4d后自行消失。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雄;李文静;江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急腹症误诊现象及其急诊护理措施、急诊护理措施的作用作进一步讨论,旨在提升急腹症误诊后的急症护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急腹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244例急腹症患者,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院244例急腹症患者中,出现误诊的例数为56例,占总比例的22.95%。经过急症护理,总有效治愈患者54例,2例患者死亡。结论:在诊断急腹症过程中,极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因此医院必须要做好相应的急症护理措施,随时处理急腹症误诊情况,进一步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作者:李瑞云;郭洁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2013年9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成人ITP患者38例,患者均给予胸腺肽α1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其中19例同时应用4 d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胸腺肽α1+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组总有效率78.9%,平均起效时间(16.8±3.2)d;胸腺肽α1+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平均起效时间(6.7±2.7)d。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胸腺肽α1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与冲击量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成人ITP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可缩短起效时间。
作者:张付华;刘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5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解仿;熊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心绞痛为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为30例,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例做为对照组。测量三组人群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结果:RDW:心绞痛组(13.67±0.57)%,心肌梗死组(14.23±0.67)%,对照组(12.99±0.52)%。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次的检测中笔者发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肌肌钙蛋白I的升高倍率大。结论:诊断心肌损伤的佳实验室指标是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与血小板相关的参数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内会有变化。
作者:吴杰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对不同类型患者予以舒适安静的环境,相应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41例患者治愈,12例为好转。本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全部恢复出院,经随访无复发及使用精神类药品。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以预防为主,及早干预。重视POP的防治,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节约医疗资源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作者:何枝生;匡裕康;吴九发;林群;阴兵林;王东升;黄建;郭昌莹;程效良;王欢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后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中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选择55例患者分别在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后的不同时间,即:小于2 d、2 d后、拔管前,分析深部支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结果:采集的129例标本中,有86例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细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91.07%,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等为主,分别占39.28%、23.21%、7.14%、5.58%,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耐药性及高耐药率。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导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或呼吸机相关肺炎。因此,监测致病菌和及时药物敏感试验,有利于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及合理使用,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和死亡率。
作者:雷艳萍;吾普尔·热合木吐力;马恩冒;郭桂林;吴有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江西省汉族人群中芳香族抗癫痫药物所致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1502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一共收集样本46例,其中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组13例,轻微皮肤反应(MPE)组19例,对照组(包括耐受者和正常志愿者)14例。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检测HLA-B*1502的基因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分析HLA-B*1502与抗癫痫药物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HLA-B*1502基因频率分别为SJS组100%(13/13),MPE组10.5%(2/19),对照组7.1%(1/14)。SJS组分别与MPE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汉族人群中芳香族AEDs导致的SJS与HLA-B*1502基因具有强相关性,而MPE与之无相关性。建议江西汉族人群在采用AEDs治疗前应该进行HLA-B*1502基因型检测,阳性者应避免服用芳香族AEDs,此外还需警惕阴性者发生SJS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
作者:王蕊艳;蔡兰云;付丽琴 刊期: 2014年第34期
一、制表的基本要求1.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主谓分明,层次清楚。2.结构完整,有自明性,表的内容不要与文字、插图重复。3.表中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须与正文一致。二、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内容不要与文字、表格重复;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在治疗和预防高危人群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产后出血防治方案不同将本院妇产科分娩的268例高危产妇分为试验组165例和对照组103例,分别给予欣母沛联合缩宫素和单用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失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可有效提升缩宫素宫缩止血效果,减少产妇术中失血量和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是防治高危人群产后出血的优选方案。
作者:程文莉;李萧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建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于本院病历检索系统中随机抽取250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病例,设计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调查表。搜集有关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资料,以国家颁布的有关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的指南和规定为指导,采用Delphi Method法建立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本组患者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对本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药的评价结果为:有用药指征患者共202例(80.8%),无用药指征患者共48例(19.2%);用药方案不合理患者占总体患者的比率依次为:药物选择12.8%、给药途径4.8%、溶媒选择5.2%、溶媒用量10%、用药频次20.8%、用药剂量22%。同时,本组患者围术期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手术部位感染,比率为0.8%。结论:Delphi Method法下建立的由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能系统性的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较客观标准。
作者:曾洁;郭足森;陈丽莉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对1200例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发现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2.0 cm的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追踪手术病理结果,统计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验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单独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7.2%,特异性83.8%,准确率84.5%;单独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4.1%,特异性81.4%,准确率82.0%,而高频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是91.8%、91.5%和90.7%,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霞;雷毅雄;周志衡;王晓君;覃小菊;叶敏;吕玉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双歧杆菌属编码的Ⅱ类毒素-抗毒素(TA)系统MazEF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方法:利用PSI-BLAST在NCBI中搜索获得双歧杆菌编码的MazF分子序列,在NCBI蛋白数据库、核酸数据库分别下载其他菌属基因组编码的MazF蛋白序列和本研究所涉及菌属的16 S rRNA序列,应用Clustal X2和MEGA4软件对MazF做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共搜索到双歧杆菌株染色体编码毒素蛋白MazF 26个。分子进化分析显示:整个双歧杆菌属的MazF保守性不好;MazF与16 S rRNA的共进化仅在个别菌种中发现,大部分MazF的聚类结果与相应菌种16 S rRNA的聚类结果不同。结论:双歧杆菌中的TA系统MazEF可能是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整合入基因组中,属于菌株非核心基因组部分。
作者:韦艳霞;刘佃滨;郑纪伟;尤红娟;张鹏;李阳;汤仁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回顾性收集佛山地区老年症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并了解病因构成。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2014年7月1日在本院就诊的老年症状性癫痫病例526例,将症状性癫痫病因按脑外伤、围产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皮质发育畸形、神经皮肤综合征和其他病因进行分类。采用非参数分析的多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癫痫家族史和热性惊厥在癫痫病因中的作用及诊断价值。结果:526例老年症状性癫痫患者中,脑血管病158例(30.0%),脑外伤95例(18.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3例(12.0%),脑肿瘤56例(10.6%),围产期损伤36例(6.8%),脑皮质发育异常30例(5.7%),神经皮肤综合征12例(2.3%),其他76例(14.5%)。癫痫家族史在神经皮肤综合征比例高,而热性惊厥在脑皮质发育畸形中高。结论:在本研究中发现,脑血管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围产期损伤为老年症状性癫痫主要的病因。
作者:卢颖瑜;王金良;周庆昆;巫碧佳;黄秉文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4.1%)高于对照组(6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镜止血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义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