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适应问题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苏仁芳;文艳梅;伍虹云;刘小娟;叶爱章

关键词:机械通气, Roy适应模式,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的适应问题,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应用Roy 适应模式对36 例机械通气患者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四方面进行护理评估,分析机械通气患者主要的适应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整体护理.结果:通过Roy 适应模式的整体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扩大适应范围,促进适应反应.结论:应用Roy 适应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可以使护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良好的适应过程,帮助患者采取有效的适应行为.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护理体会

    为完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工作,总结分析46 例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鼻面罩的选择、呼吸机管理及参数的调整、气道管理、并发症的护理、营养支持、活动指导等.45 例患者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血氧饱和度均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均得到纠正,1 例患者因痰多无力排出,改为有创通气治疗,仅1 例患者面部表皮擦伤,脱机后自行愈合.

    作者:孙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高压氧与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高压氧与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 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34.00%,总有效率为80.00% ;对照组治愈率为18.37%,总有效率为59.18%,观察组总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治龙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 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2 例和对照组32 例,两组均禁食、安置胃管,同时运用泮托拉唑40 mg 静滴.治疗组用生长抑素首推250 μg,后以250 μg/h 持续微量泵入,垂体后叶素50 u 加入生理盐水维持静滴0.1 u/min,对照组用生长抑素首推250 μg,后以250 μg/h 持续微量泵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达斌;吴成周;贺彩霞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患者大部分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胸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桂萍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 观察组) 和行剖腹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再次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再次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快速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尤其在减少再次宫外孕方面明显优于剖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君怡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小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 年7月-2 011 年12 月儿科住院患儿痰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70 份痰标本共分离出375 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5.5%,以革兰阴性杆菌常见,共326 株,占86.93%,以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多见,药敏以碳青霉烯类敏感;革兰阳性球菌44 株(11.73%),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真菌5 株(1.33%).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性较严重,故重症肺炎的治疗首选加酶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必要时给予碳青霉烯类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黄涛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纤维胆道镜联合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B 超治疗肝胆管结石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 年10 月-2011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运用纤维胆道镜联合B 超治疗,对照组仅运用纤维胆道镜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37%,对照组为7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试验组残石率较低.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手术过程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联合B 超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术后残石率较低,该模式值得在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宏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外伤致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性小肠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8 例外伤致闭合性小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66 例,死亡2 例.死亡原因为多发性损伤合并休克.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地检查是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的关键.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令魁;朱治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复方酮康唑栓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栓联合α- 干扰素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40 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α- 干扰素栓组(A 组)、复方酮康唑栓组(B 组)、复方酮康唑栓联合α- 干扰素栓组(C 组),每组各80 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后第2、4、8 周随访,治疗后4 周判定疗效,比较三组治疗结束后疗效和复发率.结果:停药后4 周,A 组总有效率为77.5%,B 组81.3%,C 组97.5%,A 组、B 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A、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8 周复发率:A组42.5%,B 组40.0 %,C 组10.0%,A、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酮康唑栓联合α- 干扰素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高效、复发率低、起效快、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艳梅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临床护士的压力与对策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对护理需求越来越高,无疑增加了临床护士的身心压力,主要表现出对工作的厌倦、紧张和疲倦,强大的压力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如头昏、失眠、易疲劳、情绪波动等,导致护士身心疾病发病率增加[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护理效率,护士要善于应用各种应对方式缓解工作压力,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本文对临床护士的压力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作者:余菊叶;刘春艳;赵燕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臭氧水治疗55例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臭氧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 年7 月-2012 年1 月治疗的阴道炎患者99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 例,联合使用臭氧水和灭菌药物( 氯喹那多- 普罗雌烯阴道片);对照组44 例,仅使用灭菌药物.治疗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分泌物,统计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灭菌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效果差异.结论:在阴道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臭氧水可增加灭菌强度,强化临床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汤晓逊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髋关节强直探讨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骨科2005 年2 月-2011 年9 月收治的26 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优15 例,良6 例,可5 例,治疗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术后均回访12~24 个月以上,行走基本正常,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显著,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章玉国;马双;苏波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6 月-201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35 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结果:35 例患者中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9 例,病灶局部切除术2 例,胃大部切除术4 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溃疡治愈32 例,复发3 例,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当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急性穿孔时,应以抢救患者生命为治疗基本原则,选择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术后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丁文庆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各有利弊,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郭海旺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09 年1 月-2011 年1 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46 例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采用冠心丹参片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都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组10 例显效,8 例有效,总有效率78.26% ;对照组3 例显效,4 例有效,总有效率30.43%.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临床疗效显著,并且用药简单,毒副作用小,可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作者:孙振永;慕玉莹;陈日棉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84例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 年1 月-2011 年1 月收治的84 例需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治愈67 例(79.8%),好转13 例(15.5%),无效4 例(4.7%),无效原因为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对症治疗痊愈.未出现鼻中隔穿孔、血肿、前颅底损伤、鼻梁塌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野清晰,可以有效矫正偏曲的鼻中隔,且可同期完成鼻窦手术,经济方便,轻减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艳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参附注射液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科收治的82 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 例,对照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 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后1 周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周继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效能研究

    目的:研究笔者所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效能与持续改进效果.方法:对2008-2011 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医院管理年评价体系标准,建立院、科两级管理体系,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发挥持续改进优势作用,病历书写质量明显提高,诊疗行为进一步标准规范,医疗纠纷率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功能与职责,推进制度执行能力;改善院级质控方式,提升质控有效性,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谭学书;喻明成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眼科病房采集标本的缺陷及防范

    眼科病房的标本采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检验结果直接和患者是否能够手术、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采集标本不及时会延误手术的时间,产生医患矛盾.所以,正确、及时采集标本非常重要,下面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分析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防范措施.

    作者:高丽 刊期: 2012年第17期

  • 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 年6 月-2011 年9 月收治的168 例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100 例为治疗组,根据中医理论给予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B 组68 例为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六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但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具有与西药相当的效果.在临床疗效改善方面A 组具有明显的优势,无一例出现因治疗所致的不良反应.结论: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方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临床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娇贤 刊期: 2012年第17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