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港
目的 研究依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同时口服氢氯噻嗪12.5 mg,1次/d.对照组45例,口服依那普利10 mg,2次/d.两组患者均用药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氢氯噻嗪联用降压效果好,疗效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怀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85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5例),B组给予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鼻导管吸氧、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A组在B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24、48、72 h后临床症状、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比较7 d内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在RR、HR、PaO2、PaCO2、SaO2等方面,A组经BiPAP治疗后2 h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即有显著改善( P 均<0.01),而此时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大( P 均>0.05).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变更明显( P 均<0.01),而对照组直到常规治疗后24 h后上述指标才有明显改善( P 均<0.01).在pH值方面,A组经BiPAP治疗后24 h较治疗前即有显著改善( P <0.05),而对照组直到常规治疗后48 h后才有明显改善( P <0.05).A组7 d后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高于B组(χ2=6.4281,6.1802,P 均<0.05),A组7 d内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χ2=4.2291,4.6753,P 均<0.05).结论 BiPAP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安全有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指标方面比常规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可降低插管率、病死率.
作者:施小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大量心包积液的超声学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一例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大量心包积液的诊断依赖临床医师的诊断及超声科医师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结论 超声对于心包积液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聂天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62例重型脑外伤行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和救治过程.方法 对62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麻醉效果满意,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结论 术前全面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减少脑氧耗量、降低脑代谢率且对循环影响轻微的药物,采用间断过度通气、联合应用有效药物满意地降低颅内压,以及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均是提高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神经鞘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干或神经根,通常无症状,但有时伴有疼痛及压痛;镜检有两种组织构象:(1)束状型(A型),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栅栏状或不完全的旋涡状,后者称 Verocay小体;(2)网状型(B型),细胞稀少,排列呈稀疏的网状结构,细胞间有较多的液体,常有小囊腔形成.免疫组化显示:S100(+),GFAP(+),CD34(+),CD117(-),SMA (-),desmin(-).结论 神经鞘瘤多为良性肿瘤,结合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可以诊断.
作者:董美秀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剖析近年来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 对2004~2010年住院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 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超过医学指征的范围,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
作者:蔡艳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睡眠护理中的注意事项,阐述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行睡眠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6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睡眠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患者睡眠良好,2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无论是在术前数日、术前晚、还是术后数日均需做好睡眠护理.
作者:缑尉;郝长琴;王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产科因素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指征、术式及分娩方式.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0年间50例子宫切除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剖宫产子宫切除40例,阴道分娩后行子宫次全切术10例,胎儿存活30例,死亡20例.结论 产科因素子宫切除发生率的高低与产前保健预防,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处理密切相关,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剖宫产子宫切除率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防止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可减少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
作者:吴玉娟;叶弈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内血流分布情况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利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增生85例,前列腺癌52例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 前列腺增生球形弥漫性增大,内腺增大明显,外腺受压变薄结节多分布在内腺.前列腺癌表现为弥漫性增大,左右不对称,结节多发于外腺.前列腺癌的血流分布比前列腺增生丰富,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两者有差异,癌肿阻力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可靠的显示前列腺内动脉血流分布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在提高前列腺癌确诊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韩丽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8月~2010年8月住院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治疗采取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愈17例,外科手术干预5例,终止妊娠8例,无一例死亡.结论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综合治疗效果好,必要时手术干预.
作者:甄国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44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疗法结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的6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8.5%,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香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本文通过分析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安全隐患,指出只有在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措施的贯彻落实,以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作者:陈静怡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调查分析手术麻醉后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观察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2010年5月术后转入本科的42例患者进行精神紧张状态的调查,对调查的各类表现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复苏期间心理干预,所有6类表现的阳性率都明显下降( 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可降低手术麻醉后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丽;陈进芬;陈丽燕;颜海珠;黄慧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ous oxide,As2O3)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进行培养传代.As2O3作用于细胞一定时间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电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As2O3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以促进细胞凋亡为主;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基因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乳腺癌细胞经As2O3作用后,能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论 As2O3可能通过抑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赵振江;李海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对笔者所在医院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药敏试验检测对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的2712株病原菌中位于前10位的常见致病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肺炎链球菌.结论 对于指导临床医师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立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痉挛、控制体温、降低颅内高压、给予改善脑代谢药物等.对照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病毒唑3~5 mg/kg,口服,3次/d;观察组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2~3 mg/kg静脉滴注,3次/d.14 d为一个疗程.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严格观察病情发展情况,观察患者发热、惊厥、神志等改善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更昔洛韦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病毒唑,值得借鉴.
作者:马宗良 刊期: 2011年第16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2006年1月因右上后牙牙龈出现小包五年前来就诊.自述五年来右上后牙牙龈反复起小包,无自发痛,无冷热刺激痛,无咬合痛.半年前右上后牙曾在外院行根管治疗,具体不详,但小包一直未消失.
作者:胡丽萍;徐燕萍;李琳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出院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158例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专职护士对糖尿病出院患者进行心理、饮食、用药、运动和自我检测指导,对照组则进行常规出院指导.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健康意识增强,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善,遵医行为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帮助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娟;孙秋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色泽、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及饱满度,病房室温保持23 ℃~25 ℃,保证环境清洁、舒适、禁烟,做好充分的临床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 120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9例,成活率99%.结论 排除伤情及手术质量,良好的术后护理以及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是游离组织瓣存活的关键.
作者:黄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产前子痫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63例产前子痫患者按子痫控制至终止妊娠时间≥6 h和<6 h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剖宫产终止妊娠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母亲全部存活.A组母体并发症、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产前子痫经药物治疗控制抽搐后,在6 h内尽快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围产病的发生率.
作者:谢春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