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脑瘤术后盗汗验案

周宏斌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加减, 盗汗, 脑瘤
摘要: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本证虽无性命之忧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而对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而受到重视.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3月~2008年12月治疗的6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胆漏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本组6例中有4例为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1例为肝总管壁损伤;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经非手术处理,6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非手术治疗仍为LC术后胆漏治疗的首选策略.

    作者:高富元;刘洋;彭以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无痛胃镜后引起癔症性发作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疼痛10 d,加重3 d于2009年9月5日入院,初步诊断:胆囊炎.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检查腹部B超提示胆总管扩张,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胸片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作者:蒲莉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电复律术前、中、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脏电复律时的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对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16例心律失常患者心脏电复律术前、电复律中、电复律后的治疗和护理,寻求佳的护理方法,其中心室颤动患者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例,心房颤动患者3例,心室颤动患者使用单相波能量为360焦耳的非同步电复律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单相波能量为100焦耳的同步电复律术.结果 16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心室颤动,5例经1~2次电复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死亡;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和3例心房颤动患者经1次电复律后均恢复窦性心律.结论 紧急情况下,心脏电复律术是治疗心律失常有效、副作用少的佳治疗措施.

    作者:王东梅;杨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血压社区管理效果分析与经济学评价

    目的 探讨社区管理对农村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经济学评价.方法 对本社区4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高血压筛查,在此基础上为高血压患者建档和评估,依据危险分层采取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高危和很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患者先进行至少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以取药途径不同把患者分为医院取药组、自购药组和社区取药组,对社区取药组给予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和指导合理用药等,对医院取药组和自购药组给予健康教育和调整生活方式等.高危和很高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2次,低危和中危患者每月测量血压至少1次,每3个月测量BMI和腰围各1次.半年后对比管理前后观察指标的变化,对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 管理末期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 001);管理末期社区取药组的血压达标率高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 05或P<0 01);管理末期BMI值和管理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 01);社区取药组的日平均药费低于医院取药组或自购药组(P<0 001);社区取药组中,管理末期药物治疗依从性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管理前(P<0 001);管理末期具有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人数和管理前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 05或P<0 01).结论 社区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防治效果,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意义,社区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光虎;邓文彬;韩超;姜明花;连淑玲;王秋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国产长春瑞滨(盖诺)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96例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化放组在放疗时及放疗后进行4周期化疗,化疗用药盖诺25 mg/m2,在每个周期的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单放组行单纯放疗.结果 化放组有效率72 5%,单放组有效率为44 4%,化放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 008).化放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 6%、29 4%和51 1%、2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07).结论 N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马建光;李云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帕金森病的治疗与护理

    1定义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paraysis agitans),是一种较常见的椎体外系统疾病,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体位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系统变性的一种慢性疾病[1].

    作者:吴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耳部带状疱疹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耳部带状疱疹早期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 收治耳部带状疱疹患者5例,用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辅以中医治疗.结果 治愈5例.结论 耳部带状疱疹早期防止误诊、漏诊及防治并发症至关重要.

    作者:许保;王政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氨茶碱治疗哮喘观察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缓释片,对照组只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疗程共8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显著作用,对哮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急诊护理的风险和防范

    目的 探讨规避防范急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能满足患者和医疗服务的需要.方法 从急诊护理风险易发生的环节、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原因、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等方面探寻风险来源,制定防范措施包括前瞻性控制、按照标准化原则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妥善处理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增强护理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结果 近两年来急诊护理实现零差错、零投诉,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预防是解决护理风险的有效办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每个护理管理人员应该追求的目标.

    作者:仲建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疗药物的危害及防护

    化疗药物即抗肿瘤药物,目前临床应用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身体损害认识还不足.有学者对118名护士调查发现,了解化疗药物作用机制的为55 1%,化疗药物不良影响的为73 7%,有50 8%的护士不知道常用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和防护措施.

    作者:袁国芹;苏建颖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隔离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方法 根据患病轻重程度与接触史,对73例笔者所在医院感染科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和对症护理.结果 73例手足口病患儿先后全部治愈.结论 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隔离治疗及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手足口病患儿的治愈率,并控制了手足口病的散发流行,使患儿得到了早日康复.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定量气雾剂吸入的依从性及对血IgE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使用定量气雾剂(MDI)治疗依从性及治疗前后血清学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2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ICS组135例,采取专项护理措施,对照组125例,采用常规的用药指导方法,评价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及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清IgE水平.结果 ICS组依从性较对照组好(P<0 01).对照组及ICS组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IgE水平均下降(P<0 05).ICS组治疗后3个月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 05).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使用MDI的依从性,提高疗效.ICS糖皮质激素可使哮喘儿童血清IgE水平降低.

    作者:单斌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生物反馈加智杞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加智杞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多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6~12岁.治疗组进行脑电生物反馈加智杞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利他林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有关神经心理测试量表对患儿进行注意力、认知功能及多动行为测试,包括注意力缺陷检查、多动指数等.生物反馈每周做3次,20次一个疗程,智杞颗粒,每次1袋,每日两次,2个月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服利他林10 mg.结果 治疗组儿童的注意力、认知功能、智商有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组多动冲动行为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患儿Conners多动指数治疗前后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多动症患儿经脑电生物加智杞颗粒治疗后,注意力、智商、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较显著,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张熠;徐世琴;鲁晶;吴晓丽;陈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鼻塞式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 32例RDS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X线胸片等.结果 23例患儿痊愈出院,9例治疗失败,改用其他机械通气模式,总成功率达72%.结论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锦妍;曹虹;汪艳;李克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微波配合吡嘧司特治疗过敏性鼻炎8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总结与探讨微波配合吡嘧司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85例进行微波配合吡嘧司特治疗,半月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显效44例,有效35例,无效6例.有效率92 9%.结论 微波配合吡嘧司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贾延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使用Visante OCT评估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角膜瓣厚度及角膜基质切削深度

    目的 测量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以及角膜基质切削深度,评价准分子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方法 使用Visante OCT测量LASIK近视术后患者的角膜瓣厚度,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照术前设定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准分子LASIK手术术后角膜瓣厚度值和残留基质层厚度值与术前设定值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 05).结论 使用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以及准分子激光机切削角膜基质深度安全,可预测.

    作者:贾骥;皇甫晓瑾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中的治疗作用和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64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长托宁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以判断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长托宁组治愈率96 8%,阿托品组治愈率93 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 20,P>0 05).与阿托品组相比,长托宁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赵殿莲;杨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皮肤全层缝合的探讨

    目的 探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缝合方法.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化脓性阑尾炎手术120例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术后1例发生皮下化脓积液,经外科换药后伤口痊愈.119例患者术后8 d拆线,伤口Ⅰ期愈合,回访无异物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皮肤全层缝合术对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能明显减少切口感染率及术后术腔线结异物反应,恢复顺利,并发症少,希望能大力推广.

    作者:刘明州;李富国;刘颖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与阿托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麻醉前静脉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对氯胺酮麻醉儿外科手术术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儿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分为Ⅰ组(长托宁组,n=30)和Ⅱ组(阿托品组 n=30);氯胺酮静脉麻醉前10 min静注研究药物0 01 mg/kg,记录HR、MAP、SpO2的变化和唾液分泌量,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长托宁组心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长托宁组唾液分泌物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品组.结论 长托宁有稳定心率和减少围术期唾液腺分泌的显著作用,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适合作为小儿氯胺酮麻醉前用药.

    作者:冯宇峰;张天伟;刘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严把选题关,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体现研究生学术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了严格学位论文选题环节对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的作用,揭示了选题的基本原则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孙嘉斌;唐瑛;管英俊;鞠学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