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蛛网膜下隙出血预后的因素探讨

王广晖;王永霞;白洁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 预后
摘要: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急骤起病,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约占脑卒中患者5%,该病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预后较差,致死致、残率高,且存活患者中50%遗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从护理管理角度如何预防甲流的流行

    甲流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简称,目前全球疫情呈上升趋势,为了更科学合理地预防甲流,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医院加强对发热患者检查、治疗和护理.强化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防护措施的落实,对各类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以及医务人员的安全.

    作者:张理容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求早期诊断合理用药减少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病死率达20.8%,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大多症状轻微,有的患者并无腹部体征.结论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确立诊断有赖于腹穿腹水常规检查、腹水培养、外周血检查等,并应结合病史、体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曹莉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浅谈手术室护理与麻醉配合的体会

    手术室护士在曰常工作中,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并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手术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维系着患者安危,即使仅在一个环节上疏忽就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作为巡回护士必须兢兢业业,操作准确,熟练、有条不紊、严格无菌技术,并且术前要了解患者,以便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

    作者:黎串雄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在胫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1月使用交锁髓内针的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5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0个月.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吕晶;刘鹰;刘孙文;杨汝贵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对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施他宁治疗组(n=28),生长激素和施他宁联合治疗组(n=30).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和住院费用;APACHEII评分;测定入院时和入院后2周的血浆清蛋白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施他宁组(P<0.05);联合组促进清蛋白合成的作用亦优于施他宁组(均P<0.05).结论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李如杰;陈功波;皮明毅;马朝德;沈启锋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观察与护理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是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1].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施行胃癌根治术117例,术后引起功能性排空障碍5例,发生率4.27%,经保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

    作者:段建玲;徐华;沈丽;张林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电子喉镜下应用间接喉钳摘除较大声带息肉的疗效

    目的 探讨电子喉镜下应用间接喉钳摘除较大声带息肉的方法.方法 对32例较大声带息肉患者,经鼻腔、咽喉黏膜表面麻醉后,在电子喉镜下应用间接喉钳摘除声带息肉.结果 32例中,31例一次摘除息肉,1例经第二次手术摘除.结论 电子喉镜下应用间接喉钳摘除较大声带息肉,手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节约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陈贵昌;张百莉;曾秋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及体会

    目的 讨论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及观察.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纳洛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昏迷时间、后遗症及死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昏迷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后遗症及死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纳洛酮能够加快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苏醒,缩短昏迷时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黄金娥;黄训萍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提高临床医学人才质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临床医师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临床医师队伍、确保医疗质量具有非常显著作用.总结笔者所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并提出加强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建议.

    作者:钱农;高寒;许武林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锁骨上臂丛神经麻醉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与探讨锁骨上臂丛神经麻醉的应用体会.方法 2007年4月~2010年月4月,随机选取笔者开展的肘关节及其远端肢体历时较长的手术88例,通过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开展手术,观察麻醉效果.结果 优:79例,良:8例,差:1例.结论 改方法具有安全、简便和效果可靠的优点,只要临床操作时注意并发症的防治,可以有效减少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并发症,提高麻醉效果.

    作者:胡轶;孟莉莎;何芨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1例报告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鞍山市某化工厂工程师,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4 h,于2008年7月21日11时入院.病史:患者于4 h前在二氯乙烷釜内用铁锹清除含有二氯乙烷的铁锈,二氯乙烷釜的直径为9 m、高9 m,上下各有直径约50 cm的进出口,自然通风;工作时戴滤过式防毒口罩,穿棉布工作服和水靴,带胶皮手套;在釜内工作约2 h;班后淋浴过程中,出现头晕、全身乏力等不适,呕吐7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泻2次,伴有四肢发凉、麻木,休息后病情不缓解,即来笔者所在医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孟凡荣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及正确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0例小儿慢性咳嗽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30例中咳嗽变异性哮喘16例,鼻后滴漏综合征7例,支气管扩张3例,胃食道反流2例,有2例原因未明.结论 对慢性咳嗽病儿要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诊断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作者:叶青;张丽敏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综合征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70岁,65 kg,右侧股骨颈骨折7 d,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患者一般状态中等,神清合作,有高血压病史,血、尿常规化验值均在正常范围,ECG电轴左偏,ST段低下,非正常心电图,术前血压160/100 mm Hg,HR 78次/min,呼吸16次/min.

    作者:王宇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房颤动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地高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快速心房颤动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地高辛组、美托洛尔组、地高辛与美托洛尔联用组,常规吸氧、去除诱因、抗心衰、对症、支持等治疗,地高辛组应用地高辛0.125~0.250 mg口服,每日1次,美托洛尔组初始剂量6.25 mg/d,逐渐加量至25~50 mg/d;联合用药组:地高辛0.125~0.250 mg,每日1次,美托洛尔,6.25 mg/d开始,逐加量至25~50 mg/d.结果 三组心率均有下降,联合用药组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显效+有效高于地高辛组及美托洛尔组(P<0.05),未发生明显副作用.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治疗快速心房颤动,效果理想,可作为控制心房颤动心室率的首选.

    作者:郭东兴;赵宏宾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 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显著提高.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能够有效佐治小儿病毒性肺炎.

    作者:刘红梅;李向阳;方和全;张环英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护理体会

    35例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表明,为提高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愈率.护理上必须严格注意,迅速建立静脉双通道,协助医生止血,纠正休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呕吐物和大便的情况,防止再出血;插入鼻胃管观察出血情况,并使用局部止血药物;强调合理控制饮食,注意气候因素对年老患者注意防止反复出血和肺部感染.

    作者:徐弋红;游燕芬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社区日托站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性干预及个案干预,干预期1年,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病情控制、就业、服药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上升;患者的就业率提高;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结论 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

    作者:王伟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肝性脊髓病分析

    肝性脊髓病(hepatic myelopathy, HM)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本病早由Leih和Cand在1949年报告[1],1960年Zieve[2]描述2例病理改变.

    作者:赵殿莲;杨赛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脑梗死致闭锁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致闭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特点.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10例脑梗死所致闭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锁综合征是脑梗死中的严重类型,致残率和病死率高,高血压是其重要危险因素,肺内感染、消化道出血和中枢性高热是其常见合并症.结论 闭锁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对于闭锁综合征的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

    作者:谭俊杰 刊期: 2010年第16期

  • 脑动脉瘤破裂的高危因素及防范对策

    脑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常见原因[1],大约75%的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患者是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90%以上的人,在发病前无任何不适,是人体内隐藏的定时炸弹,脑动脉瘤的形成有先天或后天因素.

    作者:王永霞;白洁 刊期: 2010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