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南方各省市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港澳台地区心血管病专科学院联合主办,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社承办的第16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将于2014年4月10~13日在广州举行,我们非常荣幸地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此次盛会。本届南方会在继承以往成功召开的基础上,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莅临讲学,交流心血管病防治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介绍国内外心血管病研究的新进展,对心血管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追求学术共识,提高临床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作者: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组委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8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14)将于2014年5月28~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27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二十家医院共同承办。大会设有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节律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肺循环疾病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转化医学论坛、血栓相关疾病论坛、海峡两岸论坛、心外科论坛、继续教育论坛、心血管疾病预防论坛、中西医结合论坛和心脏急症论坛等。OCC 2014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新诊治和研究进展进行研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欢迎各级医院同仁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青年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1800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123例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患者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之间血脂、血压、血糖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1.43±19.96)μmol/L、(15.12±9.5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中,男性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比较高Hcy组和正常Hcy组的血糖、血脂及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梗死患者中高Hcy组的颈动脉血管内皮增厚或斑块形成比例明显高于无Hcy升高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及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尤其对男性青年脑梗死患者要注意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早期发现及治疗对预防、治疗青年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华;陈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承办的中国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常务委员会议于2014年3月15日在北京永兴花园酒店召开。本次常务委员会议由武警总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邢更彦教授主持,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阎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谋望教授、北京同仁医院足踝中心主任张建中教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众利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冲击波治疗中心主任刘亚军教授、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李云霞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常委近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首次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报告:2008年全球共有5700万人死亡,其中3600万人或63%死于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综合负担在低收入国家、人群和社区中增长快,为当地居民、社会和经济带来本可避免的巨大负担[1]。2009年世界经济风险评估报告中指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导致的经济负担甚至高于当年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董建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180例颈椎病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整理其改变情况及病变类型,分析颈椎病患者心电特点。结果132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ST-T改变35例,QRS波群低电压33例,窦性心动过缓23例,窦性心律不齐16例,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12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房室传导阻滞5例,阵发性心动过速4例。结论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改变具有多样形式,其改变具有可逆性和多变性的特点。明确诊断并治疗是颈椎病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的关键因素。
作者:梁荣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碳酸氢钠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其不良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罕有报道,本文报告1例在应用碳酸氢钠后出现药物过敏患者的临床症状、处理方法及过程,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应用碳酸氢钠提供参考。
作者:李怡辉;卓莉;李文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神经内科事业的发展,有力促进我国神经内科专业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将于2014年6月19~22日在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神经内科医师大会”。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4将于2014年6月27~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时光荏苒,天坛会至今已走过十多个春秋,为推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天坛会在其历史行进中作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脑血管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天坛会既是国内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连接国际学术力量的重要枢纽。它为中外学术精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融汇了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顶级专家学者来此交流、分享,不仅促进了本领域重要话题的交流探讨和指引,更为中国神经科医师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更实用的临床经验,使中国医师跟进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扩大临床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HBV再激活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V DNA浓度、门脉癌栓、肿瘤大小、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均为影响因素(P<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涉及肿瘤大小、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术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肿瘤直径>5 cm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后HBV再激活与肿瘤直径大小及是否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肝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监测并积极进行强效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
作者:韩聚强;任永强;李国安;郭汉斌;熊锦华;李亚松;王帅;龚丽娟;曹建彪;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型组(4~15分)18例,中型组(16~30分)30例,重型组(31~45分)12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与3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时点血清IL-6、IL-8、CRP水平均升高,且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及轻型组(P<0.05或P<0.01),而轻型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中型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作者:秦德友;康俊玲;程超;周丽英;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优化方案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疗效优5例,疗效良68例,疗效差21例,疗效优良率为77.66%;观察组疗效优67例,疗效良22例,疗效差6例,疗效优良率为93.68%,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优化方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即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46例)。药物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即予以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长期维持治疗。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观察支架释放成功率;治疗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另外,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2.18%,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0、2.18%、2.18%、0;单纯药物治疗组依次为10.87%、6.52%、4.35%、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87%。结论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降低患者颈动脉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蔡成仕;黄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将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糖尿病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今年是“北大糖尿病论坛”创办10周年。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一直秉“学术至上、独立自主、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神形兼备”的办会理念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研究进展的风向标。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国内外学术领袖、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及糖尿病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精品会议和保留节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拉西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Stata和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4篇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的下降值、达标率和24小时平均DBP及SBP下降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拉西地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氨氯地平相当,但拉西地平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华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第三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承办。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2年6月,由从事心脏外科、心脏内科、重症监护科、急诊科、老年医学科、基础医学、神经重症的医师共同组成。“心脏重症”是心脏病学科迅猛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心脏重症”将心脏专业和传统的综合重症医学大限度地融合,极大促进了心外科、心内科、综合ICU、急诊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的发展。2012、2013年两届年会,参会医师人数从771人剧增至2200人,极大地验证了专委会发展方向及思路的准确性。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散发性帕金森病(sPD)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发病形式之一,其遗传风险因素的寻找不但可以为PD的早期诊断增加砝码,而且还能为P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方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目前寻找复杂疾病易感基因的有效利器,具有传统研究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在寻找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专注于近年来基于sPD的GWAS研究,对目前研究的成果和后GWAS时代的数据深度挖掘进行梳理,并关注于目前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一一综而述之。
作者:晁宁;赵丽姣;李冠臻;秦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授,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硕士。1989~2009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主讲人《医学统计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国际合作慢性病和伤害流行病学方面的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专著6部。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作为访问学者。2009年9月调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工作,负责全国慢性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了2010~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4次全国现场调查工作,协助组织实施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编写《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2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0)7部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唐氏综合征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孕中期30例经确诊为唐氏综合征孕妇及30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运用凝集素微量离心柱法提取AFP-L3,以全自动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及AFP-L3浓度,评估AFP-L3比率与唐氏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唐氏综合征孕妇血清中AFP浓度低于正常孕妇[(18.5±5.7)ng/ml∶(26.1±4.8)ng/ml, P<0.05],而AFP-L3比率高于正常孕妇[(28.3±3.2)%∶(13.3±4.5)%,P<0.05]。AFP-L3比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710,显示以AFP-L3比率≥10%为界限可以很好地区分唐氏综合征孕妇和正常孕妇。结论 AFP-L3比率可作为唐氏综合征筛查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作者:龙峰;段纯;刘佳南;廖旭东;林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切除淋巴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配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较小、手术范围彻底、术后恢复较快、近期疗效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