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群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优化方案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对照组9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疗效优5例,疗效良68例,疗效差21例,疗效优良率为77.66%;观察组疗效优67例,疗效良22例,疗效差6例,疗效优良率为93.68%,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优化方案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脑血管病是目前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本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文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上海国际骨科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5月17~18日在上海光大国际大酒店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9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两组,即支架成形术治疗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46例)。药物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即予以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长期维持治疗。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观察支架释放成功率;治疗1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另外,观察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支架置入后的生物相容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支架释放成功率为100%,患者治疗后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率为2.18%,单纯药物治疗组为21.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依次为0、2.18%、2.18%、0;单纯药物治疗组依次为10.87%、6.52%、4.35%、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患者无特殊生物相容性反应,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87%。结论支架成形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并降低患者颈动脉TIA、缺血性脑卒中、新发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
作者:蔡成仕;黄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公共卫生领域的“监测(surveillance)”是指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众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1,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相关监测包括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其危险因素信息,经过分析、解释,为制定公共卫生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提供依据,为公众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数据。
作者:王丽敏;邓茜;王黎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0例HBV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抗病毒治疗、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微创治疗方法等作为研究因素,以是否引起HBV再激活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BV DNA浓度、门脉癌栓、肿瘤大小、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均为影响因素(P<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HBV再激活的影响因素涉及肿瘤大小、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术前规范抗病毒治疗是保护因素,肿瘤直径>5 cm是HBV再激活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后HBV再激活与肿瘤直径大小及是否术前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肝癌肿瘤直径较大的患者,要重点监测并积极进行强效抗病毒治疗,以防HBV再激活。
作者:韩聚强;任永强;李国安;郭汉斌;熊锦华;李亚松;王帅;龚丽娟;曹建彪;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60例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检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及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森;闫静;徐文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The 8th Oriental Congress of Cardiology,OCC 2014)将于2014年5月28~3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新区滨江大道2727号)召开。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办,上海市二十家医院共同承办。大会设有高血压论坛、心力衰竭论坛、冠心病介入论坛、心脏节律论坛、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动脉粥样硬化论坛、肺循环疾病论坛、心血管影像论坛、转化医学论坛、血栓相关疾病论坛、海峡两岸论坛、心外科论坛、继续教育论坛、心血管疾病预防论坛、中西医结合论坛和心脏急症论坛等。OCC 2014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新诊治和研究进展进行研讨,并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和手术演示。欢迎各级医院同仁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总结胃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继续推动我国胃癌诊治水平整体提高,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6月28~29日在北京举行。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经过我国几代肿瘤专业工作者的努力和奋斗,胃癌诊治规范化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将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重要基础。2014年6月即将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主题为“规范?融合?创新”,希望通过全国各地胃癌防治领域不同专业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规范胃癌诊治诸环节,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并着手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为2017年国际胃癌学术会议(IGCC)的召开奠定基础。会议将邀请在胃癌防治及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特邀主题演讲,并将为中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为基层医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和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两个名词表达的同一范畴的概念,指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下,以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其症状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造成主观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因而能够符合精神病学临床诊断标准中某类障碍的诊断。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300多亚分类[1]。
作者:黄悦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临床病情观察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接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内于本院参加健康体检的患者10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3周、入院后3个月的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以及心肌酶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以及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且该检测方法不受患者性别的影响。在健康对照组患者中,肌钙蛋白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心肌酶谱假阳性率,证明通过肌钙蛋白诊断该疾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P<0.05);患者在入院前2周肌钙蛋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从患者入院3周之后,肌钙蛋白量开始显著下降(P<0.05),而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测定值下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钙蛋白I及肌钙蛋白T测定对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相对于心肌酶谱各项测定值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更为及时、可靠的指导。
作者:李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教授,硕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委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流行病学专业兼职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学士;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硕士。1989~2009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从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学科的教学工作,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学科带头人,作为主讲人《医学统计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国际合作慢性病和伤害流行病学方面的科研课题,主编、参编专著6部。200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儿童医院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作为访问学者。2009年9月调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室工作,负责全国慢性病监测工作,组织开展了2010~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4次全国现场调查工作,协助组织实施了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编写《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07》和《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2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0)7部报告,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放化治疗期间p53抗体的变化。方法治疗前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血清p53抗体水平,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剂量为20 Gy/(10 f·12 d),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36 d)下,检测p53抗体水平。结果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53抗体阳性率与分化程度、疾病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肿块的位置无显著相关性(P>0.05)。放疗剂量40 Gy/(20 f·26 d)和60 Gy/(30 f·40 d), p53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53抗体高表达的癌症患者治疗疗效较p53抗体阴性患者治疗疗效差。结论放疗前后对血清p53抗体连续变化的监测,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帮助。
作者:刘春秋;李国欢;赵洪焕;王翠兰;韩素桂;杨俊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依据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3组:轻型组(4~15分)18例,中型组(16~30分)30例,重型组(31~45分)12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发病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与30例健康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各时点血清IL-6、IL-8、CRP水平均升高,且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重型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IL-6、IL-8、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型及轻型组(P<0.05或P<0.01),而轻型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中型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CR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作者:秦德友;康俊玲;程超;周丽英;俸军林;曾爱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4将于2014年6月27~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盛会!时光荏苒,天坛会至今已走过十多个春秋,为推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天坛会在其历史行进中作出了应有的重要贡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脑血管病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天坛会既是国内脑血管病领域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连接国际学术力量的重要枢纽。它为中外学术精英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它融汇了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顶级专家学者来此交流、分享,不仅促进了本领域重要话题的交流探讨和指引,更为中国神经科医师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和更实用的临床经验,使中国医师跟进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扩大临床视野,更新观念,不断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电子期刊,创刊于2008年9月,现为月刊,CN11-9298/R, ISSN 1674-7372,邮发代号:82-136。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多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医学学科的前沿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是现有纸版专业期刊的有益补充。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临床科研工作的前沿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2013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南》)制定的背景与过程:(1)是慢性病防治的需要。2011年9月,联合国举行了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提出加强非传染性疾病(通常指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和要求。2012年5月,卫生部等15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明确指出,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防控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强调要通过控制高血压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凸显了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性。
作者: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北京大学糖尿病中心、《中国糖尿病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4北大糖尿病论坛--糖尿病防治的中国证据”将于2014年5月9~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国内糖尿病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加此次会议。今年是“北大糖尿病论坛”创办10周年。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一直秉“学术至上、独立自主、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神形兼备”的办会理念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深入和前沿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国内外糖尿病学术研究进展的风向标。10年来,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国内外学术领袖、广大糖尿病工作者及糖尿病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已经成为中国糖尿病领域的精品会议和保留节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研究,探索反取皮植皮法治疗大面积背部撕脱伤的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患者56例作为病例组,将患者撕脱皮肤采用鼓式反取皮法制成筛状中厚皮片回植,皮片表面采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VSD)覆盖封闭,20~60 kPa负压持续吸引,根据负压引流情况撤除负压封闭引流后,每隔2天换药直至创面痊愈。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月创伤中心收治的采用常规清创、引流、植皮的背部大面积撕脱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病例组中5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46例植皮完全成活;6例患者,皮肤Ⅰ期成活,小片状皮肤坏死,坏死区培养肉芽,移植刃厚皮片创面愈合;4例患者皮肤Ⅱ期成活,坏死区再次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肉芽生长良好,创面得以愈合。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完全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病例组的换药次数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创面外形恢复和功能重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反取皮植皮法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促进皮片与创面的良好黏附,有利于皮片存活,对患者损伤小,是治疗大面积背部皮肤撕脱伤的一种实用方法。
作者:杨萍;田诗政;阎洪伟;刘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神经内科事业的发展,有力促进我国神经内科专业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将于2014年6月19~22日在重庆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中国医师协会第七届神经内科医师大会”。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